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30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插接端,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旋转腔,旋转腔内转动设置有旋转座,旋转腔的侧面开设有旋转通道,旋转座与外壳体垂直,且旋转座从旋转通道穿出;插接端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导电插口,导电插口与外壳体内竖直的通孔连通,通孔内设置有接触端子,接触端子的下端与插针端子转动连接,插针端子的下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线缆连接端固定连接,线缆连接端与线缆连接,线缆穿过旋转座的侧面引出,连接腔的上端通过密封块封装。本方案将线缆通过旋转座引入连接器内,通过插针端子与接触端子实现电性连接,当线缆摆动时,驱动插针端子与接触端子发生相对转动,线缆本身不受摆动应力作用。动应力作用。动应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整个主机的安危。为此,电路对电连接器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正因为电连接器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使它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中。
[0003]大电流连接器在结构设计、材料使用方面的国际先进性使得连接器在电气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对于电气连接系统的可靠性是传统的连接方式无法达到的。现有技术中大电流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连接器上的线缆角度不一,容易出现摆动,长时间下线缆与连接器的连接部牢固,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可实现摆动的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
[0005]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插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插接端,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内转动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腔的侧面开设有旋转通道,所述旋转座与外壳体垂直,且旋转座从旋转通道穿出;所述插接端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导电插口,所述导电插口与外壳体内竖直的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的下端与插针端子转动连接,所述插针端子插入接触端子下端开设的插针孔内,所述插针端子的上端设置有T形的第一接触块;所述插针孔的底部设置有T形的第二接触块,且第二接触块倒置;所述第一接触块的上表面与第二接触块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连接腔,所述插针端子的下端延伸入连接腔内,所述插针端子的下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线缆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插针端子与线缆连接端垂直,所述线缆连接端与线缆连接,所述线缆穿过旋转座的侧面引出,所述连接腔的上端通过密封块封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的上端设置有端子插孔,所述端子插孔内设置有第一接触簧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的下端插入上端开口的连接套内,所述插针端子穿过连接套的下端,且插针端子与连接套转动连接;所述插针端子与连接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插针端子上设置有限位台,所述弹簧设置在限位台于连接套之间,且弹簧套在插针端子上;所述连接套固定在密封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内壁与接触端子下端的外壁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旋转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与接触端子的下端之间设置有限位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刘小凤张英庞斌冉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