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83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包括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所述提升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所述核心技术包括酸化土壤改良培肥和盐碱土壤改良培肥;所述配套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商品有机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全面保护耕地资源,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并且合理地运用科学进行规划耕地资源,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制定适应当地的耕地质量提升的技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施用有机肥,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资源保护。强农业生产资源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地力提升
,具体是指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

技术介绍

[0002]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载体、受体,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供体,能够满足人类所需。但伴随人们需求量的增多,耕地承受压力显著提高,导致耕地质量降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者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耕地质量提升的路径加以探索,以实现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全面创新,提高农业效益与农民经济收入。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0003]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人均耕地量不多、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土壤肥力基础较差且土地出现退化、耕地沙化、盐渍化且土壤侵蚀。
[0004]所以,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均耕地量不多、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土壤肥力基础较差且土地出现退化、耕地沙化、盐渍化且土壤侵蚀。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包括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所述提升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所述核心技术包括酸化土壤改良培肥和盐碱土壤改良培肥;
[0007]所述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是指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旱地、水田酸化严重区域,使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改良措施,提升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0008]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培肥是指在沿海及淮北部分地下水位较高的罐区,盐碱化成为影响耕地质量、制约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使用石膏和其他盐碱土壤调理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技术,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0009]所述配套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商品有机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0010]所述工程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0011]步骤1、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土壤酸化程度和调理剂应用范围,确定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及方法,石灰使用量为每667平方米50

75千克,选择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安全的土壤调理剂,将土壤酸化调理剂在农田翻耕前均匀撒在旱地、水田表面,播种、栽插前,将土壤调理剂翻入土层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
[0012]步骤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积温:0

20cm土壤水分提高19%,20

40cm土层提高21.6%,玉米生长土壤积温0

25cm提高6.5℃;
[0013]步骤3、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容重空隙度,使渗透性达到理想的种植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04%左右,土壤容重在相对保护性耕作以前下降至0.11

0.15的范围
之间,土壤10cm深的平均容重下降的区间维持在0.11,20cm深的平均容重下降区间维持在0.24;
[0014]步骤4、种植绿肥: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保证作物种植合理性,土壤类型不同,所种植的作物也不同,选择种植作物时需要融合农业生产喝耕地保护的相关内容,以免耕作严重影响土壤性质,选择净度、纯度、发芽率、水分含量指标达国家三级种子标准的绿肥品种,适时进行选种、擦种、浸种和拌种,在适合绿肥种植的区域进行适时播种;
[0015]步骤5、商品有机肥应用: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化系数、土壤有机质来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量,依据当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作物类型和目标产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原理,采用同效相当量法,确定施用商品有机肥数量,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0016]步骤6、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增施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地力;
[0017]步骤7、秸秆还田:包含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全量机械化粉碎还田,水稻秸秆覆盖于留高茬还田,小麦秸秆墒沟埋草还田。
[0018]进一步的,所述旱地、水田酸化严重区域的土壤PH值范围是3.5

5.5。
[0019]进一步的,所述盐碱土壤的PF值7.5

9.5。
[0020]进一步的,所述全量机械化粉碎还田是指通过大动力机械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辅以施用秸秆腐熟剂,并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调节碳氮比至25:1,加快麦草快速腐熟;所述墒沟埋草还田是指在没有大动力机械的地块,对部分麦草进行本田还田后多余的秸草,利用麦田墒沟进行埋草,并施秸秆腐熟剂,促进麦草快速腐熟。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全面保护耕地资源,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并且合理地运用科学进行规划耕地资源,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制定适应当地的耕地质量提升的技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施用有机肥,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资源保护;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包括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所述提升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所述核心技术包括酸化土壤改良培肥和盐碱土壤改良培肥;
[0024]所述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是指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旱地、水田酸化严重区域,使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改良措施,提升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0025]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培肥是指在沿海及淮北部分地下水位较高的罐区,盐碱化成为影响耕地质量、制约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使用石膏和其他盐碱土壤调理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技术,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0026]所述配套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商品有机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0027]所述工程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0028]步骤1、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土壤酸化程度和调理剂应用范围,确定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及方法,石灰使用量为每667平方米50

75千克,选择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安全的土壤调理剂,将土壤酸化调理剂在农田翻耕前均匀撒在旱地、水田表面,播种、栽插前,将土壤调理剂翻入土层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
[0029]步骤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积温:0

20cm土壤水分提高19%,20

40cm土层提高21.6%,玉米生长土壤积温0

25cm提高6.5℃;
[0030]步骤3、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容重空隙度,使渗透性达到理想的种植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04%左右,土壤容重在相对保护性耕作以前下降至0.11

0.15的范围之间,土壤10cm深的平均容重下降的区间维持在0.11,20cm深的平均容重下降区间维持在0.24;
[0031]步骤4、种植绿肥: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地力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包括提升技术和工程操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所述核心技术包括酸化土壤改良培肥和盐碱土壤改良培肥;所述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是指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旱地、水田酸化严重区域,使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改良措施,提升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培肥是指在沿海及淮北部分地下水位较高的罐区,盐碱化成为影响耕地质量、制约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使用石膏和其他盐碱土壤调理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技术,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所述配套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商品有机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所述工程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步骤1、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土壤酸化程度和调理剂应用范围,确定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及方法,石灰使用量为每667平方米50

75千克,选择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安全的土壤调理剂,将土壤酸化调理剂在农田翻耕前均匀撒在旱地、水田表面,播种、栽插前,将土壤调理剂翻入土层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步骤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积温:0

20cm土壤水分提高19%,20

40cm土层提高21.6%,玉米生长土壤积温0

25cm提高6.5℃;步骤3、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容重空隙度,使渗透性达到理想的种植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04%左右,土壤容重在相对保护性耕作以前下降至0.11

0.15的范围之间,土壤10cm深的平均容重下降的区间维持在0.11,20cm深的平均容重下降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康家王涛李俊王小康王利利贺春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博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