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2801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及施工方法;所述钢管桩包括三段钢管体,分别为第一钢管体、和两段第二钢管体;第一钢管体为一段半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一钢管体的弧度为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安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独立商铺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经常采用钢管桩的形式进行地基处理,这就需要提前将钢管桩施工完毕,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钢管桩施工目前也是用于基础沉降时地基加固处理的一种方式,这时候较长的钢管桩无法直接进入基础正下方。导致无法施工或者加固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钢管桩用于基础沉降时地基加固处理时,较长的钢管桩无法直接进入基础正下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及施工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包括三段钢管体,分别为第一钢管体、和两段第二钢管体;第一钢管体为一段半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一钢管体的弧度为180
°
,第二钢管体为四分之一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二钢管体的弧度为90
°
,三段钢管体的高度相同,且三段钢管体拼接后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空心管体;三段钢管体的顶端设有V型槽,底端设有V型插块,V型插块与V型槽相互匹配。
[0005]进一步的,第一钢管体和二钢管体的高度为500mm,直径均为5mm。
[0006]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钢管体 管采用千斤顶压入地面,然后将第一钢管体旋转180度;S2、接着安装一段第二钢管体,并将第二钢管体与第一钢管体焊接牢固;S3、然后安装另外一段第二钢管体,并将第二钢管体与第一钢管体1和另外一段第二钢管体2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钢管,采用千斤顶将完整钢管压入地面;S4、接着在压入地面的第一段完整钢管的上方重新插入另外一根第一钢管体1,位于上方的钢管体底端的V型插块5插入至相邻下方的钢管体顶端的V型槽4内,重复上述步骤S1

S3进行下一段钢管的安装,直至将若干段钢管依次分段式装配至钢管桩的设计长度;S5、施工完毕后,在装配式的钢管桩内采用后压浆进行注浆加固从而使钢管内土体及桩底持力层形成一个整体。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主要针对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局部地基沉降较大时,采用钢管桩施工处理地基的一种加固方案。采用旋转装配式钢管桩施工后地基加固效果好,施工便捷,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第一钢管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第二钢管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钢管桩与地基基础施工方位示意图。
[0011]图4为钢管桩施工步骤示意图。
[0012]图中标记如下:1

第一钢管体,2

第二钢管体,3

V型槽,4
‑ꢀ
V型插块,5

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14]如图1

3所示,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包括三段钢管体,分别为第一钢管体1、和两段第二钢管体2;第一钢管体1为一段半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一钢管体1的弧度为180
°
,第二钢管体2为四分之一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二钢管体2的弧度为90
°
,三段钢管体的高度相同,且三段钢管体拼接后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空心管体;三段钢管体的顶端设有V型槽3,底端设有V型插块4,V型插块4与V型槽3相互匹配。这样便于方的钢管体的V型插块4插入相邻下方的V型槽3内。这样便于钢管旋转。
[0015]进一步的,第一钢管体1和二钢管体2的高度为500mm,直径均为5mm。钢管体直径根据设计需要调整。钢管桩的长度由设计而定,比如设计装配后钢管桩总长度为20m,那就分为40段进行分段装配式施工。
[0016]第一钢管体1和二钢管体2的高度还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为1000mm或1500mm。
[0017]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4所示):S1、将第一钢管体1 管采用千斤顶压入地面,然后将第一钢管体1旋转180度;S2、接着安装一段第二钢管体2,并将第二钢管体2与第一钢管体1焊接牢固;S3、然后安装另外一段第二钢管体2,并将第二钢管体2与第一钢管体1和另外一段第二钢管体2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钢管,采用千斤顶将完整钢管压入地面;钢管侧面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满焊。
[0018]S4、接着在压入地面的第一段完整钢管的上方重新插入另外一根第一钢管体1,位于上方的钢管体底端的V型插块5插入至相邻下方的钢管体顶端的V型槽4内,重复上述步骤S1

S3进行下一段钢管的安装,直至将若干段钢管依次分段式装配至钢管桩的设计长度;S5、施工完毕后,在装配式的钢管桩内采用后压浆进行注浆加固从而使钢管内土体及桩底持力层形成一个整体。进而达到地基处理的效果。
[0019]钢管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千斤顶机械作用,钢管与周围土体侧壁受摩擦力作用会造成挤压土体,钢管给周围土体侧压力,从而造成土体侧壁位移。孔壁土质密实度降低。钢管桩内部也会造成土体的压缩变形,影响钢管桩承载力。为了提高钢管桩的承载力进而使得钢管桩底部、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受力结构体,在钢管桩内部提前预埋注浆管。注浆作用为水泥浆进入土体与土层缝隙形成劈裂受力层。尤其是桩身底部注浆后,利用桩身自重使桩身周边及桩底的土体得到预压,回到或接近它原有的应力状态,从而大大的改善了桩与土体的咬和性能。注浆管直径20mm,采用壁厚2mm厚铸铁管。注浆管末端距离钢管桩桩底300mm。注浆液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注浆量不少于2t时停止注浆,当注浆量
小于2t且注浆压力达到2MPa时方可停止注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段钢管体,分别为第一钢管体(1)、和两段第二钢管体(2);第一钢管体(1)为一段半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一钢管体(1)的弧度为180
°
,第二钢管体(2)为四分之一圆柱状弧形钢管,第二钢管体(2)的弧度为90
°
,三段钢管体的高度相同,且三段钢管体拼接后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空心管体;三段钢管体的顶端设有V型槽(3),底端设有V型插块(4),V型插块(4)与V型槽(3)相互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体(1)和二钢管体(2)的高度为500mm,直径均为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旋转装配式地基处理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