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91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包括基座、集水盆、塔体、风筒、风机、收水器、布水管、填料箱、护栏、爬梯、余热利用装置、蒸发器、气态收集管、第一连接管、疏水阀、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液态收集管、散热翅片列管、气/液双相泵、气/液轮搅拌器和第五连接管;所述蒸发器的内部注射有C4H10中温制冷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可以有效利用冷却塔35℃左右的低温余热,且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可以获得逼近度接近于0,甚至低于湿球的出塔水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冷却塔的余热利用率,实现了对热能的充分利用,且较之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更为经济实用。热利用装置更为经济实用。热利用装置更为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工艺循环水冷却进塔水温一般在35

70℃范围内,出塔水温一般在30℃左右,冷却水逼近度在4℃以上,如果需要更低逼近度的出塔水温,则需要加大冷却塔,增大风机,然而这会使得投资及运行成本呈指数级上升;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处理100℃的低温余热,用来发电或者给锅炉烟气加热,但对于35℃左右的低温余热一直无法进行有效利用,一般直接外排,或者不予处理,造成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水盆,集水盆上安装有余热利用装置,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蒸发器,集水盆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态收集管,集水盆的底端设置有气/液双相泵,气/液双相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态收集管,液态收集管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列管,且散热翅片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态收集管上,气/液双相泵的输出端安装有气/液轮搅拌器,气/液轮搅拌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蒸发器的下表面。
[0005]优选的,所述气/液双相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且第四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液轮搅拌器的输入端,气/液轮搅拌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管,且第五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蒸发器的下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蒸发器的内部注射有C4H10中温制冷剂。
[0007]优选的,所述气态收集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疏水阀,疏水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管上。
[0008]优选的,所述集水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塔体,塔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筒,风筒的内部安装有风机,风机的底端设置有收水器,收水器的底端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填料箱,且收水器、布水管和填料箱均固定连接于塔体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塔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爬梯,塔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护栏。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较于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可以有效利用冷却塔35℃左右的低温余热,且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可以获得逼近度接近于0,甚至低于湿球的出塔水温;本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冷却塔的余热利用率,实现了对热能的充分利用,且较之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更为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局部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塔体局部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的PID图;
[0020]图中:1、基座;10、集水盆;11、塔体;12、风筒;13、风机;14、收水器;15、布水管;16、填料箱;17、护栏;18、爬梯;2、余热利用装置;20、蒸发器;21、气态收集管;22、第一连接管;23、疏水阀;24、第二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6、液态收集管;27、散热翅片列管;28、气/液双相泵;29、第四连接管;210、气/液轮搅拌器;211、第五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水盆10,集水盆10上安装有余热利用装置2,余热利用装置2包括蒸发器20,集水盆10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器20,蒸发器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态收集管21,集水盆10的底端设置有气/液双相泵28,气/液双相泵28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态收集管26,液态收集管26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列管27,且散热翅片列管2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态收集管21上,气/液双相泵28的输出端安装有气/液轮搅拌器210,气/液轮搅拌器210的输出端连接至蒸发器20的下表面;气/液双相泵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9,且第四连接管2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液轮搅拌器210的输入端,气/液轮搅拌器2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管211,且第五连接管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蒸发器20的下表面;蒸发器20的内部注射有C4H10中温制冷剂;气态收集管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2,第一连接管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疏水阀23,疏水阀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4,且第二连接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管25上;集水盆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塔体11,塔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筒12,风筒12的内部安装有风机13,风机13的底端设置有收水器14,收水器14的底端设置有布水管15,布水管15的底端设置有填料箱16,且收水器14、布水管15和填料箱16均固定连接于塔体
11内部;塔体1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爬梯18,塔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护栏17;
[0023]具体地,使用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2进行余热利用时,布水管15淋水通过填料箱16落入集水盆10,此时的出塔水温在32

35℃左右,热水给蒸发器20加热,使蒸发器20内部的制冷剂沸腾,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制冷剂气体通过出口管进入气态收集管21,进而分散至散热翅片列管27,部分制冷剂进入气态收集管21后优先冷凝,此部分液态制冷剂将经过第一连接管22、疏水阀23、第二连接管24和第三连接管25进入气/液双相泵28的入口,由于风机13的作用,冷却塔周围空气被吸入塔中,使得冷却塔底部基础位置空气呈微负压状态,故此处空气会不断流动,并与斜排布置的散热翅片列管27接触,带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水盆(10),集水盆(10)上安装有余热利用装置(2),余热利用装置(2)包括蒸发器(20),集水盆(10)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器(20),蒸发器(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态收集管(21),集水盆(10)的底端设置有气/液双相泵(28),气/液双相泵(28)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态收集管(26),液态收集管(26)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列管(27),且散热翅片列管(2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态收集管(21)上,气/液双相泵(28)的输出端安装有气/液轮搅拌器(210),气/液轮搅拌器(210)的输出端连接至蒸发器(20)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二次降温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双相泵(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9),且第四连接管(2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液轮搅拌器(210)的输入端,气/液轮搅拌器(2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管(211),且第五连接管(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蒸发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良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