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96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羧基的聚合物、聚偏氟乙烯聚合物以及制孔剂溶于极性溶剂中,加热并搅拌,得到铸膜液;将铸膜液刮在无纺布上,浸入凝固浴中得到基膜;将基膜浸入羧基活化液中;加入聚阳离子溶液中继续浸泡,取出;浸入聚阴离子溶液中,取出;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喷涂至膜上,得到PVDF抗菌纳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基膜表面的羧基与聚阳离子形成共价键,同时电解质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主客体识别作用,提高了涂覆层间的稳定性,制得的纳滤膜皮层薄,通量高且亲水性好;在分离层间引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使制得的纳滤膜具有抗菌的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滤膜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纳滤膜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具有分离多价离子与一价离子的性能,广泛应用在地表水,自来水净化等水处理领域,但膜生物污染导致其使用寿命短,成本增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3]纳滤膜在使用过程中,水中微生物和细菌会在膜上沉积,并快速形成生物膜阻塞膜孔,造成膜通量下降。目前常用的抗菌方法是将抗菌剂如纳米银粒子,抗菌肽,抗生素,季铵盐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固定在膜上,杀死膜上的细菌,减少膜污染。但细菌长期暴露在具有抗生素的膜附近,会产生耐药性;而无机离子在膜表面的逐渐溶出,会增加新的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层层自组装技术是通过将基底置于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中,以分子间的静电力,氢键,配位键及共价键为驱动力,对基底进行表面修饰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层厚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常用在纳滤膜的制备中。但由于传统的层层自组装得到的纳滤膜分离层容易溶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质量分数,将0.5

3份含羧基的聚合物、14

17份聚偏氟乙烯聚合物以及2

6份制孔剂溶于极性溶剂中,加热至温度60

80℃并搅拌5

8h,得到透明铸膜液,将得到的铸膜液刮在无纺布上,浸入温度20

60℃的凝固浴中得到基膜;步骤二、在室温下,将基膜浸泡羧基活化液中0.5h

3h;步骤三、浸泡后,再将基膜浸入含主体的聚阳离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步骤四、清洗后,再将基膜浸入含客体的聚阴离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步骤五、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溶解于50%乙醇水溶液中,然后喷涂至基膜上;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五,得到PVDF抗菌纳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在无纺布上的刮膜厚度为0.3

0.4μm,基膜取出后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2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含羧基的聚合物选自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量为1000

10000D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制孔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层自组装主客体识别的PVDF抗菌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极性溶剂选自N,N

二甲基乙酰胺、N,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园园秦青青雷婷秦舒浩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