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644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机器人主体,所述清淤机器人主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清淤铲斗,所述清淤铲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清淤铲斗的安装口处设置有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防堵连通壳、防堵架组件和拨散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属于清淤技术领域,在淤泥进入吸污连通管的过程中,能够对吸入的淤泥进行筛分处理,减少洗淤处理时大块淤泥或淤泥中大块杂物侵入的麻烦,从而降低吸污连通管堵塞的可能,能够省去停机进行通堵的繁琐程序,而工作状态的驱动电机驱动拨散叶片在第一防堵架表面低速转动,能够打散块状淤泥,进一步减少块状淤泥吸入吸污连通管后出现堵塞的现象。块状淤泥吸入吸污连通管后出现堵塞的现象。块状淤泥吸入吸污连通管后出现堵塞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淤
,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逐渐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大多数的排水管道随着长时间的淤泥沉积,开始出现管道堵塞、污水溢流的情况,污染了环境,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城市排水系统相当于我们城市的命脉,必须定期清理排水管道,对于保护城市环境、避免污染、维护市容市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对排水管道进行定期疏通、清理,于是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应运而生,中国申请号为201810098982.0中记载了一种履带式清淤机器人,属于环保设备
包括清淤铰刀装置、翻转机构、双臂推举机构、清淤机器人车体和液压系统。翻转液压缸带动铲斗向下翻转,设置翻转液压缸的翻转角度为35度,保证清淤完成后铲斗剩余淤泥能够顺利滑落。联接大梁分别连接左右行走履带,同时为四个支撑方钢提供基座,通过控制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阀芯的位移来控制行走马达的速度,同步马达保证行走履带的同步前进,两路电磁节流阀保证行走马达的左右转弯,从而使得行走履带能够稳定行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同时高效输送淤泥大大提高清淤效率,能够适用于大管径的排水管道以及箱涵的清淤任务,解决目前现有大管径排水管道和箱涵清淤问题难的现状。
[0003]然而,该技术方案提出的清淤机器人在清淤使用时还存在一定弊端,如吸淤泵通过连通管进行吸收铲斗中的淤泥,在淤泥吸收过程中,存在杂物侵入和块状淤泥吸入的问题,这些均容易导致连通管堵塞,而连通管一旦堵塞亟需停机通堵,会大大影响清淤工作的快捷完成,使得整个清淤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吸淤泵通过连通管进行吸收铲斗中的淤泥,在淤泥吸收过程中,存在杂物侵入和块状淤泥吸入的问题,这些均容易导致连通管堵塞,而连通管一旦堵塞亟需停机通堵,会大大影响清淤工作的快捷完成,使得整个清淤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机器人主体,所述清淤机器人主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清淤铲斗,所述清淤铲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清淤铲斗的安装口处设置有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防堵连通壳、防堵架组件和拨散装置,所述防堵连通壳的内部设置有防堵架组件,所述防堵连通壳的一端设置有拨散装置,所述防堵架组件包括第一防堵架、第二防堵架和连接杆,所述防堵连通壳的内部位于第一防堵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堵架,所述防堵连通壳的内部位于第一防堵架与第二防堵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
述拨散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拨散叶片和安装支架,所述防堵连通壳的内部位于驱动电机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所述防堵连通壳的外部位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散叶片。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堵架和所述第二防堵架均包括防堵框架、防堵孔板和连接圆板,所述防堵框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堵孔板,所述防堵孔板圆口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圆板,所述连接圆板的圆心处开设有贯穿圆孔,在淤泥进入吸污连通管的过程中,第一防堵架和第二防堵架阻挡在吸污连通管的前方,能够对吸入的淤泥进行筛分处理,减少洗淤处理时大块淤泥或淤泥中大块杂物侵入的麻烦,从而降低吸污连通管堵塞的可能,使得整个清淤过程较为稳定,能够省去停机进行通堵的繁琐程序。
[0010]优选的,所述防堵连通壳的内部设置有防堵腔室,所述防堵连通壳的一端设置有连通端口。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支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堵架的防堵框架通过连接杆与第二防堵架的防堵框架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圆板的贯穿圆孔后与拨散叶片相连接,所述拨散叶片的一侧表面贴合防堵孔板的表面,所述拨散叶片用过驱动电机在防堵连通壳的一端位置转动,工作状态的驱动电机驱动拨散叶片在第一防堵架表面低速转动,能够打散块状淤泥,进一步减少块状淤泥吸入吸污连通管后出现堵塞的现象,转动状态的拨散叶片还能够降低第一防堵架因杂物吸入而堵塞的风险。
[0013]优选的,所述防堵框架与防堵连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堵架位于防堵连通壳的端口边缘设置,所述第二防堵架位于防堵连通壳的内部靠近连通端口的一侧设置。
[0014]优选的,所所述防堵连通壳与清淤铲斗的安装口虽所在壁体固定连接,所述清淤铲斗的内部开设有吸污口,所述清淤铲斗的吸污口中活动安装有破碎绞龙,所述清淤铲斗的内腔与防堵连通壳的连通端口相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清淤机器人主体的内底壁设置有清淤泵体,所述清淤泵体的输入端处设置有吸污连通管,所述清淤泵体的输出端处设置有淤泥排出管。
[0016]优选的,所述吸污连通管的另一端与防堵连通壳的连通端口固定连接,所述清淤铲斗通过吸污连通管与清淤泵体相连通。
[0017]优选的,所述清淤机器人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表面设置有行走履带,所述清淤铲斗与清淤机器人主体之间设置有活动支架,且活动支架上设置有液压臂,所述清淤铲斗通过活动支架和液压臂与清淤机器人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清淤机器人主体通过行走机构于水下行走,所述破碎绞龙位于清淤铲斗的吸污口中转动连接,所述清淤铲斗的外部位于破碎绞龙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设备。
[0018]3.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设置的防堵装置,在淤泥进入吸污连通管的过程中,第一防堵架和第二防堵架阻挡在吸污连通管的前方,能够对吸入的淤泥进行筛分处理,减少洗淤处理时大块淤泥或淤泥中大块杂物侵入的麻烦,从而降低吸污连通管堵塞的可能,使得整个清淤过程较为稳定,能够省去停机进行通堵的繁琐程序。
[0021](2)通过设置的拨散装置,工作状态的驱动电机驱动拨散叶片在第一防堵架表面低速转动,能够打散块状淤泥,进一步减少块状淤泥吸入吸污连通管后出现堵塞的现象,转动状态的拨散叶片还能够降低第一防堵架因杂物吸入而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淤铲斗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堵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堵连通壳剖面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防堵架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清淤机器人主体;2、清淤铲斗;3、清淤泵体;4、行走机构;5、淤泥排出管;6、液压臂;7、吸污连通管;8、行走履带;9、防堵装置;10、防堵连通壳;11、防堵架组件;12、拨散装置;13、驱动电机;14、拨散叶片;15、安装支架;16、第一防堵架;17、第二防堵架;18、连接杆;19、防堵框架;20、防堵孔板;21、连接圆板;22、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机器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清淤铲斗(2),所述清淤铲斗(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清淤铲斗(2)的安装口处设置有防堵装置(9),所述防堵装置(9)包括防堵连通壳(10)、防堵架组件(11)和拨散装置(12),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内部设置有防堵架组件(11),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一端设置有拨散装置(12),所述防堵架组件(11)包括第一防堵架(16)、第二防堵架(17)和连接杆(18),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内部位于第一防堵架(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堵架(17),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内部位于第一防堵架(16)与第二防堵架(17)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拨散装置(12)包括驱动电机(13)、拨散叶片(14)和安装支架(15),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内部位于驱动电机(1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15),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外部位于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散叶片(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堵架(16)和所述第二防堵架(17)均包括防堵框架(19)、防堵孔板(20)和连接圆板(21),所述防堵框架(1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堵孔板(20),所述防堵孔板(20)圆口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圆板(21),所述连接圆板(21)的圆心处开设有贯穿圆孔(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内部设置有防堵腔室(24),所述防堵连通壳(10)的一端设置有连通端口(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3)通过安装支架(15)与连接杆(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堵架(16)的防堵框架(19)通过连接杆(18)与第二防堵架(17)的防堵框架(19)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中赵晓光左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