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027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池组;两个电池组均包括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1同一侧面上的正极集流柱和负极集流柱;两个电池组串联时,其中一个电池组上的正极集流柱与另一电池组上的负极集流柱相对紧贴并通过条形卡具卡接;正极集流柱上与负极集流柱上均设置凹槽,凹槽位于正极集流柱与负极集流柱之间相对紧贴面同侧并与相对紧贴面相邻的面上;所述条形卡具两端分别对应卡在正极集流柱上的凹槽内和负极集流柱上的凹槽内,并由上而下插入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串联连接简单、稳固性好不会晃动;安全性好、占用空间小、操作难度低、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用于大容量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串联连接。

技术介绍

[0002]大容量锂电池是锂电池发展的方向之一,它可以被应用于储能领域、动力电池领域。由于大容量单体电池的电压较低,但是其电流却很大,在实际使用时采用多个单体电池串联的方式使用,但是目前的串联方式通常是将单体电池的正极与负极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同时通过连接件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紧固连接保,避免多个单体电池相互晃动导致串联不稳定,但是这往往会使得连接件的截面积较大,占用使用空间并且增加使用成本,降低普及度。
[0003]目前如专利CN 111341985 A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通过电池盖板将多节电池串联,电池盖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负极内引出端子、端板和正极内引出端子,其负极内引出端子和正极内引出端子与端板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铆接,或者利用注塑件直接连接在一起;通过焊接胡总和铆接或注塑件连接为一体结构后无法灵活拆装,灵活性差,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池组;所述两个电池组均包括单体电池(1);所述单体电池(1)同一侧面上的正极集流柱(2)和负极集流柱(3);两个电池组串联时,其中一个电池组上的正极集流柱(2)与另一电池组上的负极集流柱(3)相对紧贴并通过条形卡具(6)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柱(2)上与负极集流柱(3)上均设置凹槽(4),凹槽(4)位于正极集流柱(2)与负极集流柱(3)之间相对紧贴面同侧并与相对紧贴面相邻的面上;所述条形卡具(6)两端分别对应卡在正极集流柱上的凹槽(4)内和负极集流柱上的凹槽(4)内,并由上而下插入凹槽(4)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正极集流柱(2)以及负极集流柱(3)三者的轴向平行,所述凹槽(4)与正极集流柱(2)等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或者等腰梯形,所述梯形的长边所在的面为凹槽(4)的内凹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卡具(6)横截面呈U形;所述U形开口处的端面与凹槽(4)横截面相适配。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柱(2)与负极集流柱(3)的紧贴面上均设置有通槽(5);且正极集流柱(2)上的通槽(5)与负极集流柱(3)的通槽(5)之间形成容纳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为U形通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高峰雷政军刘毅杨战军翟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