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液铅离子检测方法和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状纳米酶材料合成
,具体来讲,涉及基于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的铅离子检测方法和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已有研究表明,可以将纳米酶应用于金属离子检测。在过去十年中,与天然酶相比,基于纳米材料的人造模拟酶(纳米酶)具有可调节的催化效率,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易于制备等特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的催化活性仍然相对较低。与单个纳米材料相比,由两种或多种组分功能组装的纳米材料由于协同催化作用通常表现出增强的催化活性。例如,Au/石墨烯纳米片,Au@Pt和Au@Ag等纳米材料被广泛研究,在生物传感,生物催化和环境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由于贵金属优异的催化性能,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有机骨架等纳米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环境等各个方面。
[0003]当前,重金属离子已成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铅属于三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双氧水、3,3',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和乙酸盐缓冲溶液混合,然后再与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或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分为第一混合溶液和第二混合溶液,向第二混合溶液加入待测溶液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溶液;对第一混合溶液和反应溶液分别进行吸光度测量,得到波长在550~750nm的第一吸光度和第二吸光度;根据第一、第二吸光度,对待测溶液进行Pb
2+
检测;将第一、第二吸光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判断待测溶液是否含有Pb
2+
;其中,所述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的化学式为[H2N(CH2)3]4[Si
z
(M
x
Q
y
)6O8(OH)2],其中,M为第一过渡金属元素,Q为不同于M的第二过渡金属元素,x为M的原子数,y为Q的原子数,z为Si的原子数,同时x:y满足1:(1/10~10),且(x+y):z满足(1~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氧水、TMB溶液和乙酸盐缓冲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为3.5~6,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在20~80℃,反应时间为15~3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待测溶液进行Pb
2+
检测的步骤包括:若所述第一吸光度大于第二吸光度,则判断待测溶液含有Pb
2+
,否则待测溶液不含有Pb
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液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出所述待测溶液含有Pb
2+
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利用式1计算待测溶液中Pb
2+
的浓度;式1为:y=0.181x+0.0469,式中,x为溶液中Pb
2+
的体积摩尔浓度,mM;y为第一吸光度和第二吸光度的差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氧水的浓度为20~40%,3,3',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中3,3',5,5'
‑
四甲基联苯胺的含量为1~3mg/mL,乙酸盐缓冲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为50~1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溶液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氧水、3,3
’
,5,5
’‑
四甲基联苯胺溶液、乙酸盐缓冲溶液和有机层状双金属硅酸盐的体积比为1:(2~4):(45~50):(1~12)。7.一种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仕勇,吕瑞,李柳,董发勤,谭道永,王可,刘瑾,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