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54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包括自由段、锚固段、沉渣段和外锚段,所述自由段和锚固段内为规则分布的锚杆单元和注浆管道,所述锚杆单元为套有隔离套管的钢绞线,所述锚固段依次包括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所述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的锚杆单元均设置扩张环和紧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在保留普通锚索拉压结合受力优势的基础上,增加1~2个锚固单元,在保证充分发挥极限锚固力的同时,又便于现场杆体加工和锚孔内杆体安放,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特别适合于相对软弱且对变形及抗拔力要求较高的岩土体锚固工程。较高的岩土体锚固工程。较高的岩土体锚固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涉及边坡支护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高边坡防护工程通常采用放坡结合加固的方法进行建设,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主要的支护结构已在高边坡防护及加固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由于坡面地质岩性及边坡稳定性的不同,外锚结构的形式也不同,常用的联合支护结构体系有锚索抗滑桩、锚索肋板墙、锚索框格梁、锚索地梁、锚索十字梁等。锚索抗拔承载力是锚索支护结构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指标,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及经济合理性。为了获得较高的抗拔承载力,经常将锚固段设置在较完整坚硬的岩体中;当相对软弱岩土体厚度很大,将锚固段设置在土层或软质岩层时,采用二次劈裂灌浆或扩孔方式能一定程度的提高抗拔承载力,但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较高,质量方面难以达到稳定,且不便于现场施工组织。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经常采用常规成孔和注浆工艺,设置较长的锚固段,为防止随着应力不断增加,靠近坡面锚固端灌浆体与地层界面粘结逐渐软化脱开,发生裂隙沿界面向深部发展,锚固效应弱化的现象,随即采用改变锚固体形式的方法即荷载分散型锚索。荷载分散型锚索是通过独立设置几个单元杆体,各自独立发挥承载作用,从而获得较高的抗拔承载力。
[0003]存在问题:目前荷载分散型锚索多为拉力分散型,将各个单元杆体的锚索钢绞线设置为自由段,再在杆体末端设置钢制承载体来进行固定,通过承载体从底端承载获得锚固抗拔力。在杆体上设置承载体,杆体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不够简便快捷;设置钢制承载体后,锚孔内杆体安放较为困难,个别塌孔部位要反复安放多次后才能入孔到位,甚至不能安放到位,降低施工效率。从受力机制上看,由于是局部承压,且承载体的面积有限,对锚固浆体的抗压强度要求较高,制约单元杆体不能充分发挥地层的极限锚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通过增加锚固单元,在保证充分发挥极限锚固力的同时,又便于杆体加工和锚孔内杆体安放,特别适合于相对软弱且对变形及抗拔力要求较高的岩土体锚固工程。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包括自由段、锚固段、沉渣段和外锚段,所述外锚段与自由段连接锚定,自由段后依次为锚固段和沉渣段,所述自由段和锚固段内为规则分布的锚杆单元和注浆管道,所述锚杆单元为套有隔离套管的钢绞线,所述锚固段依次包括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后一锚固单元对应的锚杆自由段延伸至前一锚固单元末端,所述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的锚杆单元均设置扩张环和紧箍环,所述锚固段前端安装导向帽,导向帽前端为沉渣段。
[0007]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段内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的锚杆单
元通过扩张环和紧箍环进行扩张和紧箍,且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内的锚杆单元依次减少。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内的锚杆单元、扩张环和紧箍环数量和位置按相应要求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锚杆单元的钢绞线涂抹润滑脂后再套上隔离套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自由段与靠外锚段一侧外围设有钢套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锚段包括承压板和锚具,并设有封锚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包括自由段、锚固段、沉渣段和外锚段,所述外锚段与自由段连接锚定,所述自由段和锚固段内为规则分布的锚杆单元和注浆管道,所述自由段锚杆单元为套有隔离套管的钢绞线,所述锚固段依次包括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后一锚固单元对应的锚杆自由段延伸至前一锚固单元末端,所述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的锚杆单元均设置扩张环和紧箍环;
[0014]本技术的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在保留普通锚索锚固段“枣核”状杆体拉压结合受力优势的基础上,增加1~2个锚固单元,在保证充分发挥极限锚固力的同时,又便于现场杆体加工和锚孔内杆体安放,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特别适合于相对软弱且对变形及抗拔力要求较高的岩土体锚固工程。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自由段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A处的断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4中B1~B1的断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图4中B2~B2的断面示意图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图4中C1~C1的断面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图4中C2~C2的断面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三锚固单元和沉渣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对应部件如下:
[0026]1~自由段,2~锚固段,201~第一锚固单元,202~第二锚固单元,203~第三锚固单元,3~沉渣段,4~外锚段,5~钢套管,6~隔离套管,7~紧箍环,8~扩张环,9~导向帽,10~注浆管道,11~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9所示
[0030]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包括自由段1、锚固段2、沉渣段3和外锚段4,所述外锚段4与自由段1连接锚定,自由段1后依次为锚固段2和沉渣段3,所述自由段1和锚固段2内为规则分布的锚杆单元和注浆管道10,所述锚杆单元为套有隔离套管6的钢绞线11,所述锚固段2依次包括第一锚固单元201、第二锚固单元202和第三锚固单元203,所述第一锚固单元201、第二锚固单元202和第三锚固单元203的锚杆单元均设置扩张环8和紧箍环7,所述锚固段2前端安装导向帽9,导向帽9前端为沉渣段3。
[0031]所述锚固段2内第一锚固单元201、第二锚固单元202和第三锚固单元203的锚杆单元通过扩张环8和紧箍环7进行扩张和紧箍,且第一锚固单元201、第二锚固单元202和第三锚固单元203内的锚杆单元依次减少。
[0032]所述第一锚固单元201、第二锚固单元202和第三锚固单元203内的锚杆单元、扩张环8和紧箍环7数量和位置按相应要求设置。
[0033]所述锚杆单元的钢绞线11涂抹润滑脂后再套上隔离套管6。
[0034]所述自由段1与靠外锚段4一侧外围设有钢套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由段、锚固段、沉渣段和外锚段,自由段后依次为锚固段和沉渣段,所述自由段和锚固段内为规则分布的锚杆单元和注浆管道,所述锚杆单元为套有隔离套管的钢绞线,所述锚固段依次包括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后一锚固单元对应的锚杆自由段延伸至前一锚固单元末端,所述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的锚杆单元均设置扩张环和紧箍环,所述锚固段前端安装导向帽,导向帽前端为沉渣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压结合荷载分散型锚索单元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段内第一锚固单元、第二锚固单元和第三锚固单元的锚杆单元通过扩张环和紧箍环进行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荣谷杨纬卿杨志华王学祥刘礼辉杨青盼李守业毛镜涛杨志刚赵国记汪海涛刘刚袁点罗予彤段正达张陈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