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431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制备双孢菇菌渣,与牛粪、渗滤液一起发酵后得到有机菌渣,将有机菌渣、椰糠、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得到有机营养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营养土能够充分利用双孢菇菌渣中的有机质,保水保肥,对盆花栽培效果良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营养土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采收后产生大量的磨菇渣废料,菇渣废物一般长期堆放在种植场周围土地上。由于随意丢弃,不但造成病菌积聚、害虫孳生、栽培环境劣变,还使得食用菌生产出现连作障碍,而且经日晒雨淋,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磨菇渣的处理已提上环境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用菇渣等各种有机废弃物生产出价廉物美的本土化环保型无土栽培有机基质,不但可以解决废料堆积造成的环境问题,变废为宝制成有机肥和栽培基质延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解决当前的无土栽培基质原料紧缺等问题,发展前景广阔,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该有机营养土能够充分利用双孢菇菌渣中的有机质,保水保肥,对盆花栽培效果良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0005]S1、制备双孢菇菌渣:
[0006]S101、将稻草、牛粪、饼肥、碳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粉和石灰粉混合后,在室外堆肥25d~30d,堆肥中心最高温度为70℃,堆肥期间翻堆4次,得到培养料;
[0007]S102、将S101中得到的培养料移入灭菌后密封的菇房,通入蒸汽,在温度为62℃的条件下保持12h,然后降温至50℃的条件下保持4d~5d,然后通风,自然降温至30℃以下,得到发酵后的培养料;
[0008]S103、在播种前1d~3d,菇房进行通风处理,使所述菇房内平均温度在22℃~24℃,平均空气湿度为70%~75%,然后将双孢菇菌种分为两份,第一份双孢菇菌种均匀撒在S102中得到的发酵后的培养料的表面,然后抖动所述发酵后的培养料使所述第一份双孢菇菌种下落于料层内部,压平料面,再将第二份双孢菇菌种均匀撒于料表面,压平,得到播种后的培养料,发酵25d后,将河泥、砻糠和泥炭混合后得到混合物质,覆盖在所述播种后的培养料上,培养2~3个月,出菇6~8潮后,将剩余的培养料移出所述菇房,得到双孢菇菌渣;
[0009]S2、有机菌渣的制备:将S103中得到的双孢菇菌渣放入至堆肥房中,将所述双孢菇菌渣和牛粪相互间隔分层叠放,并且每层均喷施堆肥房中的渗滤液,各层所述双孢菇菌渣和所述牛粪的高度均为10cm,最后一层为牛粪层,得到待发酵堆层,密闭发酵40d~60d,沤熟后粉碎后,再密闭堆沤发酵20d,得到有机菌渣;渗滤液是堆肥房喷洒下来的水经过堆肥渗透到下面的液体;经过了再密闭堆沤发酵20d,有机菌渣粒径更加均匀,粒径≤6mm;
[0010]S3、将椰块浸入水中,翻转吸水,吸透水后,捞出,打碎,得到椰糠;
[0011]S4、将S2中得到的有机菌渣、S3中得到的椰糠、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后,得到混合基质;
[0012]S5、将S4中得到的混合基质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有机营养土。
[0013]优选地,S101中所述稻草、牛粪、饼肥、碳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粉和石灰粉的质量比为16:16:1:3:3:5:5。
[0014]优选地,S4中所述混合基质中有机菌渣、椰糠、草炭土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2:3:5:(0~2);混合基质的体积指机菌渣、椰糠、草炭土和珍珠岩混配均匀后自然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不进行任何挤压。
[0015]优选地,S5中所述有机营养土中混合基质和微生物菌剂的用量比为1000mL:(2~4)g;所述有机营养土的含水量为40%~50%。
[0016]优选地,S4中所述草炭土的粒径为10mm~30mm,pH值为5.6。
[0017]优选地,S3中所述椰糠的粒径为5mm~10mm。
[0018]优选地,S4中所述珍珠岩的粒径为3mm~6mm。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营养土能够充分利用双孢菇菌渣中的有机质、总氮、磷和钾,为有机营养土提供养分,同时加入微生物菌剂,使双孢菇菌渣中的有机质充分发挥作用,又可以改良双孢菇菌渣的物理结构,保水保肥;牛粪是有机菌渣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草炭土具有丰富的腐殖质,能为植株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并且保水保肥的能力很强,减少水分流失的速度;椰糠的保水性特别好,而且可以疏松土壤,提高透气性;珍珠岩的作用就是提高基质的透气性,椰糠和珍珠岩配合共同改善有机菌渣容重大、透气性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将有机菌渣、草炭土、椰糠和珍珠岩按照特定配比配制而成的有机营养土,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及氮磷钾又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对盆花栽培效果良好。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的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0024]S1、制备双孢菇菌渣:
[0025]S101、将稻草、牛粪、饼肥、碳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粉和石灰粉混合后,在室外堆肥30d,堆肥中心最高温度为70℃,堆肥期间翻堆4次,得到培养料;所述稻草、牛粪、饼肥、碳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粉和石灰粉的质量比为16:16:1:3:3:5:5;
[0026]S102、将S101中得到的培养料移入灭菌后密封的菇房,通入蒸汽,在温度为62℃的条件下保持12h,然后降温至50℃的条件下保持5d,然后通风,自然降温至20℃,得到发酵后的培养料;
[0027]S103、在播种前3d,菇房进行通风处理,使所述菇房内平均温度在24℃,平均空气湿度为75%,然后将双孢菇菌种分为两份,第一份双孢菇菌种均匀撒在S102中得到的发酵后的培养料的表面,然后抖动所述发酵后的培养料使所述第一份双孢菇菌种下落于料层内部,压平料面,再将第二份双孢菇菌种均匀撒于料表面,压平,得到播种后的培养料,发酵
25d后,将河泥、砻糠和泥炭混合后得到混合物质,覆盖在所述播种后的培养料上,培养3个月,出菇8潮后,将剩余的培养料移出所述菇房,得到双孢菇菌渣;
[0028]S2、有机菌渣的制备:将S103中得到的双孢菇菌渣放入至堆肥房中,将所述双孢菇菌渣和牛粪相互间隔分层叠放,并且每层均喷施堆肥房中的渗滤液,各层所述双孢菇菌渣和所述牛粪的高度均为10cm,最后一层为牛粪层,得到待发酵堆层,密闭发酵60d,沤熟后粉碎后,再密闭堆沤发酵20d,得到有机菌渣;渗滤液是堆肥房喷洒下来的水经过堆肥渗透到下面的液体;所述有机菌渣的粒径为≤6mm,粒径均匀;
[0029]S3、将椰块浸入水中,翻转吸水,吸透水后,捞出,打碎,得到椰糠;所述椰糠的粒径为5mm~10mm;
[0030]S4、将S2中得到的有机菌渣、S3中得到的椰糠、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后,得到混合基质;所述混合基质中有机菌渣、椰糠、草炭土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2:3:5:2;所述草炭土的粒径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S1、制备双孢菇菌渣:S101、将稻草、牛粪、饼肥、碳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粉和石灰粉混合后,在室外堆肥25d~30d,堆肥中心最高温度为70℃,堆肥期间翻堆4次,得到培养料;S102、将S101中得到的培养料移入灭菌后密封的菇房,通入蒸汽,在温度为62℃的条件下保持12h,然后降温至50℃的条件下保持4d~5d,然后通风,自然降温至30℃以下,得到发酵后的培养料;S103、在播种前1d~3d,菇房进行通风处理,使所述菇房内平均温度在22℃~24℃,平均空气湿度为70%~75%,然后将双孢菇菌种分为两份,第一份双孢菇菌种均匀撒在S102中得到的发酵后的培养料的表面,然后抖动所述发酵后的培养料使所述第一份双孢菇菌种下落于料层内部,压平料面,再将第二份双孢菇菌种均匀撒于料表面,压平,得到播种后的培养料,发酵25d后,将河泥、砻糠和泥炭混合后得到混合物质,覆盖在所述播种后的培养料上,培养2~3个月,出菇6~8潮后,将剩余的培养料移出所述菇房,得到双孢菇菌渣;S2、有机菌渣的制备:将S103中得到的双孢菇菌渣放入至堆肥房中,将所述双孢菇菌渣和牛粪相互间隔分层叠放,并且每层均喷施堆肥房中的渗滤液,各层所述双孢菇菌渣和所述牛粪的高度均为10cm,最后一层为牛粪层,得到待发酵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荣任锡亮徐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