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5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及侧板,顶板、底板及侧板围合形成吸气腔,顶板背向底板的一面内凹形成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气孔,吸气孔与吸气腔连通,侧板连接吸气阀,吸气阀用于控制吸气腔内的压力,底板连接加热装置,吸气腔内放置热传导装置,热传导装置包括密闭板及散热板,密闭板的一面抵接底板,密闭板背向底板的一面连接散热板,散热板自密闭板项顶板方向延伸。在吸气腔形成真空后,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吸附于背光模组上,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并通过热传导装置将热量传导至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获热后对其上的遮光胶进行预热,从而加强了遮光胶的粘度,使得背光模组与显示器之间的粘接更为牢固。模组与显示器之间的粘接更为牢固。模组与显示器之间的粘接更为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显示器在手机、电脑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而背光模组在显示器的运行过程中,起到尤为重要的。
[0003]背光模组是位于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其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显示器的视觉效果,其主要功能是向显示器提供充足的亮度和均匀分布的光源,使得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一般连接遮光胶,通过遮光胶与显示器粘接。
[0004]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显示器的厚度越来越薄,边框越来越窄,进而使得遮光胶的粘接范围随之变窄,造成遮光胶的初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显示器的边框变窄,遮光胶的黏胶范围变小,导致遮光胶的初粘效果较差,进而使得背光模组与显示器粘接不稳固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及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吸气腔,所述顶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面内凹形成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所述侧板连接吸气阀,所述吸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腔内的压力,以将所述顶板吸附于背光模组上,所述底板连接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所述吸气腔内放置热传导装置,所述热传导装置包括密闭板及散热板,所述密闭板的一面抵接所述底板,所述密闭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自所述密闭板项所述顶板方向延伸。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吸气阀控制所述吸气腔内的气压,形成真空腔,使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通过所述顶板的吸气孔吸附于背光模组上,所述加热装置加热产生热量,使所述顶板产生热量,通过所述热传导装置,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顶板上,进而将热量传导至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获得热量后,对背光模组上连接的遮光胶进行预热,从而加强了遮光胶的粘度,使得背光模组与显示器之间的粘接更为牢固。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陶瓷发热片及导线,所述底板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加热槽,所述陶瓷发热片连接于所述加热槽内,所述陶瓷发热片通过所述导线电性连接外部电源。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控温器,所述控温器电性连接所述陶瓷发热片,所述控温器用于控制所述陶瓷发热片的加热温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发热片的加热温度为55℃~65℃。
[00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密闭板的一面抵接所述所述顶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密闭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并列排布的所述散热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朝向所述导热板的一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导热板的一面的宽度。
[0015]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吸附腔,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吸附腔。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0021][00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包括顶板10、底板20及侧板30,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200mm、高度为50mm。所述
顶板10、所述底板20及所述侧板30围合形成吸气腔70,所述顶板10背向所述底板20的一面内凹形成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气孔110,所述吸气孔110贯穿所述顶板10,并与所述吸气腔70连通,所述侧板30连接吸气阀40,所述吸气阀40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腔70内的压力,以将所述顶板10吸附于背光模组上。具体地,当所述顶板10抵接于背光模组上时,通过所述吸气阀40抽离所述吸气腔70内的空气,形成真空环境,使得吸气腔70的内外形成负压,通过内外的压力不同,使所述顶板10通过所述吸气孔110吸附于背光模组上,可以理解地,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吸附于背光模组上。
[0027]所述底板20连接加热装置50,所述加热装置50用于加热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具体地,所述加热装置50包括陶瓷发热片510及导线520,所述底板20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加热槽210,优选地,所述加热槽210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25mm、高度为10mm,所述陶瓷发热片510连接于所述加热槽210内,优选地,所述陶瓷发热片510的长度为260mm、宽度为23mm、高度为8mm,所述陶瓷发热片510通过所述导线520电性连接外部电源,当所述外部电源供电时,所述陶瓷发热片510产生热量,进而使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产生热量。
[002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50还包括控温器530,所述控温器530电性连接所述陶瓷发热片510,所述控温器530用于控制所述陶瓷发热片510的加热温度。具体地,所述陶瓷发热片510与外部电源之间设置所述控温器530,优选地,所述控温器530为恒温控温器530。所述控温器530将所述陶瓷发热片510的发热温度控制在55℃~65℃,优选地,所述陶瓷发热片510的温度为60℃。进而使得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的温度维持在47℃~57℃,通过所述控温器530控制所述陶瓷发热片510的加热温度,避免背光模组上的遮光胶在预热的同时,因温度过高导致粘性消失,且可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电器元件的损坏。
[0029]为使所述陶瓷发热片510的温度更好的传递至背光模组上,所述顶板10与所述底板20之间设置热传导装置60,所述热传导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及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吸气腔,所述顶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面内凹形成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所述侧板连接吸气阀,所述吸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腔内的压力,以将所述顶板吸附于背光模组上,所述底板连接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背光模组吸附装置,所述吸气腔内放置热传导装置,所述热传导装置包括密闭板及散热板,所述密闭板的一面抵接所述底板,所述密闭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自所述密闭板项所述顶板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陶瓷发热片及导线,所述底板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加热槽,所述陶瓷发热片连接于所述加热槽内,所述陶瓷发热片通过所述导线电性连接外部电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雷锋范浩雷
申请(专利权)人:万年联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