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96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包括上承力杆和下承力杆,且上承力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由横杆和竖杆组成,横杆和竖杆之间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横杆的一端与上承力杆的外壁连接,竖杆的内腔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内腔设置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管Y型端固定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上承力杆、下承力杆、横杆和竖杆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输液和呼吸机使用的管道能够避免产生缠绕现象,减少空间占用率,另外,采用多自由的两支架,分别通过呼吸机管路固定夹和插管Y型端固定夹实现位于病人端的人工气道管路技能固定又能防止呼吸性肺炎的发生。炎的发生。炎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固定领域,特别涉及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机一般有台式和落地式的两款,但是这两款都需要从侧面悬臂式引入管路至患者呼吸道或口腔,呼吸机的管路存在拉扯及自身的重量,长时间使用对患者存在压迫感,以及皮肤损害;另外,拖长的管路会存在折弯、扭曲等现象,患者气道无法保证通常,同时,由于不稳定还容易发生意外拔管现象,由此严重降低了患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由于患者输液是必要的治疗,输液器和呼吸机的管路同步使用更加会造成输液管和呼吸机管路的缠绕现象,从而进一步的威胁着患者的使用安全。此外,现有的呼吸机管路固定装置一般为固定在床头或呼吸及上单独的支架装置,不仅增加病房的混乱,影响操作空间,而且夹持的高度和多样性受限制,极易使呼吸机管路高于插管的Y型连接位置,而高位的呼吸机管路内部的冷凝水流入患者呼吸道,这会导致呼吸性肺炎的严重事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合输液器架一体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包括上承力杆(1)和下承力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力杆(1)通过固定机构滑动设置于下承力杆(2)的内腔,所述上承力杆(1)的顶端侧面周向等距安装有多个输液挂钩(3),所述上承力杆(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由横杆(4)、竖杆(5)及金属软杆(91)组成,所述横杆(4)和竖杆(5)之间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所述横杆(4)的一端与上承力杆(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4)和竖杆(5)的外壁均设置有限制机构;所述竖杆(5)的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6),所述第一伸缩杆(6)的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二伸缩杆(7),所述第二伸缩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管Y型端固定夹(8),所述第二伸缩杆(7)与所述插管Y型端固定夹(8)之间设置有全自由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的外壁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杆(7)底部侧面与所述金属软杆(91)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软杆(91)末端固定连接有呼吸机管路固定夹(9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9)和多个限位孔(10),所述限位块(9)通过弹性机构设置于第一伸缩杆(6)的外壁,多个所述限位孔(10)等间隔设置于竖杆(5)的外壁,且所述限位块(9)与多个限位孔(10)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压缩槽(17)和弹簧(18),所述压缩槽(17)开设于第一伸缩杆(6)的外壁,所述弹簧(18)固定设置于压缩槽(17)的内腔,且所述弹簧(18)的一端与限位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与呼吸机一体化用管道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萍张瑜王礼红黄海挺廖勤芬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