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26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该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包括背心和设置于背心的两个除颤电极和监控器,监控器包括控制器及与其均电连接的电源和泵体,除颤电极包括电极本体,电极本体为空腔结构且包括能够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电极板,电源用于为电极板供电;电极本体连接有均与空腔结构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泵体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外界环境和第一接头连通,空腔结构通过第二接头与外界环境连通,电极板上设有透气孔。该穿戴式心脏除颤器解决了两个除颤电极长时间紧贴于患者的皮肤表面,进而导致除颤电极与穿戴者皮肤接触处长期处于湿热的状态,既造成穿戴者穿戴的不适,甚至导致皮肤性疾病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

技术介绍

[0002]随机试验证实,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够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是部分患者群体存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禁忌症,无法接受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
[0003]穿戴式心脏除颤器(WCD)可以作为诊断后的过渡治疗手段,暂时无法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可以选择穿戴式心脏除颤器作为治疗手段。一旦达到恶性心率失常,标准穿戴式心脏除颤器会报警,若患者无取消电击操作反馈,则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启动电击。
[0004]当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包括背心和设置于背心上的两个除颤电极和控制器,将背心穿好后,两个除颤电极长时间紧贴于患者的皮肤表面,进而导致除颤电极与穿戴者皮肤接触处长期处于湿热的状态,既造成穿戴者穿戴的不适,甚至导致皮肤性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除颤电极长时间紧贴于患者的皮肤表面,进而导致除颤电极与穿戴者皮肤接触处长期处于湿热的状态,既造成穿戴者穿戴的不适,甚至导致皮肤性疾病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该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包括背心和设置于所述背心的两个除颤电极和监控器,所述监控器包括控制器及与其均电连接的电源和泵体,所述除颤电极包括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为空腔结构且包括能够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电极板,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电极板供电;
[0007]所述电极本体连接有均与空腔结构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泵体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外界环境和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所述空腔结构通过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电极板上设有透气孔。
[0008]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颤电极还包括连接线和气管,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接头进入所述空腔结构且与所述电极板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气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线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出口连通。
[0009]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颤电极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二接头的开闭;
[0010]所述监控器还包括电磁阀组和用于存储导电胶的储液箱,所述电磁阀组用于控制所述储液箱选择性地与所述泵体的入口或所述外界环境连通。
[0011]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心设置有暗道,所述气管穿设于所述暗道内。
[0012]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颤电极还包括螺旋线,所述螺旋
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旋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极本体连接。
[0013]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极本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极本体依次铰接设置。
[0014]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孔呈阵列排布。
[0015]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控器包括控制器和心脏监测器,所述心脏监测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心脏监测器设置于所述背心,所述心脏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穿戴者的心率。
[0016]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心脏监测器包括心音传感器、心电传感器和两个监测电极,所述心音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穿戴者的心音信号,所述心电传感器通过两个监测电极监测所述穿戴者的心电信号;
[0017]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心电信号和所述心音信号分别计算所述心率,并根据所计算的所述心率确定所述穿戴者的所述心率是否失常。
[0018]作为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戴式心脏除颤器还包括反馈模块,所述反馈模块与所述监控器通信连接,所述反馈模块包括警示器和除颤按钮,所述警示器用于在穿戴者心率失常时发出除颤警报,所述除颤按钮用于所述穿戴者手动操作取消除颤;所述反馈模块配设有能够将其穿戴于所述穿戴者手腕部的第二固定件。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该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包括背心和设置于背心的两个除颤电极和监控器,监控器包括控制器及与其均电连接的电源和泵体,除颤电极包括电极本体,电极本体为空腔结构且包括能够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电极板,电源用于为电极板供电;电极本体连接有均与空腔结构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泵体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外界环境和第一接头连通,空腔结构通过第二接头与外界环境连通,电极板上设有透气孔。在穿戴者长期穿戴中,电极板与穿戴者皮肤接触的部位会出现湿气,此时,控制器控制泵体工作,泵体将外界环境的气体通过第一接头吹入到空腔结构,然后从空腔结构的第二接头流出。再次过程中,由于电极板上设置有透气孔,气体从第一接头进入,然后从第二接头流出的过程中,会从透气孔中将电极板与穿戴者皮肤接触的部位的湿气带走,进而可以降低电极板与穿戴者皮肤接触的部位的湿度,进而减缓穿戴者的不适感,防止穿戴者患皮肤性疾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管及连接线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个电极本体铰接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个电极本体铰接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器及反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心脏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穿戴式心脏除颤器的整体连接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00、穿戴者;
[0038]1、背心;11、暗道;12、固定件;
[0039]21、电极本体;211、电极板;2111、透气孔;212、第二接头;22、连接线; 23、气管;24、第一电磁阀;25、螺旋线;
[0040]3、监控器;31、电源;32、控制器;33、泵体;34、储液箱;35、第二电磁阀;36、第三电磁阀;37、第一支路;38、第二支路;
[0041]4、压紧组件;41、环形气囊;42、气体发生器;421、点火装置;422、燃烧管;4221、排气孔;423、气体发生火药;424、引燃火药;
[0042]5、心脏监测器;51、心音传感器;52、心电传感器;53、监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1)和设置于所述背心(1)的两个除颤电极和监控器(3),所述监控器(3)包括控制器(32)及与其均电连接的电源(31)和泵体(33),所述除颤电极包括电极本体(21),所述电极本体(21)为空腔结构且包括能够与穿戴者(100)的皮肤接触的电极板(211),所述电源(31)用于为所述电极板(211)供电;所述电极本体(21)连接有均与空腔结构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212),所述泵体(33)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外界环境和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所述空腔结构通过所述第二接头(212)与所述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电极板(211)上设有透气孔(2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电极还包括连接线(22)和气管(23),所述连接线(22)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接头进入所述空腔结构且与所述电极板(211)连接,所述连接线(2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31)连接,所述气管(23)套设于所述连接线(22)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33)的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电极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4),所述第一电磁阀(24)控制所述第二接头(212)的开闭;所述监控器(3)还包括电磁阀组和用于存储导电胶的储液箱(34),所述电磁阀组用于控制所述泵体(33)的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储液箱(34)或所述外界环境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1)设置有暗道(11),所述气管(23)穿设于所述暗道(11)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心脏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庆陈陆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无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