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液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443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补液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补液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感测单元。第一循环单元连接于热交换器且包括第一供应管路、第一回流管路以及第一工作流体;第二循环单元连接于热交换器且包括第二供应管路、第二回流管路以及第二工作流体;补液单元包括冷凝件、冷凝水槽、补液管路以及补液阀,冷凝件配置于第一循环单元上,冷凝水槽配置于冷凝件的下方,补液管路连接于冷凝水槽以及第二循环单元,补液阀配置于补液管路上;控制单元耦接于补液阀;感测单元包括液量传感器,液量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元。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补液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补液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补充二次侧循环管路内工作流体的自动补液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配冷单元(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CDU)为工业上相当常见的一种冷却用机械设备。一般而言,为了使配冷单元模块化以同时对应多台不同设备的冷却需求,通常会在热交换器的两侧配置一次侧冷却管路以及多组二次侧冷却管路,各组二次侧冷却管路彼此之间为并联关系,如此一来即便这些二次侧冷却管路中的其中一组需要较强或较低的冷却能力时,操作人员可调整一次侧中用以带走热交换器热量的一次侧工作流体,即可对应二次侧的冷却需求且同时兼顾冷却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工业环境当中,二次侧连接的设备端例如是致冷背门或水冷服务器,这些设备端通常是以快速接头连接各个管路,但快速接头经常会因为插拔或是连接时的间隙,造成接头表面润湿或是工作流体蒸发,如果二次侧循环管路为密闭回路时,工作流体将会逐渐减少进而影响二次侧的冷却能力。现有,使用者通常会在二次侧连接一个补水软袋,以随时补充因蒸发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第一循环单元,连接于该热交换器的一侧且包括第一供应管路、第一回流管路以及第一工作流体,其中该第一工作流体依序流经该第一供应管路、该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一回流管路;第二循环单元,连接于该热交换器的另一侧且包括第二供应管路、第二回流管路以及第二工作流体,其中该第二工作流体依序流经该第二供应管路、该热交换器以及该第二回流管路,且该第一工作流体的温度低于该第二工作流体;补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冷凝件、冷凝水槽、补液管路以及补液阀,该至少一个冷凝件配置于该第一循环单元上,该冷凝水槽配置于该至少一个冷凝件的下方,该补液管路连接于该冷凝水槽以及该第二循环单元,且该补液阀配置于该补液管路上;控制单元,耦接于该补液阀;以及感测单元,包括液量传感器,该液量传感器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单元且用以侦测该第二工作流体的液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循环单元还包括控温阀以及调节管路,其中该控温阀配置于该第一供应管路以及该第一回流管路的其中之一上且耦接于该控制单元,该调节管路连接于该控温阀与该第一供应管路以及该第一回流管路的另一者之间,该感测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单元且用以侦测该第二工作流体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冷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耕翰朱佳建
申请(专利权)人:元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