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70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6
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元件、第一及第二棱镜片。导光板的出光面及底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多个条状微结构。底面具有多个扩散微结构,各扩散微结构的出光表面与底面的夹角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是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光源模块,以及具有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中主要包括有光源模块、显示面板、外框等组件。背光模块又可以分为侧光式光源模块及直下式光源模块两种。侧光式光源模块是将发光元件配置于导光板的侧面,并利用导光板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导向导光板的出光面,进而形成面光源。
[0003]然而,大多数的侧光式光源模块的面光源都有出光视角范围大且正向辉度不足(导光板底面的微结构的反射面与底面的夹角为大角度)或出光视角范围小但最大辉度偏离法向(导光板底面的微结构的反射面与底面的夹角为小角度)的问题,造成液晶显示器的影像品质不佳。若欲改善上述问题,大多只能增加发光元件的数量,导致背光模块的功耗增加,不符合近年来节能设计的趋势。
[0004]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以提升正向辉度。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提升影像品质。
[0007]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元件、第一棱镜片以及第二棱镜片。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出光面与底面相对,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及底面。出光面及底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第一条状微结构从入光面朝向远离入光面的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一排列方向排列。第一延伸方向不平行于第一排列方向。底面具有多个扩散微结构。每一扩散微结构具有朝向入光面的出光表面,出光表面与底面之间所夹锐角的夹角范围为1
°
~17
°
。发光元件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第一棱镜片配置于出光面旁。第一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配置于第一棱镜片背对出光面的一侧。第一棱镜柱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方向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
~30
°
。第二棱镜片配置于出光面旁。第一棱镜片还配置于出光面及第二棱镜片之间。第二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配置于第二棱镜片背对出光面的一侧。第二棱镜柱沿着第三延伸方向延伸,第三延伸方向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
~30
°
。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与在平行于第一排列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且光线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出光光型具有最大辉
度方向,最大辉度方向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法向的夹角小于70度。光线由第二棱镜片出光具有背光出光光型,背光出光光型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出光角度范围,且出光角度范围小于40度。
[0009]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光源模块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配置于光源模块的出光侧。
[0010]本技术的光源模块采用了导光板、第一棱镜片以及第二棱镜片调整光线出射的角度。详细来说,发光元件产生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上述光线的光路经由扩散微结构和第一条状微结构的调整,能以较接近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法向的方向出射。此外,在上述光线从出光面出射之后,会入射至第一棱镜片以及第二棱镜片,且上述光线的光路再通过第一棱镜片的第一棱镜柱和第二棱镜片的第二棱镜柱调整,进而以更接近出光面的法向的方向出射。因此,本技术的光源模块能有效地提升正向辉度,而具有前述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也能提升影像品质。
[0011]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一条状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一棱镜片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5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二棱镜片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6是导光板的出光光型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出光光型及最大辉度角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导光板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导光板的剖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1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导光板的剖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1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1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1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2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导
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一条状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一棱镜片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二棱镜片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俯视示意图。图1至图5以方向X、Y及Z示意视角关系。
[0030]请先参考图1和图2,光源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发光元件120、第一棱镜片130以及第二棱镜片140。导光板110具有入光面111、出光面112及底面113。出光面112与底面113相对,入光面111连接于出光面112及底面113。出光面112及底面113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以出光面112具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P1,且底面113具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P2为例,其余特征将于后续段落中的实施例说明。第一条状微结构P1及P2从入光面111的一侧朝向远离入光面111的第一延伸方向ED1(亦标于图3)延伸,并沿着第一排列方向AD1排列,第一延伸方向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元件、第一棱镜片以及第二棱镜片,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从所述入光面朝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一排列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所述底面具有多个扩散微结构,每一所述多个扩散微结构具有朝向所述入光面的出光表面,所述出光表面与所述底面之间所夹锐角的夹角范围为1
°
~17
°
;所述发光元件相对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设置,且用于发出光线;所述第一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出光面旁,所述第一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棱镜片背对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
~30
°
;以及所述第二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出光面旁,所述第一棱镜片还配置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第二棱镜片之间,所述第二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棱镜片背对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沿着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
~30
°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且所述光线由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出光光型具有最大辉度方向,所述最大辉度方向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法向的夹角小于70度,所述光线由所述第二棱镜片出光具有背光出光光型,所述背光出光光型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出光角度范围,所述出光角度范围小于4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底面,所述多个扩散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上或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之间具有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扩散微结构朝所述导光板内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扩散微结构的尺寸相同,且随机分布于所述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增科林贻晨康家梁刘时维杨玮钧曾正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