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桩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桩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桩体类型,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预制桩的桩径由上至下均是一致的,而在桩体实际受力过程中,桩体的下部并不需要较大的桩径,这样一来,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不仅存在桩体生产成本高的缺点,而且还不利于节能环保的目标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其在满足受力需求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0004]本技术的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包括若干根由上至下分布的桩体,若干根桩体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每相邻两根桩体中,位于上方的桩体的外径均大于位于下方的桩体的外径;每根桩体的上端均设置有外径大于所在桩体的外径的变径段,位于每根桩体上端的变径段均与位于所在桩体上方的桩体的下端连接。
[0005]本技术的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其中,位于每根桩体上端的变径段的外径均与位于所在桩体上方的桩体的外径相同;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由上至下分布的桩体(1),若干根所述桩体(1)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每相邻两根所述桩体(1)中,位于上方的桩体(1)的外径均大于位于下方的桩体(1)的外径;每根所述桩体(1)的上端均设置有外径大于所在桩体(1)的外径的变径段(11),位于每根所述桩体(1)上端的变径段(11)均与位于所在桩体(1)上方的桩体(1)的下端连接;每相邻两根桩体(1)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每个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均与位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方的桩体(1)的下端连接,每个所述连接组件的下端均与位于所述连接组件下方的桩体(1)上的变径段(11)的上端连接;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每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板(2)的上端均与位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方的桩体(1)的下端连接,每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第二连接板(3)的下端均与位于所述连接组件下方的桩体(1)上的变径段(11)的上端连接,每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板(2)的下端均与同一连接组件中的第二连接板(3)的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变径结构的预制组合桩,其特征在于,位于每根所述桩体(1)上端的变径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佳明,张日红,张芳芳,明维,邱风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