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729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包括第一闸墩、第二闸墩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形状为拱形,所述底板的两端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板中间位置的高度;所述底板底端设有条形基础,且所述底板最低点与所述条形基础间留有间距,所述条形基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的底部连接,所述条形基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的底部连接。该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增强了反拱底板水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了其工程的安全性;降低了反拱底板水闸对闸址地质的要求,从而使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增强;该反拱底板水闸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

技术介绍

[0002]水闸是一种常见的水工建筑物形式,目前水闸一般为平底板结构,但也有反拱底板形式的水闸。反拱形式水闸的底板可以做得更薄,而且可少配钢筋,因此可显著节省投资,然而采用反拱底板形式水闸的工程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反拱底板对结构变形比较敏感,尤其是闸墩的不均匀沉降和转角,闸墩微小的变形可能导致底板内力激增,而产生破坏。这个特点说明反拱底板水闸对闸址处地质条件要求高,不仅要求地基具有低压缩性,而且还要求具有均匀性,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这就限制了反拱底板水闸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该反拱底板水闸自身具有高稳定性,可克服不良地质条件,对地质要求低,可推广性强,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包括第一闸墩、第二闸墩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形状为拱形,所述底板的两端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板中间位置的高度;
[0005]所述底板底端设有条形基础,且所述底板最低点与所述条形基础间留有间距,所述条形基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的底部连接,所述条形基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的底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间距大于5cm。
[0007]优选的,所述条形基础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闸墩顶端和所述第二闸墩顶端间连接有工作便桥。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便桥与所述第一闸墩、第二闸墩间固定连接,所述条形基础与所述第一闸墩、第二闸墩间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条形基础底端设有桩基础,所述桩基础为多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杆。
[0011]本技术提供的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通过在底板底端设置条形基础,即相邻的两闸墩间的底板均位于同一条形基础上,这可限制相邻闸墩的不均匀沉降,对底板有利,增强了反拱底板水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了其工程的安全性;降低了反拱底板水闸对闸址地质的要求,从而使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增强;该反拱底板水闸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水闸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水闸结构侧视图;
[0014]图3是带桩基础的水闸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带桩基础的水闸结构侧视图;
[0016]图中:反拱底板1、第一闸墩21、第二闸墩22、工作便桥3、条形基础4、桩基础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参见图1至图4,包括第一闸墩21、第二闸墩22和底板1,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形状为拱形,所述底板的两端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板中间位置的高度;所述底板底端设有条形基础4,且所述底板最低点与所述条形基础间留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5cm,这是为了防止条形基础改变反拱底板的受力状态,使反拱底板可充分发挥其反拱结构的受力优势;所述条形基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的底部连接,所述条形基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的底部连接。即相邻的两闸墩间的底板均位于同一条形基础上,作为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所述条形基础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这可限制相邻闸墩的不均匀沉降,对底板有利,增加底板水闸的稳定性。
[0019]所述第一闸墩顶端和所述第二闸墩顶端间垂直连接有工作便桥3,且所述工作便桥与所述第一闸墩、第二闸墩间固定连接,提高了工作便桥与第一闸墩、第二闸墩间连接的结构强度;所述条形基础与所述第一闸墩、第二闸墩间固定连接,这可限制第一闸墩21、第二闸墩22发生转角变形,对底板1有利,进一步增加反拱底板水闸的结构强度;工作便桥、条形基础分别与第一闸墩、第二闸墩间采用固定连接,使得反拱底板水闸形成一个固定框架,极大限制了相邻闸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和转角变位,这使得反拱底板水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20]所述条形基础4底端设有桩基础5,所述桩基础5为多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杆。当闸址地基下部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可在条形基础4下布设桩基础5,桩基础5需穿过软弱下卧层到达符合固定桩基础的好土层,这样就可避免软弱下卧层对闸室安全的威胁。可在水闸上下游各设置一个条形基础,当然也可在闸室底部设置多个条形基础,条形基础越多,结构稳定性越强。但从保证结构安全角度,至少在水闸上下游各设置一个条形基础。
[0021]本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的具体施工方式为:
[0022]Step1、开挖基坑至闸底高程处;
[0023]Step2、垂直水流方向在水闸上下游浇筑条形基础,若闸址处存在软弱下卧层,则在浇筑条形基础前,应先在条形基础位置布设桩基础;
[0024]Step3、同步浇筑所有闸墩至设计标高,避免施工期闸墩高度不均匀发生沉降的情形;
[0025]Step4、浇筑闸上工作便桥及其他建筑结构;
[0026]Step5、浇筑反拱底板。
[0027]上述步骤中将反拱底板的浇筑放在最后一步,因为反拱底板对变形敏感,避免施工期可能对反拱底板造成的不利影响。
[0028]综合上述,本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具有如下优点:
[0029]1、增强了反拱底板水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了其工程的安全性;
[0030]2、降低了反拱底板水闸对闸址地质的要求,从而使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增强;
[0031]3、该反拱底板水闸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第一、第二等词语只是用于名称的区分,不是对技术术语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包括第一闸墩(21)、第二闸墩(22)和底板(1),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形状为拱形,所述底板的两端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板中间位置的高度;所述底板底端设有条形基础(4),且所述底板最低点与所述条形基础间留有间距,所述条形基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墩的底部连接,所述条形基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墩的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拱底板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大于5cm。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津磊沈昊孙猛赵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