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39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包括挡土边墙、一级分流底板、二级分流底板、一级分流中墩、二级分流中墩、一级斜坡堰体、二级斜坡堰体和消力池底板,所述挡土边墙固定在河道的两侧,所述一级分流底板与所述一级斜坡堰体衔接,所述一级斜坡堰体与所述二级分流底板衔接,所述二级斜坡堰体与所述消力池底板衔接,所述一级分流中墩起始位置位于河道中间所述一级分流底板上,其终止位置位于河道中间二级斜坡堰体起始位置,所述二级分流中墩起始位置位于一级分流中墩与挡土边墙的中间二级分流底板上,其终止位置位于原河道分流的中心滩地,每一级分流过流量的1/2,最终实现将总行洪流量分成3:1。流量分成3:1。流量分成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分流堰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

技术介绍

[0002]河道存在分流一段后再次汇流的情况,对于这种河道分流比的确定,需首先根据两支汇合位置处的水位为起推水位,假定两支不同分流量(两支的流量之和等于总流量)进行试算,分别推算两支的水面线,取其上游两支开始分汊口断面水位相等的分流比结果。河道行洪流量不同时,其两支分流比一般不一致,不仅如此,河道不同的治理方案也会改变河道分流比,河道分流比的改变反过来会影响河道治理方案,分流比的不确定性给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造成很大困难,也不便于河道运行管理。
[0003]中国专利CN210482239U中公开了一种河道分流装置,该装置没有稳定结构,长时间受水流冲击容易发生倾斜,中国专利CN211898142U中公开了一种河道分流墙,该分流墙安装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每一级分流过流量的1/2,最终实现将总行洪流量分成3:1。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边墙、一级分流底板、二级分流底板、一级分流中墩、二级分流中墩、一级斜坡堰体、二级斜坡堰体和消力池底板,所述挡土边墙固定在河道的两侧,所述一级分流底板与所述一级斜坡堰体衔接,所述一级斜坡堰体与所述二级分流底板衔接,所述二级斜坡堰体与所述消力池底板衔接,所述一级分流中墩起始位置位于河道中间所述一级分流底板上,所述一级分流中墩终止位置位于河道中间二级斜坡堰体起始位置,所述二级分流中墩起始位置位于一级分流中墩与挡土边墙的中间二级分流底板上,所述二级分流中墩终止位置位于原河道分流的中心滩地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挡土边墙采用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墙顶宽度不小于40cm,墙体底部厚度不小于挡墙挡土结构的1/10,挡土墙底板厚度不小于40cm,宽度不小于挡土深度的0.8倍,挡墙底下设素混凝土垫层不小于10cm,具体尺寸根据挡土情况和土质要求计算确定。
[0007]优选的,所述一级分流底板和二级分流底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60cm,前后均设齿墙。
[0008]优选的,所述一级斜坡堰体,采用1:4~1:5纵坡与二级分流底板衔接,堰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60cm,堰体起止位置均设齿墙。
[0009]优选的,所述二级斜坡堰体,采用1:4~1:5纵坡与消力池底板衔接,堰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60cm,堰体起止位置均设齿墙。
[0010]优选的,所述一级分流中墩起始位置采用半圆形结构,沿河道垂直水流方向将河
道均分为二,其厚度不小于60cm,其高度应高于设计洪水位并留有一定余量。
[0011]优选的,所述二级分流中墩起始位置采用半圆形结构,沿河道垂直水流方向将一级中分流中墩和挡土边墙之间河道均分为二,其厚度不小于60cm,其高度应高于设计洪水位并留有一定余量,其结尾处于与原河道分流的中心滩地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消力池底板厚度不小于60c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尾部设消力坎,下设10cm素混凝土垫层,起止位置设齿墙,所述消力池底板底板长度根据消能计算求得,其厚度根据抗冲和抗浮计算求得。
[0013]优选的,所述一级分流底板与一级斜坡堰体、一级斜坡堰体与二级分流底板、二级分流底板与二级斜坡堰体,二级斜坡堰体与消力池底板之间均设有止水带,所述一级分流底板、二级分流底板、一级斜坡堰体、二级斜坡堰体的底板总长度根据河道地质情况和上下游水位差确定。
[00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解决了河流分汊后再次汇流河道通过不同流量时分流比不一致,下游河道边界条件变动影响河道分流比的问题,使得河道在一定设计标准下分流比不变,为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河道运行工况的确定提供依据,便于河道治理及完工后运行管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Ⅰ—Ⅰ剖面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Ⅱ—Ⅱ剖面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Ⅲ—Ⅲ剖面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Ⅳ—Ⅳ剖面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一级分流底板;2、一级斜坡堰体;3、二级分流底板;4、二级斜坡堰体;5、消力池底板底板;6、一级分流中墩;7、二级分流中墩;8、挡土挡土边墙;9、素混凝土垫层;10、止水带;11、中心滩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包括挡土边墙8、一级分流底板1、二级分流底板3、一级分流中墩6、二级分流中墩7、一级斜坡堰体2、二级斜坡堰体4和消力池底板5,所述挡土边墙8固定在河道的两侧,所述一级分流底板1与所述一级斜坡堰体2衔接,所述一级斜坡堰体2与所述二级分流底板3衔接,所述二级斜坡堰体4与所述消力池底板5衔接,所述一级分流中墩6起始位置位于河道中间所述一级分流底板1上,所述一级分流中墩6终止位置位于河道中间二级斜坡堰体4起始位置,所述二级分流中墩7起始位置位于一级分
流中墩6与挡土边墙8的中间二级分流底板3上,所述二级分流中墩7终止位置位于与原河道分流的中心滩地11内部。
[0026]所述挡土边墙8采用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墙顶宽度不小于40cm,墙体底部厚度不小于挡墙挡土结构的1/10,挡土墙底板厚度不小于40cm,宽度不小于挡土深度的0.8倍,具体尺寸根据挡土情况和土质要求计算确定。所述一级分流中墩6、二级分流中墩7起始位置均采用半圆形结构,便于平顺水流,其厚度均不小于60cm,其高度应高于设计洪水位并留有一定余量,所述一级分流中墩6沿河道垂直水流方向将河道均分为二,所述二级分流中墩7沿河道垂直水流方向将一级中分流中墩6和挡土边墙8之间河道均分为二。
[0027]所述一级分流底板1和二级分流底板3,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均不小于60cm,前后均设齿墙。所述一级斜坡堰体2,采用1:4~1:5纵坡与二级分流底板衔接,堰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60cm,堰体起止位置均设齿墙。所述二级斜坡堰体4,采用1:4~1:5纵坡与消力池底板衔接,堰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60cm,堰体起止位置均设齿墙。所述消力池底板厚度不小于6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边墙(8)、一级分流底板(1)、二级分流底板(3)、一级分流中墩(6)、二级分流中墩(7)、一级斜坡堰体(2)、二级斜坡堰体(4)和消力池底板(5),所述挡土边墙(8)固定在河道的两侧,所述一级分流底板(1)与所述一级斜坡堰体(2)衔接,所述一级斜坡堰体(2)与所述二级分流底板(3)衔接,所述二级斜坡堰体(4)与所述消力池底板(5)衔接,所述一级分流中墩(6)起始位置位于河道中间所述一级分流底板(1)上,所述一级分流中墩(6)终止位置位于河道中间二级斜坡堰体(4)起始位置,所述二级分流中墩(7)起始位置位于一级分流中墩(6)与挡土边墙(8)的中间二级分流底板(3)上,所述二级分流中墩(7)终止位置与原河道分流的中心滩地(1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边墙(8)采用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流底板(1)和二级分流底板(3)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前后均设齿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斜坡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占英高宏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