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及多重防伪元件技术

技术编号:343986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及多重防伪元件。防伪方法包括:在待防伪物品表面形成光子晶体层,光子晶体层至少包括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可见的第一预设图案和第二预设图案,第一预设图案作为第一防伪标识由显示出第一反射波长的第一光子晶体构成,第二预设图案由显示出第二反射波长的第二光子晶体构成,第二预设图案与第一预设图案彼此互补且两者共同作为第二防伪标识,其中第一反射波长和第二反射波长彼此不同;向光子晶体层施加外部刺激以使得第一预设图案和第二预设图案依序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以依序显示第一防伪标识和第二防伪标识,综合后可读取完整的加密信息。本申请实现了多重防伪,增加了仿制难度,提高了加密程度。提高了加密程度。提高了加密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及多重防伪元件


[0001]本申请涉及防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及多重防伪元件。

技术介绍

[0002]防伪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商品上,用于甄别产品是否属于假冒和仿冒。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通过在产品上涂布颜料、聚合物点、稀土金属等进行防伪,但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成本高、长期毒性大、容易被仿制,加密可靠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纺织服装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0003]响应性光子晶体结构因具有不褪色、环保等优点在防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后现有的防伪技术往往只有一道信息加密,容易被仿制,加密程度低,且响应条件简单易破解,本领域仍需要安全可靠的防伪元件,其不能容易地被复制并且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伪方法容易被仿制,加密程度低的技术问题,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稳定性和环保性能。
[0005]本申请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上述未提及的本申请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以下描述中进行理解,并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更清晰地进行理解。此外,容易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中披露的特征及其组合来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和优点。
[0006]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在待防伪物品表面形成光子晶体层,所述光子晶体层至少包括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可见的第一预设图案和第二预设图案,所述第一预设图案作为第一防伪标识由显示出第一反射波长的第一光子晶体构成,所述第二预设图案由显示出第二反射波长的第二光子晶体构成,所述第二预设图案与第一预设图案彼此互补且两者共同作为第二防伪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和所述第二反射波长彼此不同;
[0008]向所述光子晶体层施加外部刺激以使得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和所述第二预设图案依序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以依序显示所述第一防伪标识和所述第二防伪标识,综合后可读取完整的加密信息。
[000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反射波长,且两者均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00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刺激导致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介质折射率增加以使得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和所述第二反射波长分别增大并依次等于所述可见光的波长。
[00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使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介质折射率
是通过向所述光子晶体层施加响应溶剂实现,所述响应溶剂包括第一响应溶剂和第二响应溶剂;
[0012]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所述第二响应溶剂依序施加,在施加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后,仅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可见,所述第一防伪标识显示完全,在施加所述第二响应溶剂后,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和所述第二预设图案均可见,所述第二防伪标记显示完全;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所述第二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彼此不同,且所述第一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响应溶剂的折射率;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第二响应溶剂选自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0015]水和乙醇、水和甘油、乙醇和甘油。
[00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分别由胶体微球自组装而成;
[0017]可选的,组成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各自独立的选自单分散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聚苯乙烯、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

丙烯酸)、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组成所述第一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折射率大于组成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折射率。
[00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子晶体层被配置为一旦所述外部刺激被去除或施加相反刺激,所述第一防伪标识和所述第二防伪标识能够转换为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可见。
[0019]第二方面,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元件,包括:
[0020]基底和附着在所述基底表面的光子晶体层,所述光子晶体层至少包括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可见的第一预设图案和第二预设图案,所述第一预设图案作为第一防伪标识由显示出第一反射波长的第一光子晶体构成,所述第二预设图案由显示出第二反射波长的第二光子晶体构成,所述第二预设图案与第一预设图案彼此互补且两者共同作为第二防伪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和所述第二反射波长彼此不同;
[0021]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和所述第二预设图案可通过外部刺激依序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以依序显示所述第一防伪标识和所述第二防伪标识,综合后可读取完整的加密信息。
[00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反射波长,且两者均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00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刺激导致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介质折射率增加以使得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和所述第二反射波长分别增大并依次等于可见光的波长。
[002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使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介质折射率是通过向所述光子晶体层施加响应溶剂实现,所述响应溶剂包括第一响应溶剂和第二响应溶剂;
[0025]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所述第二响应溶剂依序施加,在施加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后,仅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可见,所述第一防伪标识显示完全,在施加所述第二响应溶剂后,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和所述第二预设图案均可见,所述第二防伪标记显示完全;
[0026]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所述第二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彼此不同,且所述第一
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响应溶剂的折射率;
[0027]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第二响应溶剂选自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0028]水和乙醇、水和甘油、乙醇和甘油。
[00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分别由胶体微球自组装而成;
[0030]可选的,组成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各自独立的选自单分散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聚苯乙烯、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

丙烯酸)、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组成所述第一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折射率大于组成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折射率。
[0031]可选的,所述光子晶体层被配置为一旦所述外部刺激被去除或施加相反刺激,所述第一防伪标识和所述第二防伪标识能够转换为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可见。
[003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方法通过结构色进行显色,无需依赖于颜料,分辨率高,色牢度强,绿色环保;通过使第一预设图案和第二预设图案依序由不可见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结构色的多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待防伪物品表面形成光子晶体层,所述光子晶体层至少包括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可见的第一预设图案和第二预设图案,所述第一预设图案作为第一防伪标识由显示出第一反射波长的第一光子晶体构成,所述第二预设图案由显示出第二反射波长的第二光子晶体构成,所述第二预设图案与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彼此互补且两者共同作为第二防伪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和所述第二反射波长彼此不同;向所述光子晶体层施加外部刺激以使得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和所述第二预设图案依序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以依序显示所述第一防伪标识和所述第二防伪标识,综合后可读取完整的加密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反射波长,且两者均小于可见光的波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刺激导致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介质折射率增加以使得所述第一反射波长和所述第二反射波长分别增大并依次等于可见光的波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介质折射率是通过向所述光子晶体层施加响应溶剂实现,所述响应溶剂包括第一响应溶剂和第二响应溶剂;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所述第二响应溶剂依序施加,在施加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后,仅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可见,所述第一防伪标识显示完全,在施加所述第二响应溶剂后,所述第一预设图案和所述第二预设图案均可见,所述第二防伪标记显示完全;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所述第二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彼此不同,且所述第一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响应溶剂的折射率;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溶剂和第二响应溶剂选自以下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水和乙醇、水和甘油、乙醇和甘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分别由胶体微球自组装而成;可选的,组成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和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各自独立的选自单分散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聚苯乙烯、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

丙烯酸)、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组成所述第一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折射率大于组成所述第二光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折射率。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多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晶体层被配置为一旦所述外部刺激被去除或施加相反刺激,所述第一防伪标识和所述第二防伪标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耘箫刘国金金梦婷周岚马万彬柳浩李宇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