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91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属于消防技术领域,包括若干螺旋缠绕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航空钢丝,所述金属层外套设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为丙纶工业丝材质,所述包裹层呈双段结构,所述包裹层的折弯处设置有O形扣,所述O形扣为优质碳素结构钢材质,所述O形扣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和O形扣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紧固弹簧,所述金属层的直径为4mm,所述包裹层为6股缠绕编织,且每股包裹层由7根丙纶工业丝编织,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紧固口,所述安装口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的效果。可实现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的效果。可实现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


[0001]本技术属于消防
,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

技术介绍

[0002]在社会生活中,火灾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一种多发性灾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起左右,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总结以往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经济损失的特大火灾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提高人们火场疏散与逃生的能力,经常需要用到一种消防逃生绳。
[0003]现有技术中,消防逃生绳一般是直径10mm,内置直径3mm散味钢丝拉力600公斤左右,不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其优点在于:可实现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的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包括若干螺旋缠绕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航空钢丝,所述金属层外套设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为丙纶工业丝材质,所述包裹层呈双段结构,所述包裹层的折弯处设置有O形扣,所述O形扣为优质碳素结构钢材质,所述O形扣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和O形扣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紧固弹簧。
[000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可打开活动杆,此时活动杆挤压紧固弹簧,且安装口有一个开口,然后将牵引绳经安装口安装,再松开活动杆,活动杆在紧固弹簧的作用力下可使得O形扣形成闭合,另外,航空钢丝材质的金属层、丙纶工业丝材质的包裹层和优质碳素结构钢材质的O形扣可使得逃生绳具备一顿以上的称重能力,因此,可用于火灾逃生、消防检查、抢险救援和捆绑应急等,进而实现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的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层的直径为4mm。
[000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标准直径,可使得金属层具备强大的承重力。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裹层为6股缠绕编织,且每股包裹层由7根丙纶工业丝编织。
[001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使得包裹层配合金属层具备良好的称重性能。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紧固口,所述安装口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紧固口的内壁和卡槽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且相适配。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时,卡槽与紧固口的配合,可增加活动杆和安装口之间的接触面积,可避免牵引绳脱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扣。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防滑扣的设置,可便于工作人员打开活动杆。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裹层外固定连接有铝套,所述包裹层从铝套中穿过,且铝套位于O形扣的下方。
[00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铝套的设置,可使得呈双层机构的包裹层被固定,可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而且,可增强逃生绳的承重能力。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铝套的外壁呈圆弧状结构。
[001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呈圆弧状结构的设计,可增加铝套和包裹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使得逃生绳固定稳定。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该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使用时,可打开活动杆,此时活动杆挤压紧固弹簧,且安装口有一个开口,然后将牵引绳经安装口安装,再松开活动杆,活动杆在紧固弹簧的作用力下可使得O形扣形成闭合,另外,航空钢丝材质的金属层、丙纶工业丝材质的包裹层和优质碳素结构钢材质的O形扣可使得逃生绳具备一顿以上的称重能力,因此,可用于火灾逃生、消防检查、抢险救援和捆绑应急等,进而实现满足国家逃生绳拉力标准的效果。
[0022]2、该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通过设置有卡槽和紧固口,在日常使用时,卡槽与紧固口的配合,可增加活动杆和安装口之间的接触面积,可避免牵引绳脱落。
[0023]3、该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通过设置有铝套,可使得呈双层机构的包裹层被固定,可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而且,可增强逃生绳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金属层;2、包裹层;3、O形扣;4、安装口;5、活动杆;6、紧固弹簧;7、紧固口;8、卡槽;9、防滑扣;10、铝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
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33]参照图1

4,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包括若干螺旋缠绕的金属层1,金属层1为航空钢丝,金属层1外套设有包裹层2,包裹层2为丙纶工业丝材质,包裹层2呈双段结构,包裹层2的折弯处设置有O形扣3,O形扣3为优质碳素结构钢材质,O形扣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口4,安装口4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一侧和O形扣3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紧固弹簧6。
[0034]具体的,金属层1的直径为4mm,通过标准直径能够使得金属层1具备强大的承重力。
[0035]具体的,包裹层2为6股缠绕编织,且每股包裹层2由7根丙纶工业丝编织,可使得包裹层2配合金属层1具备良好的称重性能。
[0036]具体的,活动杆5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紧固口7,安装口4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卡槽8,紧固口7的内壁和卡槽8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且相适配,在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螺旋缠绕的金属层(1),所述金属层(1)为航空钢丝,所述金属层(1)外套设有包裹层(2),所述包裹层(2)为丙纶工业丝材质,所述包裹层(2)呈双段结构,所述包裹层(2)的折弯处设置有O形扣(3),所述O形扣(3)为优质碳素结构钢材质,所述O形扣(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口(4),所述安装口(4)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5),所述活动杆(5)的一侧和O形扣(3)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紧固弹簧(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直径为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用消防逃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2)为6股缠绕编织,且每股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航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援邦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