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61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8
蓄电设备具备:电极组,包含第1电极和第2电极;壳体,容纳电极组并且具有开口;和封口体,将壳体的开口堵塞,壳体具有:筒部、与筒部的一个端部连续的弯曲部、将筒部的另一个端部封闭的底部,弯曲部具有:开口缘部、与开口缘部连续并且处于在筒部的径向比开口缘部更靠外侧的铆接部、与铆接部连续的凹陷为向筒部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槽部,封口体具有:封口板,具有导电性;和绝缘性的衬垫,在封口板与铆接部的面向槽部的区域之间、以及封口板与槽部的内表面之间被压缩,壳体与第1电极电连接,封口板与第2电极电连接,开口缘部与衬垫不抵接。开口缘部与衬垫不抵接。开口缘部与衬垫不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蓄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车辆、电子设备等的驱动源,蓄电设备被广泛利用。一般地蓄电设备具备:壳体,容纳包含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电极组并且具有开口;和封口体,堵塞壳体的开口。在第1电极与壳体电连接的情况下,第2电极被设置于封口体,与电绝缘于壳体的端子部连接。
[0003]在将多个蓄电设备模块化的情况下,从使集电构造简略化的观点出发,期望在蓄电设备的开口侧配置与第1电极电连接的第1集电构件和与第2电极电连接的第2集电构件。该情况下,期望在壳体的开口缘部焊接第1集电构件并且在封口体的端子部焊接第2集电构件。
[0004]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二次电池,已知一种圆筒形电池,具备:电极体、圆筒状的外装罐、和隔着衬垫而铆接固定于外装罐的开口部的封口体,该封口体与衬垫铆接固定。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5774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壳体的开口缘部隔着衬垫而与封口盖的外周部铆接,因此开口缘部被按压于衬垫,与衬垫紧贴。在这样的构造中,若在壳体的开口缘部焊接第1集电构件,则担心衬垫由于焊接的热量而劣化。并且,若衬垫劣化,则基于铆接的密闭性可能降低。
[0010]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蓄电设备的封口体具备的衬垫的劣化。
[0011]‑
解决课题的手段<br/>‑
[0012]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蓄电设备,具备:电极组,包含第1电极和第2电极;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并且具有开口;和封口体,将所述壳体的开口堵塞,所述壳体具有:筒部、与所述筒部的一个端部连续的弯曲部、将所述筒部的另一个端部封闭的底部,所述弯曲部具有:开口缘部、与所述开口缘部连续并且处于在筒部的径向比所述开口缘部更靠外侧的铆接部、与所述铆接部连续的凹陷为向所述筒部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槽部,所述封口体具有:封口板,具有导电性;和绝缘性的衬垫,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铆接部的面向所述槽部的区域之间、以及所述封口板与所述槽部的内表面之间被压缩,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所述封口板与所述第2电极电连接,所述开口缘部未抵接于所述衬垫。
[0013]‑
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公开,在壳体的铆接部之中未与衬垫抵接的部分能够与集电构件接合,因此能够提供封口体所具备的衬垫的劣化被抑制的蓄电设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的剖视图。
[0016]图2是表示图1的蓄电设备的壳体的加工前的构造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对赋予给封口体所具备的衬垫的热量的影响进行说明的图。
[0018]图4A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设备的制造工艺的第1工序的图。
[0019]图4B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2工序的图。
[0020]图4C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3工序的图。
[0021]图4D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4工序的图。
[0022]图4E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5工序的图。
[0023]图4F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6工序的图。
[0024]图4G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7工序的图。
[0025]图4H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8工序的图。
[0026]图4I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9工序的图。
[0027]图4J是表示该制造工艺的第10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公开的一侧面所涉及的蓄电设备具备:电极组,包含第1电极和第2电极;壳体,容纳电极组并且具有开口;和封口体,将壳体的开口堵塞。壳体具有:筒部、与筒部的一个端部连续的弯曲部、将筒部的另一个端部封闭的底部。弯曲部具有:开口缘部、与开口缘部连续并且处于在筒部的径向比开口缘部更靠外侧的铆接部、与铆接部连续的凹陷为向筒部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槽部。封口体具有:封口板,具有导电性;和绝缘性的衬垫,在封口板与铆接部的面向槽部的区域之间、以及封口板与槽部的内表面之间被压缩。壳体与第1电极电连接。封口板与第2电极电连接,开口缘部与衬垫不抵接。壳体例如也可以由金属构成。构成壳体的金属也可以包含铝、铜、铁、不锈钢、镍或将这些金属组合的合金等。
[0029]由于开口缘部与衬垫不抵接,因此即使在开口缘部焊接第1集电构件的情况下,焊接的热量也难以传导至衬垫,因此可抑制衬垫的劣化。例如,在开口缘部的外侧面,焊接从第1集电构件导出并具有与第1电极相同的极性的第1集电引线。另一方面,在封口板的外侧面,焊接从第2集电构件导出并具有与第2电极相同的极性的第2集电引线。衬垫的材料的例子中,包含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全氟烷氧基烷烃(PFA)以及聚醚醚酮(PEEK)等。
[0030]也可以在开口缘部与铆接部的边界形成有台阶,以使得筒部的轴向上的开口缘部与槽部的距离D1比轴向上的铆接部与槽部的距离D2大。这里,距离D1是轴向上的开口缘部与槽部的最短距离,距离D2是轴向上的铆接部与槽部的最短距离。作为D1以及D2的基准的槽部的高度是槽部的最深的部分(最接近于筒部的轴的部分)的高度。通过设为D1>D2,焊接的热量更加难以传导至衬垫,因此可进一步抑制衬垫的劣化。
[0031]为了容易设为D1>D2,弯曲部也可以在开口缘部与铆接部的边界,具有朝向与铆接部的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1弯曲部。这种第1弯曲部能够在形成铆接部之前,容易形成于壳体。衬垫通过第1弯曲部而被最大地压缩。换言之,通过形成第1弯曲部,容易提高基于铆接部的衬垫的压缩率。另外,在本公开的蓄电设备中,第1弯曲部也可以不对衬垫最强
地进行压缩。也可以在铆接部形成平坦部,该平坦部将衬垫最强地压缩。也可以在蓄电设备的径向,越朝向外侧越向下的倾斜面最强地将衬垫压缩。
[0032]也可以在第1弯曲部与开口缘部的最端部之间,具有朝向与铆接部的弯曲方向相同的一侧的第2弯曲部。通过设置第2弯曲部,开口缘部的最端部不会向在筒部的轴向远离封口体的方向过度地突出。此外,通过控制第2弯曲部的内角的大小,能够使开口缘部与筒部的径向所成的角度接近于0
°
。即,能够在开口缘部,设置沿着筒部的径向的平坦部。这种平坦部使与第1集电构件的焊接容易。在开口缘部的平坦部的外侧面,能够容易地焊接从第1集电构件导出并具有与第1电极相同的极性的第1集电引线。
[0033]开口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具有比铆接部薄的薄壁部。也可以在弯曲部的朝向衬垫的面,形成包含薄壁部而划定的切口。在该结构中,也在薄壁部与衬垫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得与开口缘部从铆接部弯曲的情况相同。该间隙抑制在薄壁部与集电构件接合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衬垫。此外,若形成薄壁部,则即使铆接部、开口缘部不向壳体的外侧弯曲,也能够在衬垫与开口缘部之间形成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设备,具备:电极组,包含第1电极和第2电极;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并且具有开口;和封口体,将所述壳体的开口堵塞,所述壳体具有:筒部、与所述筒部的一个端部连续的弯曲部、以及将所述筒部的另一个端部封闭的底部,所述弯曲部具有:开口缘部、与所述开口缘部连续并且处于在筒部的径向比所述开口缘部更靠外侧的铆接部、以及与所述铆接部连续且凹陷为向所述筒部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槽部,所述封口体具有:封口板,具有导电性;和绝缘性的衬垫,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铆接部的面向所述槽部的区域之间、以及所述封口板与所述槽部的内表面之间被压缩,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所述封口板与所述第2电极电连接,所述开口缘部未抵接于所述衬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其中,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开口缘部与所述铆接部的边界形成有台阶,以使得所述筒部的轴向上的所述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司真也冈村祥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