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30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包括底座、诱捕罩桶、固定架以及引导管,诱捕罩桶为底部开口结构,罩设于底座上,其中部固定设置有环向凸出部,固定架包括环架以及与环架连接且向下设置的多个插杆,环架套设于诱捕罩桶上且架设于环向凸出部上,诱捕罩桶的下部侧壁上间隔连接有多个引导管,引导管朝向诱捕罩桶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本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结构简单,开取方便,且装置稳定性强,固定方便。固定方便。固定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树林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多分布于泥滩上,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现今对红树林苗木的损坏除了来自人为的直接破坏外,更多的是来自红树林底栖生物的破坏,其中包括附近的水产养殖物,这些生物会对红树林苗木的根茎造成极大的破坏,进而影响苗木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因此对红树林底栖生物的捕捉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
[0004]现有的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常常为顶部带盖的盒式结构,将其放置于红树林苗木旁,通过其上连接的引导管将底栖生物引导进盒体内。这种诱捕装置虽然也可以诱捕到底栖生物,但是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盒体固定不稳,即便是底部部分埋入底泥中,也可能会被浪冲走,如果全部埋入泥沙中,安装以及取出时又多有不便;其次,诱捕到装置内的生物不方便抓取,开盖后敞口盒体内的生物容易爬出。
[0005]综上所述,有必要提出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诱捕装置固定不稳,且不方便取出各底栖生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该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包括:底座、诱捕罩桶、固定架以及引导管,诱捕罩桶为底部开口结构,罩设于底座上,其中部固定设置有环向凸出部,固定架包括环架以及与环架连接且向下设置的多个插杆,环架套设于诱捕罩桶上且架设于环向凸出部上,诱捕罩桶的下部侧壁上间隔连接有多个引导管,引导管朝向诱捕罩桶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0008]其中,诱捕罩桶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圆筒结构,其侧壁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罩桶透气孔。
[0009]其中,底座包括圆盘以及固定围设于圆盘上的盘沿,盘沿高4

6cm,诱捕罩桶罩设于盘沿内的圆盘上。
[0010]其中,引导管与诱捕罩桶位于盘沿上部的侧壁连接,引导管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导管透气孔。
[0011]其中,插杆的底端至少比底座的底端低15

20cm,且插杆的底端端部呈圆锥状结构。
[001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诱捕罩桶和底座,方便抓取装置
内的底栖生物;通过设置架设在诱捕罩桶上的固定架,可以将诱捕罩桶和底座固定在海泥中,并且保证诱捕罩桶与底座之间不发生移动,稳定性强,固定方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诱捕罩桶1、引导管2、圆盘3、盘沿4、环向凸出部5、环架6、插杆7、罩桶透气孔8以及导管透气孔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本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包括:底座、诱捕罩桶1、固定架以及引导管2。
[0020]诱捕罩桶1、引导管2、圆盘3、盘沿4、环向凸出部5、环架6、插杆7、罩桶透气孔8以及导管透气孔9。
[0021]底座包括圆盘3以及固定围设于圆盘3上的盘沿4,盘沿4高4

6cm。
[0022]诱捕罩桶1为底部开口结构,罩设于盘沿4内的圆盘3上,盘沿4可防止诱捕罩桶1滑动。诱捕罩桶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环向凸出部5。
[0023]固定架包括环架6以及与环架6连接且向下设置的多个插杆7,环架6套设于诱捕罩桶1上且架设于环向凸出部5上。
[0024]引导管2与诱捕罩桶1位于盘沿4上部的侧壁连接,且引导管2朝向诱捕罩桶1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倾斜度在15到30度左右。引导管2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导管透气孔9,引导管2的管径可以根据该红树林底栖生物种类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0025]在本实施例中,诱捕罩桶1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圆筒结构,其侧壁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罩桶透气孔8。插杆7的底端至少比底座的底端低 15

20cm,且插杆7的底端端部呈圆锥状结构,方便插入地面。
[0026]本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一般在退潮时安装于滩涂浅滩上,在退潮时将底栖生物诱捕到装置内。装置安装时,先将底座埋入海泥中,然后罩设上诱捕罩桶,引导管的进口可埋设于海泥内,也可漏于海泥表面;诱捕罩桶的环向凸出部的上表面刚好与海泥面齐平,然后将固定架套设在诱捕罩桶上,向下用力将插杆插入海泥中,环架架设在环向凸出部上,防止诱捕罩桶移动。在退潮后,工作人员可根据漏出海泥表面上端的诱捕罩桶,锁定诱捕装置的位置,然后拉起固定架,翻开泥沙,将底座和诱捕罩桶一并取出,然后翻转180度,使底座朝上,底栖生物落于诱捕罩桶内,接着移走底座,即可取走诱捕罩桶内的底栖生物。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诱捕罩桶、固定架以及引导管,所述诱捕罩桶为底部开口结构,罩设于所述底座上,其中部固定设置有环向凸出部,所述固定架包括环架以及与所述环架连接且向下设置的多个插杆,所述环架套设于所述诱捕罩桶上且架设于所述环向凸出部上,所述诱捕罩桶的下部侧壁上间隔连接有多个所述引导管,所述引导管朝向所述诱捕罩桶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底栖生物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罩桶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圆筒结构,其侧壁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罩桶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蜜钟才荣陈毅青方赞山刘建才李腾敏黄丹慜钟梦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