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和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59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泵装置和冷却装置。泵装置具有第一泵、第二泵以及外壳。第一泵和第二泵是离心泵。外壳具有供第一泵配置的第一泵室和供第二泵配置的第二泵室。第一泵室具有第一底面、第一侧面、第一流入口以及第一流出口。第一底面相对于第一泵的第一马达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侧面与第一底面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流出口相对于第一侧面开口。第二泵室具有第二底面、第二侧面、第二流入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第二底面相对于第二泵的第二马达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流入口相对于第二底面开口。外壳具有连接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入口的第一流路。第二底面位于比第一底面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向的另一侧的位置。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装置和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泵装置和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具有第一泵、第二泵以及供第一泵和第二泵配置的外壳的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6/033822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两个泵和供两个泵配置的外部罩的液体冷却散热构造。
[0003]在专利文献1的液体冷却散热构造中,两个泵并联连接。另外,在两个泵之间配置有可动部件。在仅驱动一个泵时,可动部件抑制从一个泵挤出的冷却液流入到另一个泵。即,可动部件作为止回阀而发挥功能。
[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液体冷却散热构造中,需要作为止回阀而发挥功能的可动部件,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变多这样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变多的泵装置和冷却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泵装置使液体流动。泵装置具有第一泵、第二泵以及外壳。在外壳上配置第一泵和第二泵。第一泵和第二泵是离心泵。第一泵具有第一马达。第二泵具有第二马达。外壳具有供第一泵配置的第一泵室和供第二泵配置的第二泵室。第一泵室具有第一底面、第一侧面、第一流入口以及第一流出口。第一底面相对于第一马达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侧面与第一底面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流入口相对于第一底面开口。第一流出口相对于第一侧面开口。第二泵室具有第二底面、第二侧面、第二流入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第二底面相对于第二马达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侧面与第二底面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流入口相对于第二底面开口。第二流出口相对于第二侧面开口。外壳具有连接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入口的第一流路。第二底面位于比第一底面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流路从第一侧面沿切线方向延伸而与第二流入口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外壳具有:支承轴部,其支承转子;以及连接流路,其沿着支承轴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流路与第一流路相连,并且与第二泵室的第二流入口相连。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和分隔部件。第一泵和第二泵配置于外壳主体。由外壳主体和分隔部件构成第一流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冷却装置具有上述的泵装置、冷板以及热交换室。外壳还具有第二流路。分隔部件具有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由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外壳主体构成第一流路。由第二分隔部件和外壳主体构成第二流路。由第二分隔部件和冷板构成热
交换室。第二分隔部件具有连接第二流路和热交换室的热交换室连接口。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流路和热交换室连接口重叠配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示性的冷却装置具有上述的泵装置、冷板以及热交换室。外壳还具有第二流路。由分隔部件和外壳主体构成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分隔部件具有连接第二流路和热交换室的热交换室连接口。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流路和热交换室连接口是分离的。分隔部件将第一流路和热交换室分隔开。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流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第二泵室的第二底面靠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位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具有第三流入口和第三流出口。第二流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第二泵室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液体依次通过第三流入口、第二流路、热交换室连接口、热交换室、第一流入口、第一泵室、第一流出口、第一流路、第二流入口、第二泵室、第二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三流出口。
[0014]根据例示性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变多的泵装置和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冷却装置和与冷却装置连接的流通路径的立体图。
[0016]图2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7]图3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剖视立体图。
[0018]图4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剖视立体图。
[0019]图5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6是示出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冷板和分隔部件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7是用通过第一马达的中心和第二马达的中心的剖面切断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而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0022]图8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俯视图。
[0023]图9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冷却装置和与冷却装置连接的流通路径的立体图。
[0024]图10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立体图。
[0025]图11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剖视立体图。
[0026]图12是用通过第一马达的中心和第二马达的中心的剖面切断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而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0027]图13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14是示出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冷板和分隔部件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15是示出从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去除了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等而得到的构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不重复进行说明。
[0031]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适当地记载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另外,将第一方向X的一侧记载为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将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记载为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另外,将第二方向Y的一侧记载为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将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记载为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另外,将第三方向Z的一侧记载为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将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记载为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另外,为了方便,有时以第一方向X作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表示下方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表示上方向。但是,上下方向、上方向以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确定的,并不需要与铅垂方向一致。另外,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了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单元在使用时的朝向。
[0032](第一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1至图8对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2的冷却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2的冷却装置1和与冷却装置1连接的流通路径6的立体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装置,其使液体流动,该泵装置具有:第一泵;第二泵;以及外壳,其供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配置,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是离心泵,所述第一泵具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二泵具有第二马达,所述外壳具有供所述第一泵配置的第一泵室和供所述第二泵配置的第二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室具有:第一底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马达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侧面,其与所述第一底面相连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流入口,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底面开口;以及第一流出口,其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开口,所述第二泵室具有:第二底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二马达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侧面,其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流入口,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底面开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开口,所述外壳具有第一流路,该第一流路连接所述第一流出口和所述第二流入口,所述第二底面位于比所述第一底面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从所述第一侧面沿切线方向延伸而与所述第二流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外壳具有:支承轴部,其支承所述转子;以及连接流路,其沿着所述支承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并且与所述第二泵室的所述第二流入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和分隔部件,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配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由所述外壳主体和所述分隔部件构成所述第一流路。5.一种冷却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装置、冷板以及热交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第二流路,所述分隔部件具有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由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外壳主体构成所述第一流路,由所述第二分隔部件和所述外壳主体构成所述第二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佳久渡庆次锐彦玉冈健人奥野乔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