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4505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催化剂、甘油三酯副产物、C6~C12的中碳链脂肪酸混合,反应得到甘油三酯的粗产物;S2,将S1中的粗产物进行脱酸、碱中和,再进一步提纯,得到中碳链甘油三酯。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制备甘油三酯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作为原料,制备出的中碳链甘油三酯纯度高、色度小,实现了甘油三酯副产物的再利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且制备简单,不涉及昂贵的设备,适合大规模的生产。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精细化工
,具体涉及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C8

C10脂肪酸甘油三酯俗称中链甘油三酯(MCT),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MCT是衍生自碳链长度为8至10的脂肪酸与甘油的反应的酯。MCT由甘油主链和三个连接在主链上的脂肪酸组成。典型的MCT是指饱和辛酸甘油三酯或饱和癸酸甘油三酯或饱和辛酸

癸酸混合的甘油三酯。
[0003]MCT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生物惰性能量来源,很容易地被人体代谢。由于能够被身体迅速吸收,中链甘油三酯已经应用于治疗各种吸收不良疾病。MCT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高水平的能量,可用于控制肥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在身体组织中的沉积,还可促进婴幼儿的发育。此外,MCT在食品和香精行业也有多种应用。MCT也应用在药物治疗,例如阻塞性黄疸、胰腺炎等,还可以作为消化不良或能量吸收低的患者的食品补充剂。
[0004]目前己知的MCT合成方法主要为以下两种:化学法和酶法。其中,工业化的高纯度甘油三酯产品多采用化学法合成,技术关键在于催化剂的合理选取以及反应条件的精确控制。而酶法合成技术到目前为止尚不成熟,虽被广泛研究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0005]目前公开的制备中碳链甘油三酯的方法,酸性固体催化剂为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固载化磷钨酸;脂肪酶为固定化脂肪酶,主要以Novozyme435或LipozymeRMIM为主,最后就是传统的硫酸等,不同催化剂具有不同的特点,脂肪酶优点为绿色环保,其次固载酸相对于传统酸虽然后处理便捷,但同样面临着与传统酸难以绕开的难题:反应难以反应完全,生成部分中间产物如甘一酯、甘二酯以及分子蒸馏轻相中残留物均无法再利用,造成浪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以制备甘油三酯过程中副产物为制备原料制备高纯度的中碳链的甘油三酯,实现甘油三酯副产物的再利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上述方法制备的中碳链甘油三酯及其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将催化剂、甘油三酯副产物、C6~C12的中碳链脂肪酸混合,反应得到甘油三酯的粗产物;
[0010]S2,将S1中的粗产物进行脱酸、碱中和,再进一步提纯得到中碳链甘油三酯。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以制备甘油三酯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作为原料,制备出高纯度的中碳链甘油三酯,实现了甘油三酯副产物的再利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且再利用方法简单,不涉及昂贵的设备,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反应温度为70~130℃,更优选的反应温度分阶段设置,具体为:70~100℃,反应1~4h,升温至100~130℃,反应2~8h。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反应压强为0.100~

0.100MPa,更优选的反应压强分阶段设置,具体为:常压反应0.5~2h,减压至

0.060~

0.09MPa反应0.5~2h,进一步减压为

0.090~

0.100MPa反应2~8h。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反应为三段程序性升温减压反应,
[0016]第一阶段:常压升温至70~100℃,保持0.5~2h;
[0017]第二阶段:减压至

0.060~

0.09MPa,保持0.5~2h;
[0018]第三阶段:升温至100~130℃,减压至

0.090~

0.100MPa,保持2~8h。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三段程序性升温减压进行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过程中会生成以水为代表的副产物,水会影响反应的平衡;采用三段程序性升温减压主要目的是控制每个阶段的反应程度;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控制常压酯化中大量水分的生成;第二阶段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原料中的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反应生成甘油二酯;第三阶段的目的是使甘油二酯进一步反应得到甘油三酯粗产物。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反应为三段程序性升温减压反应,
[0021]第一阶段:常压升温至90~100℃,保持50min~70min;
[0022]第二阶段:减压至

0.055~

0.080MPa,保持50min~70min;
[0023]第三阶段:升温至100~120℃,减压至

0.090~

0.095MPa,保持3~6h。
[0024]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对甘油三酯副产物、C6~C12的中碳链脂肪酸的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的压强为

0.09~

0.1MPa,更优选为

0.1MPa左右;所述预处理的温度为60~100℃,更优选70~90℃;所述预处理的时间为0.2~1h,更优选15~20min左右。对甘油三酯副产物、中碳链脂肪酸进行预处理,脱除原料中携带的空气水分等易挥发气体。
[0025]优选地,所述中碳链脂肪酸与甘油三酯副产物的质量比为1~3:1,更优选1~2:1。
[0026]优选地,所述中碳链脂肪酸为C8~C10的中碳链脂肪酸,更优选的中碳链脂肪酸包括辛酸、癸酸中的至少一种。
[0027]优选地,所述中碳链脂肪酸包括辛酸、癸酸,所述辛酸和癸酸的质量比为0.2~0.6:1,更优选0.3~0.5:1。
[0028]优选地,所述辛酸、癸酸的纯度独立地在95%以上,更优选99%以上。
[0029]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甘油三酯副产物包括制备甘油三酯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对甘油三酯进行分子蒸馏提纯时生成的轻相组分;更优选的甘油三酯副产物包括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中的至少一种。
[0030]优选地,所述甘油三酯副产物包括甘油一辛酯、辛酸癸酸甘油二酯、甘油二癸酸酯、三辛酸甘油酯、二辛酸单癸酸甘油酯、单辛酸二癸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0031]优选地,所述甘油三酯副产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10~40份甘油一辛酯、5~30份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10份甘油二癸酸酯、10~40份三辛酸甘油酯、10~30份二辛酸单癸酸甘油酯、2~10份单辛酸二癸酸甘油酯。
[0032]优选地,所述甘油三酯副产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20~30份甘油一辛酯、10~20份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5份甘油二癸酸酯、20~30份三辛酸甘油酯、10~20份二辛酸单癸酸甘油酯、5~10份单辛酸二癸酸甘油酯。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甘油三酯副产物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催化剂、甘油三酯副产物、C6~C12的中碳链脂肪酸混合,反应得到甘油三酯的粗产物;S2,将S1中的粗产物进行脱酸、碱中和,再进一步提纯得到中碳链甘油三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反应为三段程序性升温减压反应:第一阶段:常压升温至70~100℃,保持0.5~2h;第二阶段:减压至

0.060~

0.09MPa,保持0.5~2h;第三阶段:升温至100~130℃,减压至

0.090~

0.100MPa,保持2~8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碳链脂肪酸与甘油三酯副产物的质量比为1~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三酯副产物包括制备甘油三酯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对甘油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天齐郭欢朱红芳戚良明杨正高陈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石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