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4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动块、传动块、底壳、弹性件,所述转动块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转动块与所述传动块相互配合并且两者可沿轴向相互分离,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传动块与所述底壳之间,所述传动块靠向所述底壳35一端设有限位柱,所述底壳35上形成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限位孔,当所述限位柱转动至限位孔位置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所述传动块不再转动,改为沿轴向的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可应用在电子锁中,能够解决传统电子锁中出现的马达堵转以及力矩不足导致无法开锁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锁
,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和人们水平的逐步提高,锁具已经逐渐往智能方向发展。电子锁由于具有良好的防盗以及智能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门领域中。
[0003]电子锁中通常由马达驱动装置控制开锁关锁。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马达驱动装置,传动块直接套住马达的输出轴,与马达同步转动,转动到位后,通过底壳内的限位结构限位,强制将传动块和马达转动停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传动块的转动力矩与马达输出轴的转动力矩相同,转动有力,缺点是强制堵转马达,容易造成马达故障,影响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马达驱动装置,传动块内有硅胶套,再将硅胶套套在马达的输出轴上,马达转动时,依靠硅胶套外表面的摩擦使传动块转动,转动到位后,通过底壳内的限位结构限位使传动块停止转动,但马达仍然可以转动,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马达不会被强行堵转不容易出现故障,缺点是传动块依靠摩擦转动,力矩不足,有时无法开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可应用在电子锁中,能够解决传统电子锁中出现的马达堵转以及力矩不足导致无法开锁的问题。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动块、传动块、底壳、弹性件,所述转动块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转动块与所述传动块相互配合并且两者可沿轴向相互分离,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传动块与所述底壳之间,所述传动块靠向所述底壳35一端设有限位柱,所述底壳35上形成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限位孔,当所述限位柱转动至限位孔位置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所述传动块不再转动,改为沿轴向的往复运动。
[0006]具体的,所述传动块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传动块容置的插孔以及用于对所述弹性件一端限位的安装孔,所述插孔内侧形成有多个斜滑槽,所述转动块靠向所述传动块一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斜滑槽相配合的斜齿,在传动块的转动阶段,所述斜齿的斜面与所述斜滑槽的斜面相接触。
[0007]具体的,所述弹性件选自弹簧、弹片中的一种。
[0008]具体的,所述限位柱有两个,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孔呈圆周阵列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孔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限位柱正反转滑动的滑道。
[0009]具体的,所述限位件为圆柱形、矩形或三角柱状结构。
[0010]具体的,所述传动块绕轴线旋转的面上设有用于限制转动角度的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
[0011]具体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为D形轴,所述转动块内设有供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插入的D形孔。
[0012]具体的,所述底壳中部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容置以及所述传动块沿轴向往复运动时供其一端压入的避让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可应用在电子锁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动块、传动块、弹性件、底壳,在传动块与底壳之间增加了一个弹性件,使传动块能够沿轴向伸缩活动,电机不会发生堵转,插孔内侧形成有多个斜滑槽,转动块一端设有多个与斜滑槽相匹配的斜齿,开锁阶段通过斜齿与斜滑槽的斜面硬接触,从而具有足够的力矩开锁,能够解决马达堵转以及力矩不足导致出现无法开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块、传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驱动装置3、电机31、转动块32、传动块33、底壳35、弹性件34、插孔331、安装孔332、斜滑槽333、斜齿321、第一弧形限位部334、第二弧形限位部335、限位柱336、限位孔351、滑道353、D形孔322、避让槽3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参考图3至图5。
[0023]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1、转动块32、传动块33、底壳35、弹性件34,弹性件34为弹簧,转动块32与电机31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转动块32与传动块33相互配合并且两者可沿轴向相互分离,弹性件34位于传动块33与底壳35之间,传动块33靠向底壳35一端设有限位柱336,限位件336为圆柱形结构,底壳35上形成有供限位柱336插入的限位孔351,限位孔351为圆孔,当限位柱336转动至限位孔351位置并插入限位孔351中,传动块33不再转动,改为沿轴向的往复运动,该驱动装置可应用在电子锁中,配合连杆、锁扣、锁钩等部件组成锁紧的核心部分,开锁时,电机31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块32转动,使传动块33逆时针转动,开锁阶段如图5所示,从A1到B1行程为一次开锁行程,该行程包括行程e、行程f、行程g,行程e阶段为传动块33空转阶段,传动块33未带动连杆,行程f阶段为实际开锁阶段,传动块33转动时拉动连杆,使连杆发生移动,从而连杆拉动锁扣,利用锁扣扣住锁钩,实现上锁,行程g阶段为传动块33空转阶段,传动块33未带动连杆,完成开锁后,两个限位柱336插入B1、B2位置的限位孔351中,通过限位孔351的限位作用防止传动块33转动,实现锁死功能。
[0024]本实施例中,传动块33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供传动块33容置的插孔331以及用于对弹性件34一端限位的安装孔332,插孔331内侧形成有多个斜滑槽333,转动块32靠向传动块33一端设有多个与斜滑槽333相配合的斜齿321,在传动块33的转动阶段,斜齿321的斜
面与斜滑槽333的斜面相接触,当传动块33转动至两个限位柱336插入任意两个限位孔351中,通过限位孔351的限位作用使得传动块33停止转动,由于在传动块33与底壳35之间具有沿轴向的弹性件34,在弹性件34的弹性作用下,尽管电机31仍带动转动块32转动,而斜齿321能够在斜滑槽333内逐渐沿斜滑槽333的斜面推出,即传动块33能够沿轴向伸缩,其运动状态改为沿轴向的往复运动,以解决电机31堵转的问题。
[0025]限位柱336与限位孔351的作用是在上锁阶段防止传动块33继续转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36有两个,限位孔35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限位孔351呈圆周阵列分布,相邻的两个限位孔351之间形成有供限位柱336正反转滑动的滑道353。
[0026]本实施例中,传动块33绕轴线旋转的面上设有用于限制转动角度的第一弧形限位部334、第二弧形限位部335,相对应的,电子锁内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一弧形限位部334、第二弧形限位部335转动的挡板,以达到控制转动角度的效果。
[0027]电机31用于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1)、转动块(32)、传动块(33)、底壳(35)、弹性件(34),所述转动块(32)与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转动块(32)与所述传动块(33)相互配合并且两者可沿轴向相互分离,所述弹性件(34)位于所述传动块(33)与所述底壳(35)之间,所述传动块(33)靠向所述底壳(35)一端设有限位件(336),所述底壳(35)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件(336)相配合的限位孔(351),当所述限位件(336)转动至限位孔(351)位置并插入所述限位孔(351)中,所述传动块(33)不再转动,改为沿轴向的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块(33)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传动块(33)容置的插孔(331)以及用于对所述弹性件(34)一端限位的安装孔(332),所述插孔(331)内侧形成有多个斜滑槽(333),所述转动块(32)靠向所述传动块(33)一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斜滑槽(333)相配合的斜齿(321),在传动块(33)的转动阶段,所述斜齿(321)的斜面与所述斜滑槽(3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秀兴郭镜辉吴锋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