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13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包括:水质监测部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蓄水箱、排水阀、排水管路、过滤部件、废液收集箱、喷头、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及光伏发电组件;所述水质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中;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底部;所述排水阀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废水收集箱的进水端连通。通过第一水泵将待监测的河湖水体抽到蓄水箱中,通过水质监测部件对蓄水箱中的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并通过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到的水质数据发送到远端。其中,通过过滤部件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通过第二水泵和喷头对水质监测部件进行清洗。通过光伏发电组件对设备中的部件进行太阳能发电,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河流湖泊众多,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都不一样,因而可能会对河流湖泊的水质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水质的状况,及时发现水质的异常变化,进而实现对该水域或下游进行水质污染预报,研究水体扩散、自净规律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000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河湖水质进行监测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能够对河湖水质进行监测。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包括:水质监测部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蓄水箱、排水阀、排水管路、过滤部件、废液收集箱、喷头、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及光伏发电组件;所述水质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中;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底部;所述排水阀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废水收集箱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入所述蓄水箱;所述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中;所述喷头的喷洒端对向所述水质监测部件;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水质监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排水阀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还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双向通信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水质监测部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排水阀、所述单片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6]具体来说,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蓄电池及逆变器;所述光伏电池板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水质监测部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排水阀、所述单片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具体来说,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一IGBT管、第二IGBT管、第三IGBT管、第四IGBT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蓄电池的电流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 IGB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IGBT管、所述第二IGBT管、所述第三IGBT管、所述第四IGBT管的基极均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IGBT管的发射极电性连
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IGBT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IGBT管的集电极之间的引线为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电流输出端,所述第四IGB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IGBT管的集电极之间的引线为所述逆变器的第二电流输出端。
[0008]具体来说,还包括:超声波消毒部件;所述超声波消毒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中;所述超声波消毒部件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
[0009]具体来说,还包括:电控阀门和第一液位监测部件;所述电控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液位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内壁上;所述电控阀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液位监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10]具体来说,还包括:第二液位监测部件;所述第二液位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废液收集箱中;所述第二液位监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11]具体来说,所述过滤部件包括: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头之间的管路上。
[0012]具体来说,还包括:第一流量监测部件;所述第一流量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流量监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13]具体来说,还包括:第二流量监测部件;所述第二流量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头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监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14]具体来说,所述水质监测部件至少包括:水温监测部件、叶绿素监测部件、余氯监测部件、电导监测部件、pH值监测部件。
[0015]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6]通过第一水泵将待监测的河湖水体抽到蓄水箱中,通过水质监测部件对蓄水箱中的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并通过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到的水质数据发送到远端。其中,通过过滤部件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通过第二水泵和喷头对水质监测部件进行清洗。通过光伏发电组件对设备中的部件进行太阳能发电,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湖监测传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湖监测传感设备中逆变器的电路图;
[0019]其中,1

水质监测部件,2

第一水泵,3

第二水泵,4

蓄水箱,5

过滤部件,6

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能够对河湖水质进行监测。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0022]通过第一水泵将待监测的河湖水体抽到蓄水箱中,通过水质监测部件对蓄水箱中的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并通过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到的水质数据发送到远端。其中,通过过滤部件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通过第二水泵和喷头对水质监测部件进行清洗。通过光伏发电组件对设备中的部件进行太阳能发电,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0023]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4]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包括:水质监测部件1、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3、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质监测部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蓄水箱、排水阀、排水管路、过滤部件、废液收集箱、喷头、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及光伏发电组件;所述水质监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中;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底部;所述排水阀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废液收集箱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入所述蓄水箱;所述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中;所述喷头的喷洒端对向所述水质监测部件;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水质监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排水阀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还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双向通信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水质监测部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排水阀、所述单片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蓄电池及逆变器;所述光伏电池板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水质监测部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排水阀、所述单片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流输入端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监测传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一IGBT管、第二IGBT管、第三IGBT管、第四IGBT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蓄电池的电流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IGB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IGBT管、所述第二IGBT管、所述第三IGBT管、所述第四IGBT管的基极均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欣黄辰周梦甜彭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数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