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67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属于分离和检测显色培养基组件技术领域。该显色培养基,包括:培养基本体和上盖,所述培养基本体的上环形壁面上设有外螺纹和上盖的下环形壁面的内螺纹配合使用;所述上盖上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显色培养基还包括:底座,所述培养基本体固定在底座上底面中部,所述上底面圆周外围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均设有第二透气膜,所述底座侧面设有第二外螺纹;以及外罩,所述外罩为圆柱体,并套置在所述培养基本体、上盖和底座上,所述内侧底部设有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使用。该显色培养基在检测沙门氏菌的过程中,通入氧气且不容易造成污染的培养基,使检测结果更加直观。更加直观。更加直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和检测显色培养基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

技术介绍

[0002]沙门氏菌是一类菌型繁多、对人类和动物有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肠道腹泻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属于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显色培养基法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快速分离检测致病菌的方法。它根据不同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的特异性的酶,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底物和指示剂,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不同颜色,直接观察菌落颜色来检测是否有目标菌株。这种技术将传统的致病菌分离与生化反应鉴定有机的结合起来,且检测结果直观,因此显色培养基技术正成为目前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主流技术。
[0003]现阶段沙门显色培养基特异性底物的选择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辛酸脂+β

葡萄糖苷底物和辛酸脂+β

半乳糖苷底物,两者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第一类多用于食品中筛查沙门氏菌使用。虽然绝大多数沙门氏菌为β

葡萄糖苷阴性,但也有极少部分沙门氏菌可分解β

葡萄糖苷底物,如鼠伤寒沙门氏菌CMCC50115在这一类沙门显色培养基显现假阴性造成漏检现象。而第二类多用于临床筛选沙门氏菌,对于乳糖阳性的沙门氏菌,如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容易造成漏检显现假阴性。目前并没有一种显色培养基可分离出所有的沙门氏菌。除此之外,微生物培养的工作前期需要配置培养基及严格灭菌,后期在灭菌消毒后还要洗刷器皿。相关工作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关于该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201921996256.7,名称为:一种分离和筛选沙门氏菌的即用型分格显色平板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和筛选沙门氏菌的即用型分格显色平板,由平皿盖(1)、分格平皿(2)、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A(3)和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B(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格平皿(2)为二分格
……
。”该技术解决了现有工作中沙门氏菌漏检、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但没有考虑到沙门氏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即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无氧时仅维持生存。故在研究兼性厌氧菌时,可根据所需选择通氧量以获得相应结果。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不繁殖,所以若提高兼性厌氧菌的生长量应通入适量的氧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能够在检测沙门氏菌的过程中,通入氧气且不容易造成污染的培养基,增加鉴别效率,并使检测结果更加直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包括:培养基本体和上盖,所述培养
基本体包括底面和上环形壁面,所述上盖包括顶面和下环形壁面,所述培养基本体的上环形壁面上设有外螺纹和上盖的下环形壁面的内螺纹配合使用;
[0007]所述上盖上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膜;
[0008]所述显色培养基还包括:
[0009]底座,所述底座呈扁平状圆柱体,所述底座上底面面积大于所培养基本体底面,且所述培养基本体固定在底座上底面中部,所述底座内部中空,且为倒置的半封闭体,所述上底面圆周外围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均设有第二透气膜,所述底座侧面设有第二外螺纹;
[0010]外罩,所述外罩为圆柱体,并套置在所述培养基本体、上盖和底座上,所述内侧底部设有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使用,所述外罩高度大于所述培养基本体、上盖和底座的整体高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本体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培养基本体内,将其分为两等分培育空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板高度低于所述培养基本体高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显色培养基还包括: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底面下方,所述支腿与所述上底面的透气孔位置交叉布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通过设置将底座和外罩,使得在检测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底部的透气孔经透气膜进入向上进入培养基本体中,该空气流动路径不容易造成污染,并增加鉴别效率,并使检测结果更加直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该培养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该培养基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该培养基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培养基主体正视图。
[0020]图中,
[0021]1、培养基本体;2、上盖;3、底座;4、外罩;5、支腿;
[0022]101、外螺纹;102、隔板;
[0023]201、第一透气膜;
[0024]301、第二外螺纹;302、第二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
案的不当限定。
[0026]参见图1

4,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包括:培养基本体1和上盖2,所述培养基本体1包括底面和上环形壁面,所述上盖2包括顶面和下环形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本体1的上环形壁面上设有外螺纹101和上盖2的下环形壁面的内螺纹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本体1还包括:隔板102,所述隔板102固定在所述培养基本体1内,将其分为两等分培育空间;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102高度低于所述培养基本体1高度。
[0027]所述上盖2上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膜201;所述第一透气膜201内均匀分布有0.1

1.0微米的微孔。
[0028]所述显色培养基还包括:
[0029]底座3,所述底座3呈扁平状圆柱体,所述底座3上底面面积大于所培养基本体1底面,且所述培养基本体1固定在底座3上底面中部,所述底座3内部中空,且为倒置的半封闭体,所述上底面圆周外围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均设有第二透气膜302,所述第二透气膜302内均匀分布有0.1

1.0微米的微孔。,所述底座3侧面设有第二外螺纹301;
[0030]外罩4,所述外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沙门氏菌的显色培养基,包括:培养基本体(1)和上盖(2),所述培养基本体(1)包括底面和上环形壁面,所述上盖(2)包括顶面和下环形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本体(1)的上环形壁面上设有外螺纹(101)和上盖(2)的下环形壁面的内螺纹配合使用;所述上盖(2)上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膜(201);所述显色培养基还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呈扁平状圆柱体,所述底座(3)上底面面积大于所培养基本体(1)底面,且所述培养基本体(1)固定在底座(3)上底面中部,所述底座(3)内部中空,且为倒置的半封闭体,所述上底面圆周外围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均设有第二透气膜(302),所述底座(3)侧面设有第二外螺纹(301);外罩(4),所述外罩(4)为圆柱体,并套置在所述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松岩张淑莹朱洪涛王晓龙万春梅邱阔达姜晓娟崔轶王珺臧科研常帅魏星阮洪玲王树森刘晔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