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投影装置及投影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46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投影装置及投影仪,包括micro LED显示模组、驱动模块、散热器和投影模块,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背光侧和发光侧,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背光侧,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进行冷却,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光并形成具有图像信号的光束;具有所述图像信号的光束由所述发光侧射向所述投影模块,并经所述投影模块射出。本申请提供的微投影装置及投影仪,相较于现有的LCOS微投影仪,简化了微投影装置的结构,使得投影控制更加简单方便,有利于降低微投影装置的功耗,缩小投影仪体积。缩小投影仪体积。缩小投影仪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投影装置及投影仪


[0001]本申请属于显示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投影装置及投影仪。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液晶附硅)微投影仪,为保障投影的对比度和亮度,需采用较高功率的背光光源,而背光光源功率增大时,其体积和发热量也会随之增大,需要配备较高功率的散热模块进行散热,增大散热模块的体积,导致LCOS微投影仪的功耗高、体积大。另外,背光光源与LCOS显示模块需要保持同步调节,需要同时具有光源驱动模块与LCOS驱动模块,并保持二者协调,会使得LCOS微投影仪的部件多、结构复杂,导致LCOS微投影仪的功耗高、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投影装置及投影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微投影仪的功耗高、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投影装置,包括micro LED显示模组、驱动模块、散热器和投影模块,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背光侧和发光侧,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背光侧,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进行冷却,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光并形成具有图像信号的光束;
[0005]具有所述图像信号的光束由所述发光侧射向所述投影模块,并经所述投影模块射出。
[0006]通过采用micro LED显示模组形成具有图像信号的光束,经投影模块投射实现投影,其相较于现有的LCOS微投影仪,其取消了背光光源,不需要micro LED显示模组与背光光源同步调节,仅需要驱动模块驱动micro LED显示模组即可调节成像,简化了微投影装置的结构,使得投影控制更加简单方便,有利于降低微投影装置的功耗,减小微投影机构的体积。另外,由于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出的光束并不需要进行分光,即能够省去偏振转化结构,也能够提高光效,增强成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且有助于降低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功耗,从而有利于降低散热器的效率,减小散热器的体积,继而有利于缩小微投影装置的体积。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均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微投影装置还包括合光器,所述合光器位于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与所述投影模块之间,各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发光侧均朝向所述合光器设置,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出具有所述图像信号的光束经所述合光器合并射向所述投影模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增强微投影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光器具有第一入射侧、第二入射侧、第三入射侧和出射
侧,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入射侧、所述第二入射侧和所述第三入射侧,所述第一入射侧与所述出射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侧和所述第三入射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侧至所述第三入射侧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入射侧至所述出射侧的方向相互垂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使得微投影装置的结构紧凑,减小其体积。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光器包括棱镜、设于所述棱镜的一对角面上的第一反射膜和设于所述棱镜的另一对角面上的第二反射膜。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三个micro LED的合光。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中包括一个红光micro LED显示模组、一个绿光micro LED显示模组和一个蓝光micro LED显示模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彩色显示效果。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背光侧贴靠于相应的所述散热器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提高三个micro 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率。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为彩色micro LED显示模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彩色显示效果。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micro LED芯片阵列,所述micro LED芯片阵列中的各micro LED芯片均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micro LED芯片阵列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形成micro LED显示模组。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硅基板或玻璃基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承载micro LED芯片阵列,以便于micro LED显示模组与驱动模块的连接。
[002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微投影装置。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减化投影仪的结构,减小体积,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微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微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加工过程的示意图;
[0030]图5为micro LED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micro LED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3]10

micro LED显示模组;10a

绿光micro LED显示模组;10b

红光micro LED显示
模组;10c

蓝光micro LED显示模组;101

背光侧;102

发光侧;11

基板;12

micro LED芯片阵列;13

发光半导体晶圆;130

发光像素点;131

公共电极;132

像素电极;14

驱动板块晶圆;141

TFT电极;142

场效应晶体管;15

连接层;
[0034]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icro LED显示模组、驱动模块、散热器和投影模块,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背光侧和发光侧,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背光侧,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进行冷却,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光并形成具有图像信号的光束;具有所述图像信号的光束由所述发光侧射向所述投影模块,并经所述投影模块射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均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微投影装置还包括合光器,所述合光器位于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与所述投影模块之间,各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发光侧均朝向所述合光器设置,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出具有所述图像信号的光束经所述合光器合并射向所述投影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器具有第一入射侧、第二入射侧、第三入射侧和出射侧,三个所述micro LED显示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入射侧、所述第二入射侧和所述第三入射侧,所述第一入射侧与所述出射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侧和所述第三入射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源吴梓荣洪俊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