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高电压镍锰正极材料LiNi
0.5
Mn
1.5
O4,材料中不含钴元素,性价比高,环境友好,被认为是极有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正极材料。相比橄榄石状的磷酸铁锂(LiFePO4,简写LFP),尖晶石型的高电压镍锰,拥有三维锂离子通道,倍率和低温性能更佳;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235
‑
250Wh/kg,较LFP提升30
‑
40%,但Wh(瓦时)成本与LFP接近或略低。
[0003]因此,针对LFP动力电池广阔的市场、能量密度较低,冬季巡航严重缩水的情况,基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降低的技术路线,开发以高电压镍锰正极材料为主的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以替代LFP具有巨大优势,有望应用于中短续航的电动汽车之中。
[0004]但是,由于高电压镍锰的平均工作电压>4.7V(vs.Li+),工作电压较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分子式为:Li
α
Ni
β
Mn2‑
β
M
γ
O4‑
δ
/N,其中0.95≤α≤1.1,0.4≤β≤0.6,0.0005≤γ≤0.02,0≤δ≤0.2;M为单晶分散元素,M为V、Nb、Ta、Mo或W的至少一种;N为包覆层,包覆层包括P化合物和/或Al化合物;N的包覆量为500~10000pp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当包覆层为P化合物和Al化合物时,Al与P的质量比为(0.2~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P和/或Al的包覆率S1/(S1+S2)为20%
‑
80%;其中,S1为P和/或Al含量m1对应峰面积,S2为Ni、Mn元素含量m2对应峰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当包覆层为P化合物时,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BET为0.4
‑
0.7m2/g;或者当包覆层为Al化合物时,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BET为0.6
‑
0.9m2/g;或者当包覆层为P化合物和Al化合物时,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BET为0.6
‑
0.9m2/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至少具有以下特性中的一个: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表面残锂≤500ppm;DSC分解温度为275
‑
295℃;3.5T下的粉末压实密度为2.8
‑
3.2g/cm3;D50为4
‑
10μm。6.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前驱体、锂源和单晶分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S2、将所述混合物在气氛环境下进行第一次烧结,得到高单晶分散性材料;S3、将所述高单晶分散性材料和包覆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二次混合物;其中,所述包覆剂为磷源和/或铝源;S4、将所述二次混合物在所述气氛环境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得到如权利要求1
‑
5任意一项所述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剂包含Al源时,Al源的粒径为30
‑
60n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源包括Al2O3、AlPO4、或Al(OH)3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剂包含P源时,所述P源的粒径为3
‑
5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桑椿媛,黄涛,武斌,严旭丰,刘瑞,李琮熙,孙辉,刘相烈,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