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146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由底壳以及外壳组成,外观简洁大方,其外观新颖和独特,且使用功能强大,有DC5N/12V输出,AC220V输出,充电可选择太阳能和市电进行充电,伸缩提手的设置,便于移动,逆变系统的壳体1.2mm厚的钣金精确折弯,由机箱内电池DC12V,经高频变压器升压至400V高压,再经逆变器专用芯片输出220V或110V电压,所有的充放电功能都由主板和显示板控器执行,充放电稳定,逆变装置的交流侧各个线缆均具有感量,而这些感量有抑制电流突变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吸合并网/离网继电器瞬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使逆变装置的电压电流稳定,提高逆变装置所在系统的稳定性。置所在系统的稳定性。置所在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


[0001]本技术属于电源供电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的便捷式的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不便于组装装配,而且逆变装置的电压电流稳定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携带方便,便于组装装配,且逆变系统的电压电流稳定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都有良好提升的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包括底壳以及外壳,所述外壳螺接套接在底壳前后两端外侧,所述外壳顶部的U形槽内螺接固定有伸缩提手;
[0006]所述底壳包括U形底座、固定设于前后两侧面的两个U形围板、设于U形底座右侧板上且与风扇相配合穿插固定的两个风扇定位孔、设于U形底座右侧板上且与太阳能板端子相配合穿插固定的端子定位孔、设于U形底座左侧板上且与数码管相配合穿插固定的数码管定位孔、与LED 光源相配合穿插固定的光源板定位孔、与显示板相配合穿插固定的显示板定位孔、与开关相配合穿插固定的开关定位孔;
[0007]所述U形底座内侧中心位置处设有固定螺接在两个U形围板内侧的中间连接板,所述U形底座内底壁上堆叠的四个电池的外侧面限位套接有与U形底座螺接固定电池支架,所述中间连接板的顶部固定有主板。
[0008]优选的,所述风扇以及太阳能板端子均固定设于U形底座的右侧板上。
[0009]优选的,所述数码管、LED 光源以及显示板均固定设于U形底座的左侧板上。
[0010]优选的,所述底壳的底部前后对称螺接固定设有四个脚垫,便于对整个主机进行支撑。
[0011]优选的,四个所述电池垂向堆叠,所述电池以及电池支架均设于U形底座与中间连接板之间,采用电池支架便于对电池进行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左右两端设置的两个凸起与U形底座的左右两端螺接固定,所述外壳套接在底壳前后两端外侧后通过螺丝与两个U形围板螺接固定,且外壳前后两端均对称设有散热孔,外壳与底壳螺接固定,能够有效的提高主机壳体组装的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0013]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引线孔,引线孔的设置,便于接线。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逆变系统由底
壳以及外壳组成,外观简洁大方,其外观新颖和独特,且使用功能强大,有DC5N/12V输出,AC220V输出,充电可选择太阳能和市电进行充电,伸缩提手3的设置,便于移动,逆变系统的壳体1.2mm厚的钣金精确折弯,由机箱内电池DC12V,经高频变压器升压至400V高压,再经逆变器专用芯片输出220V或110V电压,所有的充放电功能都由主板和显示板控器执行,充放电稳定,逆变装置的交流侧各个线缆均具有感量,而这些感量有抑制电流突变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吸合并网/离网继电器瞬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使逆变装置的电压电流稳定,提高逆变装置所在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的右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的左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的分解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1的爆炸图。
[0020]图中:
[0021]1、底壳;101、U形底座;102、U形围板;103、风扇定位孔;104、端子定位孔;105、数码管定位孔;106、光源板定位孔;107、显示板定位孔;108、开关定位孔;109、中间连接板;1091、引线孔;110、电池;111、电池支架;112、主板;
[0022]2、外壳;201、U形槽;202、凸起;203、散热孔;
[0023]3、伸缩提手;
[0024]4、风扇;
[0025]5、太阳能板端子;
[0026]6、数码管;
[0027]7、LED 光源;
[0028]8、显示板;
[0029]9、开关;
[0030]10、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包括底壳1以及外壳2,所述外壳2螺接套接在底壳1前后两端外侧,所述外壳2顶部的U形槽201内螺接固定有伸缩提手3,底壳1以及外壳2采用1.2mm厚的钣金精确折弯,所述底壳1的底部前后对称螺接固定设有四个脚垫10,便于对整个主机进行支撑。
[0033]所述底壳1包括U形底座101、固定设于前后两侧面的两个U形围板102、设于U形底座101右侧板上且与风扇4相配合穿插固定的两个风扇定位孔103、设于U形底座101右侧板
上且与太阳能板端子5相配合穿插固定的端子定位孔104、设于U形底座101左侧板上且与数码管6相配合穿插固定的数码管定位孔105、与LED 光源7相配合穿插固定的光源板定位孔106、与显示板8相配合穿插固定的显示板定位孔107、与开关9相配合穿插固定的开关定位孔108;
[0034]逆变系统及光伏逆变系统,其交流滤波支路的输出端中点与其直流电容支路的中点之间的连接线缆具有预设感量;也即,逆变装置的交流侧各个线缆均具有感量,而这些感量有抑制电流突变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吸合并网/离网继电器瞬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使逆变装置的电压电流稳定,提高逆变装置所在系统的稳定性,逆变器包括直流

直流升压模块、逆变模块和逆变控制模块;直流

直流升压模块包括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一整流单元,初级线圈与直流电源相连接,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直流

直流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二次级线圈和第二整流单元,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次级线圈相连接,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向逆变控制模块提供电能,无需为逆变控制模块单独提供电源或者增加转换器,减小逆变器的体积,降低成本,由机箱内电池DC12V,经高频变压器升压至400V高压,再经逆变器专用芯片输出220V或110V电压,所有的充放电功能都由主板和显示板控器执行,充放电稳定,逆变装置的交流侧各个线缆均具有感量,而这些感量有抑制电流突变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吸合并网/离网继电器瞬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使逆变装置的电压电流稳定,提高逆变装置所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逆变系统主机,包括底壳(1)以及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螺接套接在底壳(1)前后两端外侧,所述外壳(2)顶部的U形槽(201)内螺接固定有伸缩提手(3);所述底壳(1)包括U形底座(101)、固定设于前后两侧面的两个U形围板(102)、设于U形底座(101)右侧板上且与风扇(4)相配合穿插固定的两个风扇定位孔(103)、设于U形底座(101)右侧板上且与太阳能板端子(5)相配合穿插固定的端子定位孔(104)、设于U形底座(101)左侧板上且与数码管(6)相配合穿插固定的数码管定位孔(105)、与LED 光源(7)相配合穿插固定的光源板定位孔(106)、与显示板(8)相配合穿插固定的显示板定位孔(107)、与开关(9)相配合穿插固定的开关定位孔(108);所述U形底座(101)内侧中心位置处设有固定螺接在两个U形围板(102)内侧的中间连接板(109),所述U形底座(101)内底壁上堆叠的四个电池(110)的外侧面限位套接有与U形底座(101)螺接固定电池支架(111),所述中间连接板(109)的顶部固定有主板(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可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澳特浦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