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及SBR反应池技术

技术编号:344012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及SBR反应池。该SBR反应池从低液位处进水并同步在高液位处出水,其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最小有效容积、最大小时进水量和实际有效高度h,并以此设定实际有效容积、实际每小时进水量和实际有效高度以进一步计算出实际表面水力负荷,通过控制实际有效容积、实际每小时进水量和实际有效高度使得实际表面水力负荷不超过预设表面水力负荷,再设计SBR反应池的底面和高度等建造参数。依据该设计方法设计的反应池,其实际有效容积、实际每小时进水量和实际有效高度决定的实际表面水力负荷小于设定的预设表面水力负荷,进而能够实现通过同时进出水,达到SBR反应池自流排水的效果,使得能够一体化制造,结构简单且能耗更少。结构简单且能耗更少。结构简单且能耗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及SBR反应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及SBR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对农村污水处理使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使用的工艺主要有AAO(厌氧

缺氧

好氧法)、AO(厌氧

好氧工艺法)、MBR(膜生物反应器法)、SBR、生物接触氧化等主流工艺。其中,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SBR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体,适用于建设空间不足,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0003]SBR工艺在运行操作上的优点是将曝气、反应、沉淀、排水等单元操作工序按时间顺序在同一个反应池中反复进行,其运行次序一般分为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5个阶段,5个阶段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池混合液的浓度以及运行状况等都可以根据进水水质与运行功能灵活操作。SBR工艺中进水、曝气需耗电量与其他工艺大致相同,但是,对于小型S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而言,因为反应池内的处理后液体无法利用液位高度自流排水至外界,所以排水阶段相比与AO、生物接触氧化等其他工艺需要增设一个动力排水系统,例如小型滗水器、自吸泵,结构更复杂,使用能耗更高。
[0004]基于以上所述,亟需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使得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的SBR反应池能够自流排水,省去动力排水系统的结构和使用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的SBR反应池能够自流排水以避免增设动力排水系统。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该SBR反应池在低液位处进水并同步在高液位处出水,上述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包括:
[0008]初始选取实际有效容积V:获取最小有效容积V
min
,上述最小有效容积V
min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0009]V
min
=Q
t
×
m,其中:Q
t
为预设的上述SBR反应池的周期处理量,m为预设的上述SBR反应池的充水比;根据上述最小有效容积V
min
选取一实际有效容积V,上述实际有效容积V大于或等于上述最小有效容积V
min

[0010]初始选取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获取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上述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Q
hmax
=Q
t
/t
min
,其中:t
min
为上述SBR反应池的最短进出水时长;根据上述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选取一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上述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0011]初始选取实际有效高度h:获取最大有效高度h
max
,根据上述最大有效高度h
max
选取一实际有效高度h,上述实际有效高度h与预设的超高值h
超高
的和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有效高度h
max

[0012]获取有效面积A,上述有效面积A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0013]A=V/h;
[0014]获取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上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q=Q
h实际
/A;
[0015]在上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大于或等于预设表面水力负荷q
m
时,减小上述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的取值和/或增大上述实际有效容积V的取值和/或减小上述实际有效高度h的取值直至重新计算的上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小于上述预设表面水力负荷q
m

[0016]将重新计算的上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对应的实际有效面积A定义为目标有效面积A目标,根据上述目标有效面积A目标计算得出上述SBR反应池的底面建造尺寸;
[0017]并将重新计算的上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对应的上述有效高度h定义为目标有效高度h目标,根据上述目标有效高度h目标计算得出上述SBR反应池的高度建造尺寸。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SBR反应池设计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的SBR反应池,其实际有效容积、实际每小时进水量和实际有效高度决定的实际表面水力负荷小于预设表面水力负荷,保证SBR反应池在进水的过程中池中的杂质始终处于向池底沉淀的状态中,即进入反应池的原液中的杂质不会上升至已经处理完成的上清液中,在原液与上清液保持分层的状态下,进水使得原液层厚度增加,推动上清液层上升,进而能够自流排水,省去增设动力排水系统的需要,使得SBR反应池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能耗更低。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BR反应池,能够自流排水,结构简单,节省能源。
[0020]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1]一种SBR反应池,使用上述的SBR反应池设计方法设计。
[002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SBR反应池的有益效果在于:该SBR反应池内的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
实际
小于设定的预设表面水力负荷q
m
,且目标有效高度h
目标
小于或等于最大有效高度h
max
,实际有效面积A
实际
小于或等于最大有效面积A
max
,进而能够实现通过同时进出水,达到SBR反应池自流排水的效果,省去了常规的动力排水系统,结构简单,成本更低,能耗更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SBR反应池的正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SBR反应池的俯视图;
[0025]图3是图2中沿A

A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SBR反应池设计方法的步骤图。
[0027]图中:
[0028]1、SBR反应池;
[0029]2、布水管;21;分支布水管;
[0030]3、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SBR反应池(1)在低液位处进水并同步在高液位处出水,所述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包括:初始选取实际有效容积V;初始选取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初始选取实际有效高度h;获取有效面积A,所述有效面积A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A=V/h;获取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所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q=Q
h实际
/A;在所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大于或等于预设表面水力负荷q
m
时,减小所述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的取值和/或增大所述实际有效容积V的取值和/或减小所述实际有效高度h的取值直至重新计算的所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小于所述预设表面水力负荷q
m
;将重新计算的所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对应的实际有效面积A定义为目标有效面积A
目标
,根据所述目标有效面积A
目标
计算得出所述SBR反应池(1)的底面建造尺寸;并将重新计算的所述实际表面水力负荷q对应的所述有效高度h定义为目标有效高度h
目标
,根据所述目标有效高度h
目标
计算得出所述SBR反应池(1)的高度建造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BR反应池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实际有效容积V通过以下方式选取:获取最小有效容积V
min
,所述最小有效容积V
min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V
min
=Q
t
×
m,其中:Q
t
为选取的待设计所述SBR反应池(1)的周期处理量,m为选取的待设计所述SBR反应池(1)的充水比;根据所述最小有效容积V
min
选取一实际有效容积V,所述实际有效容积V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有效容积V
min
;所述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通过以下方式选取:获取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所述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Q
hmax
=Q
t
/t
min
,其中:t
min
为选取的待设计所述SBR反应池(1)的最短进出水时长;根据所述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选取一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所述实际每小时进水量Q
h实际
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小时进水量Q
hma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钢郭云霄王文财吉世明麦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高平织染水处理有限公司梅州市华禹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