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24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码结构,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腔,以通过第一夹持腔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因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码结构即用于对管道进行固定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在使用时,一般将管码结构装配在焊接板上,需要先在固定处做好标记,然后进行焊接,再嵌上管夹身的下半部分,放上需固定的管子,再放上管夹身的上半部分和盖板,之后再用螺丝拧紧。因此,其安装后通常难以拆卸,当不需要对管件进行固定时,无法方便地将管码从固定位置拆下。而管码一旦拆下,再次安装又需要重复安装步骤,导致管码结构使用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因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码结构,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腔,以通过第一夹持腔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
[0005]进一步地,支撑件的至少部分为条形结构;第一夹持件为多个,多个第一夹持件沿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
[0006]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包括本体部分和压盖部分,本体部分与支撑件卡接配合,压盖部分相对于本体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压盖部分处于关闭位置时,本体部分与压盖部分之间围成第一夹持腔,当压盖部分处于打开位置时,本体部分与压盖部分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一管件通过的开口。
[0007]进一步地,压盖部分相对于本体部分可转动地设置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本体部分上设有第一卡接配合部,压盖部分上设有第二卡接配合部,当压盖部分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卡接配合部与第二卡接配合部卡接配合。
[0008]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包括:弹性压紧部分,弹性压紧部分设置于第一夹持腔的内壁,弹性压紧部分的至少部分可变形地设置,当第一管件装入第一夹持腔时,弹性压紧部分与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
[0009]进一步地,弹性压紧部分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腔的内壁连接;接触部,接触部具有与第一管件的外壁配合的接触面,接触部与支撑部的第二端连接;当弹性压紧部分与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时,支撑部相对于第一夹持腔内壁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以调节接触部与第一夹持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0010]进一步地,接触面为弧形面,支撑部为多个,多个支撑部沿第一夹持腔的周向间隔设置,沿第一夹持腔的周向,多个支撑部的长度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各个支撑部的长度为各个支撑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0011]进一步地,弹性压紧部分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腔的内壁连接;接触部,接触部具有与第一管件的外壁面配合的接触面,接触部与弹性部件的第二端连接;当弹性压紧部分与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时,弹性部件发生形变,以调节接触部与第一夹持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0012]进一步地,弹性压紧部分为多个,多个弹性压紧部分沿第一夹持腔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3]进一步地,管码结构还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第二夹持件具有多个第二夹持腔,多个第二夹持腔对多个第二管件进行夹持固定。
[0014]进一步地,支撑件的至少部分为条形结构,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沿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相对于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
[0015]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通过第一夹持配合部夹持安装于支撑件,和/或,第二夹持件通过第二夹持配合部夹持安装于支撑件。
[0016]进一步地,支撑件为丝杆,第一夹持配合部与丝杆侧壁的螺纹夹持接触,和/或,第二夹持配合部与丝杆侧壁的螺纹夹持接触。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管码结构包括支撑件和第一夹持件,支撑件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腔,以通过第一夹持腔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管码结构在使用时,将支撑件安装在外部的支撑基体上,再将第一夹持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然后即可通过第一夹持件的第一夹持腔对相应的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当不需要对第一管件进行固定时,只需将第一夹持件从支撑件上拆下即可,在后续需要对第一管件再次固定时,可再次将第一夹持件安装至支撑件,这样,根据对管件的固定需求,管码结构的第一夹持件能够灵活地进行安装和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因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码结构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码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管码结构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码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码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支撑件;2、第一夹持件;20、第一夹持腔;21、本体部分;211、第一卡接配合部;22、压盖部分;221、第二卡接配合部;23、弹性压紧部分;231、支撑部;232、接触部;3、第二夹持件;30、第二夹持腔;200、第一夹持配合部;300、第二夹持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码结构,其包括:支撑件1,支撑件1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2,第一夹持件2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1,第一夹持件2具有第一夹持腔20,以通过第一夹持腔20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管码结构包括支撑件1和第一夹持件2,支撑件1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2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1,第一夹持件2具有第一夹持腔20,以通过第一夹持腔20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管码结构在使用时,将支撑件1安装在外部的支撑基体上,再将第一夹持件2安装在支撑件1上,然后即可通过第一夹持件2的第一夹持腔20对相应的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当不需要对第一管件进行固定时,只需将第一夹持件2从支撑件1上拆下即可,在后续需要对第一管件再次固定时,可再次将第一夹持件2安装至支撑件1,这样,根据对管件的固定需求,管码结构的第一夹持件2能够灵活地进行安装和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因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所述第一夹持件(2)具有第一夹持腔(20),以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腔(20)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夹持件(2)包括本体部分(21)和压盖部分(22),所述本体部分(21)与所述支撑件(1)卡接配合,所述压盖部分(22)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21)可活动地设置以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所述压盖部分(22)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本体部分(21)与所述压盖部分(22)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夹持腔(20),当所述压盖部分(22)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本体部分(21)与所述压盖部分(22)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一管件通过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的至少部分为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夹持件(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2)沿所述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部分(22)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21)可转动地设置以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本体部分(21)上设有第一卡接配合部(211),所述压盖部分(22)上设有第二卡接配合部(221),当所述压盖部分(22)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接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卡接配合部(221)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包括:弹性压紧部分(23),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腔(20)的内壁,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的至少部分可变形地设置,当所述第一管件装入所述第一夹持腔(20)时,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与所述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包括:支撑部(231),所述支撑部(2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腔(20)的内壁连接;接触部(232),所述接触部(232)具有与所述第一管件的外壁配合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部(232)与所述支撑部(231)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与所述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时,所述支撑部(231)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腔(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何国军程天正刘军华方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