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897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两个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换热器上设有吸附材料;室内送风口与室外排风口之间、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新风口之间分别设有风道切换装置;风道切换装置内设有三通风道Ⅰ和三通风道Ⅱ;其中一个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内送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外排风口连通;另一个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外新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内回风口连通;新风调湿装置执行制冷除湿或制热加湿模式时,三通风道Ⅰ和三通风道Ⅱ交替地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通过两个三通风道的连通切换实现制冷除湿和制热加湿,需要使用的风门数量少,占用空间小,提高风道切换可靠性。提高风道切换可靠性。提高风道切换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风装置用于向室内引入新风,以调节室内空气。夏季除湿时,新风通过蒸发器降温,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后吸附到材料上,再切换风道,将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后,冷凝器将吸附材料上的水分蒸发,通过室外排风将吸附材料中的水分带走;冬季加湿时原理相反,室内回风通过蒸发器降温,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后吸附到材料上存储,再切换风道,将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后,冷凝器将吸附材料上的水分蒸发,并通过室内送风将水分带入室内,达到保湿和加湿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换热器不断从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再由冷凝器变成蒸发器,而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也需要不断的相互之间进行切换,因此需要一种切换装置实现风道的自由切换。
[0003]现有新风装置通过多个风阀的组合开启和关闭,实现了上述目的,但是风阀数量多,且占用空间大,过程中有一个风阀故障,则装置就无法工作。
[000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其内设有风道切换装置,通过两个三通风道与两个风门的配合实现制冷除湿和制热加湿,风门数量少,占用空间小,提高风道切换可靠性。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上分别设有吸附材料;新风调湿装置的室内送风口与室外排风口之间、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新风口之间分别设有风道切换装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内设有三通风道Ⅰ和三通风道Ⅱ;其中一个所述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内送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外排风口连通;另一个所述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外新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内回风口连通;新风调湿装置执行制冷除湿或制热加湿模式时,所述三通风道Ⅰ和所述三通风道Ⅱ交替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000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调湿装置执行混风模式时,所述三通风道Ⅰ和所述三通风道Ⅱ交替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同时,设于室内回风口与室外新风口
之间的风道切换装置中三通风道Ⅰ内的新风和三通风道Ⅱ内的回风同时流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调节流入所述第一风道内新风与回风的混风比例、流入所述第二风道内新风与回风的混风比例。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新风口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温度D,在D
min
<D<D
max
时,系统执行混风模式。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内设有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其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以及第四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为常开,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风腔和所述第二风腔正对的两部分,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正对的部分、所述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正对的部分形成所述三通风道Ⅰ,所述第二风口、所述第三风口所述与第二风腔正对的部分、所述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正对的部分形成所述三通风道Ⅱ。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处分别设有风门,通过所述风门运动以将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的不同部分敞开,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敞开的部分连通于不同的风腔。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口包括上第三风口和下第三风口,所述第四风口包括上第四风口和下第四风口;第一工作状态时,一所述风门运动将所述上第三风口遮挡、所述下第三风口敞开,另一所述风门运动将所述下第四风口遮挡、所述上第四风口敞开;第二工作状态时,一所述风门运动将所述下第三风口遮挡、所述上第三风口敞开,另一所述风门运动将所述上第四风口遮挡、所述下第四风口敞开。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对设于所述室内回风口和所述室内新风口之间的所述风道切换装置上的两个所述风门分别进行调节,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所述上第三风口和所述下第四风口敞开、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所述下第三风口和所述上第四风口敞开;使从所述上第三风口流出的新风和从所述下第三风口流出的回风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混合,从所述上第四风口流出的新风和所述下第四风口流出的新风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混合。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门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齿条,两个齿条之间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两个所述风门相向直线运动,以将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的不同部分敞开。
[0015]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门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垂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带动两个所述风门同步逆向转动,以将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
第四风口的不同部分敞开。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所公开的新风调湿装置通过两个风道切换装置实现风道切换,风道切换装置内设有三通风道Ⅰ和三通风道Ⅱ;其中一个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内送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外排风口连通;另一个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外新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内回风口连通;新风调湿装置执行制冷除湿或制热加湿模式时,三通风道Ⅰ和三通风道Ⅱ交替地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通过两个三通风道的连通切换实现制冷除湿和制热加湿,需要使用的风门数量少,占用空间小,提高风道切换可靠性。
[0017]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调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调湿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路示意图;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调湿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路示意图;图4为根据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切换装置的正视图;图8为图7中A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上分别设有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新风调湿装置的室内送风口与室外排风口之间、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新风口之间分别设有风道切换装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内设有三通风道Ⅰ和三通风道Ⅱ;其中一个所述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内送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外排风口连通;另一个所述风道切换装置的三通风道Ⅰ与室外新风口连通,三通风道Ⅱ与室内回风口连通;新风调湿装置执行制冷除湿或制热加湿模式时,所述三通风道Ⅰ和所述三通风道Ⅱ交替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调湿装置执行混风模式时,所述三通风道Ⅰ和所述三通风道Ⅱ交替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同时,设于室内回风口与室外新风口之间的风道切换装置中三通风道Ⅰ内的新风和三通风道Ⅱ内的回风同时流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调节流入所述第一风道内新风与回风的混风比例、流入所述第二风道内新风与回风的混风比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新风口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温度D,在D
min
<D<D
max
时,系统执行混风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内设有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其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以及第四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为常开,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第三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风腔和所述第二风腔正对的两部分,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博张荣海颜鲁华都学敏周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