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和包含该组合物的祛痘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423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和包含该组合物的祛痘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包括保湿成分、抑菌成分和消炎舒缓成分;其中,保湿成分包括多元醇,抑菌成分包括季铵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和包含该组合物的祛痘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
,具体涉及一种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和包含该组合物的祛痘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痤疮,俗称青春痘,又称暗疮或粉刺,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病变。痤疮由多因素引起,病因大致有以下几类:(1)皮脂分泌过多,导致其在毛囊内堵塞,继而产生粉刺并伴随炎症;(2)角质化异常,角质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层不断增厚、管径变小、通畅度减弱,最终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急性闭塞,毛囊隆起而形成粉刺;(3)微生物感染,痤疮丙酸杆菌以皮脂为作用机质,其产生的脂肪酶使皮脂部分转化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是一种有刺激性的物质,可通过被损坏的毛囊壁侵入真皮使局部充血肿胀,形成红色的丘疹;(4)此外,引发痤疮的原因还有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总而言之,皮肤油脂过度分泌是导致痤疮产生的重要原因,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0003]市场上的祛痘产品的问题:1、易引起皮肤过敏,对皮肤刺激性大;2、加入化学抑菌剂破坏皮肤正常菌群;3、加入一些禁用物质如氯霉素等激素;4、加入重金属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兼具控油和抑菌效果,从根源上祛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祛痘化妆品,具有保湿、控油、消炎和抑菌效果,同时祛痘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祛痘化妆品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包括保湿成分、抑菌成分和消炎舒缓成分;其中,保湿成分包括多元醇,抑菌成分包括季铵盐

73、邻伞花烃
‑5‑
醇、水杨酸;控油成分包括药用层孔菌提取物、连翘果提取物和野葛根提取物;消炎舒缓成分包括甘草酸二钾、忍冬花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苦参根提取物和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
[0007]具体地,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原料:所述保湿成分包括:0.1~6份D

泛醇、甘油葡糖苷1~10份和聚谷氨酸钠0.01~5份;所述抑菌成分包括:0.001~0.1份季铵盐

73、0.01~0.1份邻伞花烃
‑5‑
醇和0.01~2份水杨酸;所述控油成分包括:0.1~2份药用层孔菌提取物、0.1~8份连翘果提取物和0.1~8份野葛根提取物;所述消炎舒缓成分包括:0.01~0.5份甘草酸二钾、0.1~8份忍冬花提取物、0.1~10份母菊花提取物、0.1~10份苦参根提取物和0.01~1份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祛痘化妆品,包括上述的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
[0010]进一步,所述祛痘化妆品还包括辅料和水。
[0011]具体地,所述辅料为乳化剂、柔润剂、成膜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多元醇保湿剂、油脂、防腐剂、螯合剂、pH调节剂、香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0012]再进一步,所述祛痘化妆品,包括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0013]A相:螯合剂0.01~0.1%、增稠剂0.02~0.5%、多元醇保湿剂2~10%和所述保湿成分1~2.5%;
[0014]B相:乳化剂0.5~5%、成膜剂1~2%和油脂1~15%;
[0015]C相:所述控油成分2~3%、所述消炎舒缓成分2~3%和所述抑菌成分0.1~0.5%;
[0016]D相:防腐剂0.1~0.5%;
[0017]E相:香精0.01~0.05%;
[0018]F相:pH调节剂0.1~0.5%;
[0019]G相:水,补足100wt%。
[0020]进一步,所述多元醇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和1,2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卡波姆、丙烯酸(酯)类/C10

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21]再进一步,所述乳化剂为PEG

100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鲸蜡醇聚醚

20、硬脂醇聚醚

2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所述成膜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油脂为角鲨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鲸蜡醇乙基己酸酯和白池花籽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002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3]上述的祛痘化妆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1)将A相和G相成分投入乳化锅中,搅拌分散并加热,得到水相;
[0025]2)将B相成分投入油相锅中,加热搅拌,得到油相;
[0026]3)将步骤2)的油相投入步骤1)的乳化锅中,均质搅拌;
[0027]4)在乳化锅中加入C相、D相、E相和F相成分,搅拌均匀,得到祛痘化妆品。
[0028]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0029]1)将A相和G相成分投入乳化锅中,搅拌分散并加热至80~85℃,在1000~2000r/min均质搅拌3~5min,得到水相;
[0030]2)将B相成分投入油相锅中,加热搅拌至80~85℃,得到油相;
[0031]3)在均质状态下,将步骤2)的油相投入步骤1)的乳化锅中,以1000~2000r/min的速度均质搅拌3~5min至乳化完全,开始降温;
[0032]4)降温至40~45℃后,在乳化锅中加入C相、D相、E相和F相成分,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得到霜状的祛痘化妆品。
[003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4](1)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包括保湿成分、抑菌成分和消炎舒缓成分;其中,保湿成分包括多元醇,抑菌成分包括季铵盐

73、邻伞花烃
‑5‑
醇、水杨酸;控油成分包括药用层孔菌提取物、连翘果提取物和野葛根提取物;消炎舒缓成分包括甘草酸二钾、忍冬花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苦参根提取物和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从保湿、抑菌、控油和消炎舒缓方面进行设计,从多维度减少痘痘的形成以及祛痘。保湿成分能减少水分散失,避免水脂膜结构受
损,从而提高皮肤屏障功能;抑菌成分能抑制引发炎症的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控油成分能减少油脂分泌,避免油脂堵塞毛囊口以及毛囊角化过度;消炎舒缓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和抗菌增强免疫的效果,还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消炎舒缓的作用。
[0035](2)本专利技术的祛痘化妆品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再选择性加入乳化剂、柔润剂、成膜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多元醇保湿剂、油脂、防腐剂、螯合剂、pH调节剂和香精等辅料,能进一步提高祛痘化妆品的保湿性,且不会影响其他性能,起到保湿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湿成分、抑菌成分和消炎舒缓成分;其中,保湿成分包括多元醇,抑菌成分包括季铵盐

73、邻伞花烃
‑5‑
醇、水杨酸;控油成分包括药用层孔菌提取物、连翘果提取物和野葛根提取物;消炎舒缓成分包括甘草酸二钾、忍冬花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苦参根提取物和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原料:所述保湿成分包括:0.1~6份D

泛醇、甘油葡糖苷1~10份和聚谷氨酸钠0.01~5份;所述抑菌成分包括:0.001~0.1份季铵盐

73、0.01~0.1份邻伞花烃
‑5‑
醇和0.01~2份水杨酸;所述控油成分包括:0.1~2份药用层孔菌提取物、0.1~8份连翘果提取物和0.1~8份野葛根提取物;所述消炎舒缓成分包括:0.01~0.5份甘草酸二钾、0.1~8份忍冬花提取物、0.1~10份母菊花提取物、0.1~10份苦参根提取物和0.01~1份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3.一种祛痘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湿控油消炎抑菌祛痘组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痘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祛痘化妆品还包括辅料和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祛痘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乳化剂、柔润剂、成膜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多元醇保湿剂、油脂、防腐剂、螯合剂、pH调节剂、香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祛痘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A相:螯合剂0.01~0.1%、增稠剂0.02~0.5%、多元醇保湿剂2~10%和所述保湿成分1~2.5%;B相:乳化剂0.5~5%、成膜剂1~2%和油脂1~15%;C相:所述控油成分2~3%、所述消炎舒缓成分2~3%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文林刘礼刚
申请(专利权)人:新柏妆广州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