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344282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四针板横机,根据花型需求设置提花组织A色和提花组织B色区域,利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编织1隔1空气层提花组织,并利用前下针床编织透明丝使其覆盖于提花组织A色区域上,以实现透底提花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花组织表面编织可以看到底层花型图案的透明纱线,从而实现提花表面覆盖另一层纱线的效果,进而提供了一种可透视底下花型图案的透底提花组织,丰富了提花组织的结构,满足更多的设计需求。满足更多的设计需求。满足更多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横机纬编提花组织,属于双层结构,由于受到设备和针法的影响,传统工艺无法在提花的基础增加多层结构。但随着针织服装开发需求的日渐增强,在提花组织上增加组织结构的花型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四针板横机实现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通过在四针板横机设备上编织双层提花组织结构,并根据上下针床的相对位置,在提花组织表面编织透明纱线之类的可以看到底层花型图案的纱线,从而实现提花表面覆盖一层纱线的效果,实现新型的透底提花组织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四针板横机,根据花型需求设置提花组织A色和提花组织B色区域,利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编织1隔1空气层提花组织,假定提花组织A色区域表示透底提花A色,即在提花组织A色的基础上有一层透明丝覆盖,需利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编织提花组织,并利用前下针床编织透明丝使其覆盖于提花组织A色区域上,以实现透底提花效果,从而满足设计需求。
[0005]具体的,纱嘴A带A色纱线,纱嘴B带B色纱线,纱嘴C带透明纱线,进行如下编织,
[0006]将后下针床第7、9、11、13、15针位线圈翻至前上针床,纱嘴A右行编织前下针床第1、2、3、4、5针位,后下针床第6、8、10、16、18、20针位和前上针床第11、13、15针位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前下针床第16、17、18、19、20针位,后下针床第1、3、5、12、14针位和前上针床第7、9针位线圈;再将后前上针床第7、9、11、13、15针位翻回后下针床;纱嘴C右行编织前下针床第6、7、8、9、10、11、12、13、14、15针位和后下针床第2、4、17、19针位线圈。
[0007]以上步骤中,第1

5针位为提花组织A色区域,纱嘴A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纱嘴B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位线圈,纱嘴C编织后下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第16

20针位为提花组织B色区域,纱嘴B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编织后下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纱嘴C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位线圈;第6

10针位为透底提花组织B色区域,纱嘴B编织前上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纱嘴A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床线圈,纱嘴C编织前下针床线圈;第11

15为透底提花组织A色区域,纱嘴A编织前上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纱嘴B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床线圈,纱嘴C编织前下针床线圈。并且根据图案需求搭配,可以设计出更多丰富的提花组织。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针织物。
[0009]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四针板横机设备上编织双层提花组织,并根据上下针床的相对位置,在提花组织表面编织透明纱线之类的可以看到底层提花组织即花型图案的纱线,从而实现提花表面覆盖一层纱线的效果,实现一种新的可透视底下花型图案的透底提花组织;本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编织方法的局限性,为横机提花组织的编织开辟新路径,对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和提高产品的品质感、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为针织产品开发及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工业实用性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方法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四针板电脑横机,可满足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推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透底提花组织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在结构上,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根据花型需求设置提花组织A色和提花组织B色区域,利用后下针床和前下针床,编织1隔1空气层提花组织,其中,假定提花组织A色区域表示透底提花A色,为在提花组织A色的表层上有一层透明丝覆盖,可利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先编织提花组织,并利用前下针床编织透明丝使其覆盖于提花组织A色区域上,以实现透底提花效果,即可通过该透明丝编织层透视底下的花型图案,该花纹图案为提花组织。
[0014]为了更好表达并便于理解,如图2所示,以图1第11行编织结构为例,纱嘴A带A色纱线,纱嘴B带B色纱线,纱嘴C带透明纱线的编织示意图,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以上的四针板横机,进行如下编织,
[0015]将后下针床第7、9、11、13、15针位线圈翻至前上针床,纱嘴A右行编织前下针床第1、2、3、4、5针位,后下针床第6、8、10、16、18、20针位和前上针床第11、13、15针位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前下针床第16、17、18、19、20针位,后下针床第1、3、5、12、14针位和前上针床第7、9针位线圈;再将后前上针床第7、9、11、13、15针位翻回后下针床;纱嘴C右行编织前下针床第6、7、8、9、10、11、12、13、14、15针位和后下针床第2、4、17、19针位线圈。
[0016]以上步骤中,第1

5针位为提花组织A色区域,纱嘴A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纱嘴B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位线圈,纱嘴C编织后下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第16

20针位为提花组织B色区域,纱嘴B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编织后下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纱嘴C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位线圈;第6

10针位为透底提花组织B色区域,纱嘴B编织前上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纱嘴A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床线圈,纱嘴C编织前下针床线圈;第11

15为透底提花组织A色区域,纱嘴A编织前上针床偶数针位线圈,纱嘴B编织后下针床奇数针床线圈,纱嘴C编织前下针床线圈。并且根据图案需求搭配,可以设计出更多丰富的提花组织。
[0017]由上述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针织物,通过在四针板横机设备上编织双层提花组织,并根据上下针床的相对位置,在提花组织表面编织可以看到底层花型图案的透明纱线,从而实现提花表面覆盖另一层纱线的效果,进而提供了一种可透视底下花型图案的透底提花组织,丰富了提花组织的结构,满足更多的设计需求。
[0018]以上仅就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四针板横机,其特征在于:根据花型需求设置提花组织A色和提花组织B色区域,利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编织1隔1空气层提花组织,前下针床编织透明丝并使该透明丝覆盖于空气层提花组织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实现透底提花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针板横机空气层透底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纱嘴A带A色纱线,纱嘴B带B色纱线,纱嘴C带透明纱线,进行如下编织,将后下针床第7、9、11、13、15针位线圈翻至前上针床,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国叶明安水根妹倪森键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