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66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1
为了解决细胞工厂适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包括顶部层、观察层、常规层,所述顶部层位于观察层和常规层上方,顶部层、观察层和常规层侧面设置有靠近后侧面的进液口,多个进液口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进液口处均设置有三通接头,相邻的三通接头之间相连,顶部层处的三通管接头连接有加液管,顶部层、观察层以及常规层的前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位于各层的上部,顶部层与观察层、观察层与常规层之间可拆卸连接,各层独立设置通气孔,各层之间通过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便于组合观察层、常规层的数量和位置,而且各层培养基用量均等,培养条件高度均一化,观察层能够方便移出,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多层细胞工厂是指将多层细胞培养容器在垂直方向进行堆叠形成一整体结构,设置统一的加液口和放液口,市面上层数最多的产品高达40层,培养的细胞在每一层的底面贴壁生长,大大提高了单位占用体积下细胞培养密度和操作效率。在培养过程中加液口和放液口也可以连接专用的透气盖,补充培养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贴壁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0003]当前细胞工厂产品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不便。因为细胞工厂层高较高,一般超过4层就无法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而且4层及以下细胞工厂也只能观察最下面两层,且因为光线穿透问题,需要市面上品质较高、价格昂贵的少数几款显微镜方可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二是通气口共用一个或两个,细胞所处的气体环境无法保障,氧气是大多数细胞维持呼吸作用获取能量必备,二氧化碳是维持培养液PH值必备,多层细胞工厂较大的内部空间仅通过一至两个通气口无法保障各层气体环境一致;三是细胞工厂层数出厂即固定,用户无法自由配置,无法根据最终细胞需求数量灵活选择,只能选择可能用到的规格长期备货,存在较大浪费情况;四是进行验证实验时一个细胞工厂只能采用一种工艺,进行对照实验时需要消耗大量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层、观察层、常规层,所述顶部层位于观察层和常规层上方,所述顶部层、观察层和常规层侧面设置有靠近后侧面的进液口,多个进液口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进液口处均设置有三通接头,相邻的三通接头之间相连,顶部层处的三通管接头连接有加液管,顶部层、观察层以及常规层的前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各层的上部,此外,顶部层与观察层、观察层与常规层之间可拆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通气孔处设置有空气过滤膜。
[0007]优选的,所述顶部层一侧还设置有加液管支架。
[0008]优选的,所述加液管支架处设置有加液口盖,所述加液口盖和远离三通接头的加液管一端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顶部层与观察层、观察层与常规层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相邻的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相连。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顶部层、观察层、常规层独立设置通气孔,各层之间通过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便于组合观察层、常规层的数量和位置,而且各层培养基用量均
等,培养条件高度均一化,观察层能够方便移出,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右视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爆炸视图
[0016]图6为观察层移出状态示意图
[0017]其中,1

顶部层,2

观察层,3

常规层,4

三通接头,5

通气孔,6

连接板,7

加液管,8

加液口盖,9

加液管支架,10

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9]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

6所示的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顶部层1、观察层2以及常规层3,顶部层1为一体式结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两层,观察层2设置有一层,位于顶部层1下方,常规层3设置有两层,位于观察层2下方,在顶部层1、观察层2、常规层3的前侧面靠近各层顶部的位置均设置有通气孔5,通气孔5处设置有空气过滤膜,而且在各层的右侧面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加液口,各进液口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加液口处设置三通接头4,其中顶部层1进液口处三通接头4采用垂直三通接头,观察层2和常规层3进液口处的三通接头4采用水平三通接头,上下相连的两三通接头4之间通过软管相连,位于最下层的常规层3的三通接头4下端通过橡胶塞10进行封堵,顶部层1处的三通接头4连接有加液管7,顶部层1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液管支架9,加液管7进液口一端可卡在加液管支架9的凹槽内,并且加液管7进液口一端固定连接有加液口盖8。
[0021]此外在顶部层1左侧面下端、观察层2左侧的上下两端以及常规层3左侧面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置有安装孔,顶部层1与观察层2、观察层2与常规层3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
[0022]需要说明的是,各层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当一次装配中总层数较多时,可设置多个观察层,以便更好的反映整体细胞生长状态。
[0023]利用本装置进行细胞培养操作如下:
[0024]加液操作:在组装前,各层上的三通接头4均采用橡胶塞密封,使用时,将各层置于
生物安全柜中,取下橡胶塞后将相邻的三通接头4通过硅胶软管连接,顶部层1与观察层2、观察层2与常规层3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得到如图1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然后,在图1所示的视图方向上,将整体装置向后翻转90度,使通气孔5朝向上方分布,通过加液管7将处理好的细胞培养液倒入装置内部,由于各层进液口在同一高度,且存在通气孔5进行通气,因此,各层内的培养基液位相同,然后将进液口所在的侧面轻轻向上托起,使该面向上,同时注意不要使各层之间错位,最后,将装置水平放倒成如图1所示的位置,并放入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0025]观察操作: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观察细胞时,将装置取出,观察层2与顶部层1和常规层3之间的连接板6分开,然后水平转动移出至图6所示状态,将观察层2放入显微镜下即可对观察层2底面的贴壁细胞进行观察;
[0026]放液操作:细胞培养结束后,将装置从细胞培养箱内取出,通气孔5所在一面向上,将加液口盖8取下后,加液管7对准收液缸或废液缸,抬起装置将各层内的培养液倾倒至收液缸或废液缸内。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多层细胞工厂,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层、观察层、常规层,所述顶部层位于观察层和常规层上方,所述顶部层、观察层和常规层侧面设置有靠近后侧面的进液口,多个进液口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进液口处均设置有三通接头,相邻的三通接头之间相连,顶部层处的三通管接头连接有加液管,顶部层、观察层以及常规层的前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各层的上部,此外,顶部层与观察层、观察层与常规层之间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军雷云霆孙晓晴王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医科元多能干细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