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泵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92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量泵管,微量泵管包括泵管、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避光组件,第一连接头设置于泵管的第一端,第一连接头内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第二连接头设置于泵管的第二端,第二连接头内设置有与输液针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第二连接头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能插接于输液孔内且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与输液孔的内侧壁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量泵管,能有效保证泵管与注射器以及输液针的连接可靠稳定,且有效防止漏液。且有效防止漏液。且有效防止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泵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微量泵管。

技术介绍

[0002]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流体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出。由控制器,执行机构和注射器组成。微量泵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
[0003]目前,泵管与微量泵上注射器的连接以及泵管与输液针的连接仍主要采用常规的光滑锥面配合,依靠摩擦力锁紧泵管与注射器以及泵管与输液针。由于微量泵注射时间通常较长,患者肢体活动及翻身时难以保护身上的输液管路等,极易造成注射器与泵管以及泵管与输液针的连接松动甚至脱落,从而导致进入体内药量不足或药物外泄,甚至血液返流,如发现不及时,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泵管,与注射器以及输液针的连接可靠稳定且有效防止漏液。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量泵管,用于连接输液针和注射器,输液针的输入端与注射器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输液针的输入端设置有输液孔,微量泵管包括:
[0007]泵管;
[0008]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设置于泵管的第一端,第一连接头内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
[0009]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设置于泵管的第二端,第二连接头内设置有与输液针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第二连接头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能插接于输液孔内且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与输液孔的内侧壁贴合。
[0010]可选地,还包括避光组件,避光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泵管外,避光组件能防止光线照射泵管。
[0011]可选地,避光组件包括:
[0012]避光管,避光管套设于泵管上,避光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头连接,避光管能防止光线照射泵管;
[0013]第三连接头,第三连接头套设于第一连接头上且与避光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第三连接头以及避光管之间形成密闭的腔体,泵管置于腔体内。
[0014]可选地,第二连接头与避光管螺纹连接。
[0015]可选地,第三连接头背向避光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头螺纹连接,第三连接头朝向
避光管的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插接于避光管的第二端内。
[0016]可选地,第一连接头朝向泵管的一端设置有朝泵管延伸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泵管连通。
[0017]可选地,泵管包括透明层和设置于透明层外的避光层。
[0018]可选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材质均为不透光高分子材料。
[0019]可选地,第一连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旋拧部,两个旋拧部对称设置。
[0020]可选地,泵管上套设有第一标签卡,第一标签卡用于输液时粘贴标签。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的微量泵管,泵管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头与注射器以及泵管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头与输液针均通过螺纹连接,能有效保证泵管与注射器以及输液针的连接可靠稳定,进而防止泵管与注射器以及输液针的连接松动或脱落;且当第二连接头与输液针连接时,第一连接管插接于输液孔内且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与输液孔的内侧壁贴合,有效防止漏液。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未安装避光组件的微量泵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微量泵管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避光组件的微量泵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00、泵管;
[0028]200、第一连接头;210、第二连接管;220、旋拧部;
[0029]300、第二连接头;310、第一连接管;320、单向阀;330、过滤器;
[0030]400、避光组件;410、避光管;411、第四连接头;420、第三连接头;421、套筒;
[0031]500、第一标签卡;600、第二标签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6]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量泵管,该微量泵管用于连接输液针和注射器(图中未示出输液针和注射器),输液针的输入端与注射器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输液针的输入端设置有输液孔,该微量泵管包括泵管100、第一连接头200和第二连接头300,第一连接头200设置于泵管100的第一端,第一连接头200内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第二连接头300设置于泵管100的第二端,第二连接头300内设置有与输液针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第二连接头300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10,第一连接管310能插接于输液孔内且第一连接管310的外侧壁与输液孔的内侧壁贴合。
[0037]在本实施例中,泵管10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头200与注射器以及泵管100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头300与输液针均通过螺纹连接,能有效保证泵管100与注射器以及输液针的连接可靠稳定,进而防止泵管100与注射器以及输液针的连接松动或脱落,且当第二连接头300与输液针连接时,第一连接管310插接于输液孔内且第一连接管310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泵管,用于连接输液针和注射器,所述输液针的输入端与所述注射器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输液针的输入端设置有输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泵管包括:泵管(100);第一连接头(200),所述第一连接头(200)设置于所述泵管(10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头(200)内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器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第二连接头(300),所述第二连接头(300)设置于所述泵管(10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头(300)内设置有与所述输液针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头(300)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10),所述第一连接管(310)能插接于所述输液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管(310)的外侧壁与所述输液孔的内侧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泵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光组件(400),所述避光组件(40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泵管(100)外,所述避光组件(400)能防止光线照射所述泵管(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组件(400)包括:避光管(410),所述避光管(410)套设于所述泵管(100)上,所述避光管(4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头(300)连接,所述避光管(410)能防止光线照射所述泵管(100);第三连接头(420),所述第三连接头(420)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00)上且与所述避光管(4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200)、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甜甜石莹于俊叶徐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