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02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1
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属于太阳能电站融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横向条形长方形板,其特征在于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多个竖向条形长方形板,前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前竖边为散热片的前边,后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后竖边为散热片的后边;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经过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中心;散热片上设置有横条状电伴热带,横条状电伴热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前端与散热片的前端平齐,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后端与散热片的后端平齐。后端与散热片的后端平齐。后端与散热片的后端平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


[000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电站融雪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

技术介绍

[0002]在中高纬度地区,冬季的积雪会覆盖光伏组件表面,大幅降低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如果将光伏组件表面的积雪融化就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但目前针对光伏电站的融雪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横向条形长方形板,其特征在于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多个竖向条形长方形板,前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前竖边为散热片的前边,后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后竖边为散热片的后边;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经过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中心;散热片上设置有横条状电伴热带,横条状电伴热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前端与散热片的前端平齐,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后端与散热片的后端平齐。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竖向条形长方形板为四个。
[0006]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宽度小于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
[0007]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散热片为多个,沿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均布;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各散热片的前端在同一竖向上;在水平方向上,散热片在光伏组件背面位置居中。
[000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散热片为六个。
[0009]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为检测点。
[0010]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每相邻四个竖向条形长方形板围成的长方形区域中心为一个检测点。
[001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m为光伏组件的长度(单位mm),n为光伏组件的宽度(单位mm),k为检测点的横向间距(单位mm),p为检测点的纵向间距(单位mm),q为伴热带纵向间距(单位mm),a为散热片的宽度(单位mm),e为散热片的长度(单位mm),b为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单位mm),c为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单位mm);
[0012]0.8n≦e<n,60mm≦b≦100mm,60mm≦c≦100mm,250mm≦a<p,k=n/(x+1),p=m/(y+1),q=p,电伴热带长度与散热片长度e相等;光伏组件的左边沿与散热片的左边沿的间距为(n

e)/2,光伏组件的右边沿与散热片的右边沿的间距也为(n

e)/2;散热片厚度介于0.8mm~1.5mm之间。
[001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每块光伏组件所安装的各条伴热带的供电控制
回路相互独立。
[0014]其次,本技术所述光伏组件长度为2094mm,宽度为1038mm。
[0015]另外,本技术所述散热片采用铝制散热片。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使用所设计的横向“王”字型散热片使电伴热带发出的热能向光伏组件有效传导,使光伏组件表面各部位的融雪速度更加均匀。另外与光伏组件背板全部铺满散热片相比,所设计的横向“王”字型散热片可大幅减少散热片材料的消耗,显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0019]图1光伏组件背面安装横向“王”字型散热片的设计图。
[0020]图2某光伏组件积雪深度检测点位置图(图中所有数值单位为mm)。
[0021]图3散热片尺寸图(图中所有数值单位为mm)。
[0022]图4散热片在光伏组件背面安装位置图(图中所有数值单位为mm)。
[0023]图5雪深检测传感器与光伏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4]图6雪深检测传感器与光伏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7光伏组件融雪控制器原理图。
[0026]图8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a。
[0027]图9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b。
[0028]图10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c。
[0029]图11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d。
[0030]图12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e。
[0031]图13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f。
[0032]图14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g。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横向条形长方形板,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多个竖向条形长方形板,前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前竖边为散热片的前边,后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后竖边为散热片的后边;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经过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中心;散热片上设置有横条状电伴热带,横条状电伴热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前端与散热片的前端平齐,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后端与散热片的后端平齐。
[0034]所述竖向条形长方形板为四个。
[0035]所述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宽度小于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
[0036]所述散热片为多个,沿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均布;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各散热片的前端在同一竖向上;在水平方向上,散热片在光伏组件背面位置居中。
[0037]所述散热片为六个。
[0038]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为检测点。
[0039]每相邻四个竖向条形长方形板围成的长方形区域中心为一个检测点。
[0040]在光伏组件背板按均匀间距选择x
×
y个检测点,x为横向检测点的数量,y为纵向检测点的数量。设计横向“王”字型散热片,将各检测点包围起来,如图1所示。在每条散热片中心线位置安装1条电伴热带,散热片横向中心线与电伴热带横向中心线重合。
[0041]m为光伏组件的长度(单位mm),n为光伏组件的宽度(单位mm),k为检测点的横向间距(单位mm),p为检测点的纵向间距(单位mm),q为伴热带纵向间距(单位mm),a为散热片的宽度(单位mm),e为散热片的长度(单位mm),b为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单位mm),c为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单位mm);
[0042]0.8n≦e<n,60mm≦b≦100mm,60mm≦c≦100mm,250mm≦a<p,k=n/(x+1),p=m/(y+1),q=p,电伴热带长度与散热片长度e相等;在水平方向上,散热片在光伏组件背面位置居中,光伏组件的左边沿与散热片的左边沿的间距为(n

e)/2,光伏组件的右边沿与散热片的右边沿的间距也为(n

e)/2;散热片厚度介于0.8mm~1.5mm之间。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包括横向条形长方形板,其特征在于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多个竖向条形长方形板,前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前竖边为散热片的前边,后端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后竖边为散热片的后边;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经过竖向条形长方形板的中心;散热片上设置有横条状电伴热带,横条状电伴热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横向条形长方形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前端与散热片的前端平齐,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后端与散热片的后端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条形长方形板为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组件背板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状电伴热带的宽度小于沿横向条形长方形板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潇潇康微微田巍邢佳关瀚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