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0988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漂浮仓由三个椭圆形漂浮仓组成,呈三角形分布,由连接管连接固定,聚集桶呈圆形,聚集桶一侧桶壁开口,与开口相对的一侧桶壁倾斜,无轴螺旋输送机一端穿过聚集桶一侧的开口处处于聚集桶内,聚集桶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于水泵,水泵处于聚集桶底部。步骤:S1.将收集装置置于水边附近,喷泉曝气装置置于水面相对中间的位置。S2.调整聚集桶高度;S3.开机,打开电源控制开关;S4.设置运行参数;S5.设置自动开关机;S6.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连接控制装置;S7.将收集装置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口,有利于漂浮物的收集。解决了聚集桶容量小、易堵塞的问题,长时间持续收集垃圾,确保了水泵工作效率。水泵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表水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同时还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镇等聚居区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景观水体。一般来说,这些水体的水域面积较小,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较弱。同时,生活垃圾、落叶、死亡的水生生物等水面漂浮物会污染水体,并影响水体景观。采用传统的人工打捞方式成本较高,且时效性较差。现有的水面漂浮物的收集打捞装置,如水面垃圾桶,依靠水泵在水面垃圾桶下方抽水,使垃圾聚集在垃圾桶内,但存在以下缺点:(1)垃圾桶容量有限,随着垃圾桶中的垃圾越聚越多,导致网眼堵塞、水流不畅,影响水泵工作效率;(2)水泵需要一直运转,否则会导致垃圾重新漂浮回水面;(3)系统不够智能,当水面没有垃圾时,不能自动停机;(4)需要人工经常巡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能够高效收集水面漂浮物,具备喷泉曝气功能,加强水体交换,同时可以智能控制,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人工巡护时间。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解决了聚集桶容量小、易堵塞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控制运行和远程监控,节约能耗,提高了水泵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兼具曝气功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包含漂浮仓、聚集桶、无轴螺旋输送机、水泵、储存网袋、、远程监控装置、控制装置、蓄电池、喷泉曝气装置,所述漂浮仓由三个椭圆形漂浮仓组成,呈三角形分布,由连接管连接固定,所述聚集桶呈圆形,所述述聚集桶一侧桶壁开口,与开口相对的一侧桶壁倾斜,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一端穿过聚集桶一侧的开口处于聚集桶内,所述聚集桶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水泵,所述水泵处于聚集桶底部,无轴螺旋输送机的末端为出料口,所述储存网袋安装在无轴螺旋输送机末端出料口的下方,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漂浮仓内,所述喷泉曝气装置通过水管与聚集桶底部的出水管相连,其中一个所述椭圆形漂浮仓顶部安装有支架,所述远程监控装置与控制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0007]优选的,所述漂浮仓顶部设有顶盖,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和所述聚集桶连接处的缝隙位置设有异型片,所述异型片为块,其中一块位于无轴螺旋输送机穿过聚集桶开口处的空隙,另外两块分别位于无轴螺旋输送机的两侧和聚集桶内壁之间的空隙,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处于聚集桶内部一端设有进料口。
[0008]优选的,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位于聚集桶内部的顶端为开口式,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位于聚集桶之外的部分为管状封闭式。
[0009]优选的,所述聚集桶和无轴螺旋输送机由连接管固定安装于三个所述椭圆形漂浮仓顶部中间位置。
[0010]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椭圆形漂浮仓顶部安装有支架,所述远程监控装置与控制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0011]在上述十几个部件中,关键的是聚集桶、无轴螺旋输送机、水泵,以及远程监控装置、控制装置和喷泉曝气装置。
[0012]聚集桶、无轴螺旋输送机和水泵通过巧妙的组合,构成了打捞漂浮物的核心结构,水泵将漂浮物引入聚集通,无轴螺旋输送机将漂浮物从聚集桶内输送到储存网袋。通过远程监控装置可以实时掌握机器的运行状况和周边环境,同时为控制装置提供影像数据。控制装置通过摄像头判断水面漂浮物情况,当垃圾清理完毕时,自动停机,当出现一定数量的漂浮物时,自动开机,实现自动开关机。喷泉曝气装置能够增加水体流动和水体含氧量,有利于提升水质。
[0013]当前的水面垃圾桶容量有限,垃圾存满后,必须将清除出去,才能继续运行,本专利技术将聚集桶内的垃圾及时输送到存储网袋,解决了垃圾堵塞、水流不畅的问题,可以长时间大量打捞垃圾,不再受聚集桶容量的限制。远程监控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使整个系统更加智能,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了人力维护强度。喷泉曝气装置增加了系统对水质的净化功能。
[0014]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
[0015]S1.将收集装置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口的水边附近,有利于漂浮物的收集,将喷泉曝气装置置于水面相对中间的位置。
[0016]S2.调整聚集桶高度,使聚集桶口水平,并位于水面下0.5厘米左右。
[0017]S3.开机,打开电源控制开关;
[0018]S4.设置运行参数:控制装置通过摄像头判断聚集桶储存状况,当聚集桶收集满,无轴螺旋输送机启动运行,将聚集桶内垃圾输送到出料口的下方的网袋。
[0019]S5.设置自动开关机:控制装置通过摄像头判断水面漂浮物情况,当垃圾清理完毕时,自动停机,当出现一定数量的漂浮物时,自动开机。
[0020]S6.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连接控制装置,掌握现场情况,并实施遥控。
[0021]通过上述六个步骤的技术措施:步骤S1、步骤S2、步骤S4、步骤S5、步骤S6这些步骤都很关键。步骤S1给出了装置安放的适合位置;步骤S2更为关键,聚集桶口是否水平以及桶口据水面的距离是影响漂浮垃圾进入聚集桶的重要因素;步骤S4和步骤S5设置自动启停等运行参数,提高了机器运行效率;步骤S6实现了远程监视和控制。
[002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1、解决了聚集桶容量小、易堵塞的问题,可以长时间持续收集垃圾,确保了水泵工作效率。
[0024]2、可以根据现场状况,自动控制运行,无需一直运行,从而降低机械磨损,节约能耗73%以上,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0025]3、实现喷泉曝气功能,增加喷泉景观效果,促进水体流动,提高水的溶解氧,有助于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0026]4、实现远程监控,节省人工巡护时间90%左右。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聚集桶体和无轴螺旋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漂浮仓;2、聚集桶;2

1、异型片;2

2、出水管;3、无轴螺旋输送机(现有设备)3

1、进料口;3

2、出料口;4、水泵;5、储存网袋;6、远程监控装置;7、控制装置;8、蓄电池;9、喷泉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包含漂浮仓(1)、聚集桶(2)、无轴螺旋输送机(3)、水泵(4)、储存网袋(5)、远程监控装置(6)、控制装置(7)、蓄电池(8)、喷泉曝气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仓(1)由三个椭圆形漂浮仓组成,呈三角形分布,由连接管连接固定,所述聚集桶(2)呈圆形,所述述聚集桶(2)一侧桶壁开口,与开口相对的一侧桶壁倾斜,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3)一端穿过聚集桶(2)一侧的开口处处于聚集桶(2)内,所述聚集桶(2)底部设有出水管(2

2),所述出水管(2

2)连接于水泵(4),所述水泵(4)处于聚集桶(2)底部,无轴螺旋输送机(3)的末端为出料口(3

2),所述储存网袋(5)安装在无轴螺旋输送机(3)末端出料口(3

2)的下方,在漂浮仓(1)内装有蓄电池(8),所述喷泉曝气装置(9)通过水管与聚集桶(2)底部的出水管(2

2)相连,其中一个所述椭圆形漂浮仓顶部安装有支架,所述远程监控装置(6)与控制装置(7)安装在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仓(1)顶部设有顶盖,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和所述聚集桶连接处的缝隙位置设有异型片(2

1),所述异型片为三块,其中一块位于无轴螺旋输送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红王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