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红霞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10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包括房屋主体、屋顶和围水墙,所述屋顶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的顶部,所述围水墙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的上端,且围水墙与屋顶之间围合成导流道,所述导流道的四角处均预留有锥形槽,且锥形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内部设置有清障组件,所述房屋主体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左侧内壁设置有启闭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通过设置的房屋主体、屋顶、围水墙和清障组件的配合使用,从而从源头避免树枝树叶进行管道,使管道排水顺畅,提高雨水收集效率,同时保证了收集箱内部雨水的质量。证了收集箱内部雨水的质量。证了收集箱内部雨水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
[0003]目前现有的房屋建筑结构在实际使用时,雨水直接通过管道进入到集水装置内,由于屋顶可能会有一些树枝树叶等杂物,尤其是在下雨时,这些杂物会顺着随着雨水进入管道,并通过管道进入水箱,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树枝树叶可能会在水管的某段堆积,降低雨水收集效率,同时进入水箱内的树枝树叶如若不及时清理,长时间下去会在水箱内发生腐败滋生微生物,影响水箱内水体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包括房屋主体、屋顶和围水墙,所述屋顶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的顶部,所述围水墙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的上端,且围水墙与屋顶之间围合成导流道,所述导流道的四角处均预留有锥形槽,且锥形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内部设置有清障组件,所述房屋主体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左侧内壁设置有启闭组件,导流道能够将于是导流至锥形槽和漏水孔处,锥形槽能够对雨水进行积蓄,清障组件能够对树枝树叶进行清理,启闭组件能够根据水位变化对收集箱内多余的水进行排出。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清障组件包括安装盒、转杆、多个涡轮叶和三个L型板,所述转杆的顶端贯穿安装盒的内顶壁并延伸至外部,且转杆通过轴承与安装盒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涡轮叶固定连接在转杆的下端,三个所述L型板的一端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转杆的延伸端,所述安装盒的开口朝下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锥形槽的上表面外侧,安装盒能够对转杆进行支撑,同时避免树枝树叶进入。
[0008]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个所述涡轮叶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涡轮叶位于漏水孔的内部,且涡轮叶与漏水孔的内壁不接触,三个所述L型板为一体结构,所述L型板另一端并靠近安装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铁丝刷,所述铁丝刷与安装盒接触,所述安装盒的下端中部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透水孔,流水能够通过涡轮叶推动转杆转动,使转杆带动L型板转动,同时L型板带动其上的铁丝刷转动并对安装盒外部的树枝树叶等杂物进行清除。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另外两个进水端均固定连通有L型管,两个所述L型管远离三通管的一端分别与同侧两个漏水孔固定连通,所述沉淀箱的右侧上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收集箱的顶端内部相连通,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左侧固定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内安装有阀门,所述沉淀箱的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端位于连接管一端的下方,且斜板的底端位于排污管的右侧,雨水内的杂质沉淀至斜板的左侧,当沉淀箱内的雨水积聚到一定高度后会通过连接管溢出并进入收集箱内,使收集箱内收集的雨水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打开排污管的阀门能够对收集箱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收集箱的左侧上端中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收集箱的右侧底端固定连通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矩形孔能够对收集箱内的水进行导流,打开排水管的阀门能够对收集箱内部的水进行二次使用。
[0011]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启闭组件与矩形孔相对应,所述启闭组件包括两组限位组件,两个L型杆和浮板,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对称设置在矩形孔的两侧下方,每组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耳板,四个所述耳板的一侧均与收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杆的分别滑动连接在同侧两个耳板的内部,所述浮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的底端位于底部耳板的下方,所述L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直径大于L型杆的直径,所述浮板的一侧与收集箱的内壁呈滑动连接,所述浮板的高度大于矩形孔的高度,所述浮板远离收集箱内壁的一端底部设置为弧形,当收集箱内部的水缓慢达到浮板的下方时,水会向上推动浮板向上运动,同时浮板带动两侧的L型杆在耳板内滑动,当浮板的底部于矩形孔错开时,多余的雨水会通过矩形孔排出,浮板的右端弧形面能够增加浮板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浮板的浮力。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设置的房屋主体、屋顶、围水墙和清障组件的配合使用,雨水能够通过导流道流向清障组件,使雨水通过透水孔流入锥形槽和漏水孔内,在水流的作用下通过涡轮叶推动转杆转动,使转杆带动L型板转动,同时L型板带动其上的铁丝刷转动并对安装盒外部的树枝树叶等杂物进行清除,避免树枝树叶等杂物堵塞透水孔,同时安装盒能够避免树枝树叶进入其内部,从而从源头避免树枝树叶进行管道,使管道排水顺畅,提高雨水收集效率,同时保证了收集箱内部雨水的质量。
[0014]2、通过设置的沉淀箱、收集箱和启闭组件的配合使用,雨水通过L型管和三通管进入沉淀箱内,使雨水内的杂质沉淀至斜板的左侧,当沉淀箱内的雨水积聚到一定高度后会通过连接管溢出并进入收集箱内,使收集箱内收集的雨水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当收集箱内部的水缓慢达到浮板的下方时,水会向上推动浮板向上运动,同时浮板带动两侧的L型杆在耳板内滑动,当浮板的底部于矩形孔错开时,多余的雨水会通过矩形孔排出,当收集箱内部的水位停止上升时,浮板的底部与矩形孔的内底壁在同一平面,这样能够使收集箱内多余的水可以自动排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的屋顶一角清障组件剖视结构示意
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的清障组件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的沉淀箱和收集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的收集箱内部的启闭组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房屋主体;101、屋顶;102、围水墙;103、锥形槽;104、漏水孔;2、安装盒;201、转杆;202、涡轮叶;203、L型板;204、铁丝刷、205、透水孔;3、L型管;301、三通管;4、沉淀箱;401、通孔;402、斜板;403、连接管;404、排污管;5、收集箱;501、矩形孔;502、排水管;6、耳板;601、L型杆;602、限位板;603、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包括房屋主体(1)、屋顶(101)和围水墙(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01)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1)的顶部,所述围水墙(102)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1)的上端,且围水墙(102)与屋顶(101)之间围合成导流道,所述导流道的四角处均预留有锥形槽(103),且锥形槽(103)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104),所述漏水孔(104)的内部设置有清障组件,所述房屋主体(1)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沉淀箱(4),所述沉淀箱(4)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的左侧内壁设置有启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障组件包括安装盒(2)、转杆(201)、多个涡轮叶(202)和三个L型板(203),所述转杆(201)的顶端贯穿安装盒(2)的内顶壁并延伸至外部,且转杆(201)通过轴承与安装盒(2)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涡轮叶(202)固定连接在转杆(201)的下端,三个所述L型板(203)的一端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转杆(201)的延伸端,所述安装盒(2)的开口朝下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锥形槽(103)的上表面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涡轮叶(202)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涡轮叶(202)位于漏水孔(104)的内部,且涡轮叶(202)与漏水孔(104)的内壁不接触,三个所述L型板(203)为一体结构,所述L型板(203)另一端并靠近安装盒(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铁丝刷(204),所述铁丝刷(204)与安装盒(2)接触,所述安装盒(2)的下端中部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透水孔(2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01),且通孔(40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孔红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