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刷及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41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滚刷,包括两端和位于两端之间的筒体,筒体外周设置有清洁部,筒体设有电加热体,该电加热体连接有输入结构,输入结构设于所述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输入结构用于旋转可拆式接通外接电源以给电加热体供电,该滚刷可被加热,可以模拟热抹布擦拭表面的清洁原理,这样更容易清除污渍、提高清洁效率和效果,并且滚刷为独立设置,不被外接电源所限制,也就是说,可实现滚刷与外接电源相互独立,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滚刷本身无需带电源;还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安装有所述的滚刷。安装有所述的滚刷。安装有所述的滚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刷及清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洗地机、吸尘器、扫地机等
,具体讲是一种滚刷及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洗地机、吸尘器、扫地机等清洁装置中,滚刷是作为提高清洁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滚刷的大致工作原理是,滚刷与被清洁表面进行旋转接触,通过接触来清洁被清洁表面。然而,是否能够进一步提升滚刷的清洁性能,对于清洁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0003]本申请所指的清洁装置,一般指家用的,或者说小型清洁装置,小型清洁装置的体积要求小,而且对成本敏感,在这些前提下,如何研发一种滚刷,能够适用于小型清洁装置,则具有很大的困难。
[0004]本申请人深耕清洁领域,通过本申请人的不懈研究,本申请人将在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滚刷,滚刷可被加热,可以模拟热抹布擦拭表面的清洁原理,这样更容易清除污渍、提高清洁效率和效果,并且滚刷为独立设置,不被外接电源所限制,也就是说,可实现滚刷与外接电源相互独立,依据本技术方案,滚刷本身无需带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滚刷,滚刷可被加热,可以模拟热抹布擦拭表面的清洁原理,这样更容易清除污渍、提高清洁效率和效果,并且滚刷为独立设置,不被外接电源所限制,也就是说,可实现滚刷与外接电源相互独立,依据本技术方案,滚刷本身无需带电源;还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安装有所述的滚刷。
[000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出一种滚刷,包括两端和位于两端之间的筒体,筒体外周设置有清洁部,筒体设有电加热体,该电加热体连接有输入结构,输入结构设于所述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输入结构用于旋转可拆式接通外接电源以给电加热体供电。
[0007]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加热体对滚刷进行加热,同时提出了滚刷结构中如何引入电连接的新方案,即该电加热体连接有输入结构,输入结构设于所述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输入结构用于旋转可拆式接通外接电源以给电加热体供电,所述的旋转可拆式接通是指,在滚刷可360度自由旋转的前提下,外接电源与滚刷之间通过输入结构实现可拆式电导通,即满足滚刷可以360度自由旋转的同时,外接电源可以持续供电的可拆式结构,这样设计后,滚刷为独立设置,不被外接电源所限制,也就是说,可实现滚刷与外接电源相互独立,依据本技术方案,滚刷本身无需带电源,从而实现本技术滚刷的技术目的,若以清洁装置为例,前述这样设计后,有利于实现滚刷与清洁装置方便拆装,清洁装置中的电源也可以方便给滚刷中的电加热体供电,滚刷也可以360度自由旋转,而加热后的滚刷,由于其清洁部已经被加热,具有一定的温度,所以清洁部在清理被清洁表面时,可以模拟热抹布擦拭表面的清洁原理,这样更容易清除污渍、提高清洁效率和效果,因此,本技术滚刷具有更好的清洁性能。
[000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设有吸口,该吸口设有所述的滚刷,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所述的滚刷的清洁装置,具有更好的清洁性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滚刷(已去掉清洁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外筒体与内筒体相互拆开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去掉内筒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去掉第二输入端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5为图1的左侧视图。
[0015]图6为图5去掉设有拆装手柄的第二转动配合部后的A

A向剖视图。
[0016]图7为另一种滚刷右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8为另一种滚刷左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9为另一种滚刷的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保持在第二侧)拆除分离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0019]图10为图7的仰视图。
[0020]图11为图10的B

B向剖视图。
[0021]图12为A放大视图。
[0022]图13为图7去掉第二侧侧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14为图13去掉第二驱动轮和驱动带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15为图14去掉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16为图15拆除外筒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7为图16去掉内筒体周壁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8为图9的外筒体的左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9为图9的外筒体的右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20为主要展示正极导电圈、负极导电圈、正极触点、负极触点分布关系和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21为主要展示支架连接情况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22为图20去掉内筒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23为第一输入端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24为支架的右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25为支架的左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1

清洁部、2

电加热体、3

外筒体、4

内筒体、5

导向槽、 6

导向筋、7

拆装手柄、8

第一开口、9

第二开口、10

第一侧、11

第二侧、12
‑ꢀ
第一转动配合部、13

第一端部、14

第一轴、15

第一周部、16

第一环形间隔、 17

第二转动配合部、18

第二端部、19

第二轴、20

第二周部、21

第二环形间隔、22

正极轴向接触导电部、23

负极轴向接触导电部、24

正极环形触片、25
‑ꢀ
负极环形触片、26

正极导电圈、27

负极导电圈、28

正极引出片、29

负极引出片、30

正极引脚、31

负极引脚、32

正极弹性片、33

负极弹性片、
34

绝缘隔离部、35

碳刷正极、36

碳刷负极、37

弹性件、38

弹性柱、39

传动连接端、 40

转动连接轴、41

第一轴承、42

第二轴承、43

密封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刷,包括两端和位于两端之间的筒体,筒体外周设置有清洁部,其特征在于,筒体设有电加热体,该电加热体连接有输入结构,输入结构设于所述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输入结构用于旋转可拆式接通外接电源以给电加热体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清洁部埋设有电加热体,和/或筒体埋设有电加热体,和/或筒体内部设有电加热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筒体采用导热体和/或筒体内周与电加热体之间设置有导热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体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电加热体围绕筒体轴线分布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筒体包括可轴向相互套接拆装的外筒体和套装件,外筒体外周设置有清洁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电加热体设于套装件内,并且套装件进行封闭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套装件与外筒体之间设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用于套装件与外筒体导向套接拆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导向结构同时作为套装件与外筒体之间的周向传动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和导向筋,导向槽与导向筋插接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端中的一端设置为第一转动支撑端,第一转动支撑端作为拆装端,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转动支撑端,第一转动支撑端设于外筒体的一端和/或套装件的一端,第二转动支撑端设于外筒体的另一端和/或设于套装件的另一端,外筒体的另一端为开口设置,外筒体可通过该开口经套装件的一端与套装件相互套接拆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刷架,该滚刷架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套装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保持连接,当外筒体通过该开口经套装件的一端与套装件相互套接连接后,第一转动支撑端与第一侧可拆式连接,或者第一转动支撑端与第一侧可拆式连接,第二转动支撑端与第二侧可拆式连接,滚刷经第一转动支撑端与第一侧可拆式连接、第二转动支撑端与第二侧可拆式连接这两个可拆式连接可实现与滚刷架的整体可拆式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外筒体的拆除结构为,第一转动支撑端与第一侧之间设有可拆式连接结构,在拆除时,套装件的另一端保持与第二侧的连接,外筒体在解开所述的可拆式连接结构后沿自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的方向拆除,或者,外筒体的拆除结构为,在拆除时,滚刷经第一转动支撑端与第一侧可拆式连接、第二转动支撑端与第二侧可拆式连接这两个可拆式连接整体从滚刷架拆下之后,外筒体与套装件经相互可拆式套接结构沿轴向相互拆除分离。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设有第一触片,套装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触片,第二触片与加热体电连接,第二触片随套装件一同转动,第二触片与第一触片动态电连接以实现在转动运动下为加热体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设有朝向第一侧凸出的第一转动配合部,该第一转动配合部与套装件的另一端套接并转动配合和/或外筒体的另一端套接并转动配合。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套装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入端,该第一输入端包括第一轴和第一周部,第一轴和第一周部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间隔,该第一环形间隔与第一转动配合部套接并转动配合。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第一轴与第一转动配合部之间的周向间隔中设有用作电连接结构的第一电连接端子,该第一电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可转动部分和第一固定部分,第一可转动部分与第一输入端连接并可与套装件一同转动,第一固定部分与第一转动配合部连接。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第一可转动部分和第一固定部分之间的电连接结构采用可随第一环形间隔与第一转动配合部轴向套接配合来完成电连接配合的电连接结构。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端中的一端设置为第一转动支撑端,第一转动支撑端作为拆装端,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转动支撑端,第一转动支撑端设于外筒体的一端和/或套装件的一端,第二转动支撑端设于外筒体的另一端和/或设于套装件的另一端,外筒体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套装件的另一端可通过该开口插入外筒体以实现套装件与外筒体相互套接。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刷架,该滚刷架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转动支撑端与第一侧可拆式连接,第二转动支撑端与第二侧可拆式连接,滚刷经前述的两个可拆式连接可实现与滚刷架的整体可拆式连接。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外筒体的拆除结构为,套装件与外筒体之间为可拆装的相互套接结构,在拆除时,滚刷自滚刷架上整体拆下之后,套装件与外筒体利用所述的相互套接结构沿轴向相互拆除分离。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设有第一触片,套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剑强赵烨健徐力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