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片和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片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10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片(1),其具有第一纤维片(11)、第二纤维片(12)和配置在这两个纤维片(11、12)之间的吸水性聚合物(13),两纤维片(11、12)通过粘接剂(15)被接合。吸收性片(1)在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13)的区域中,吸水性聚合物(13)以观察不到宏观上能够看到的间隙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区域中,具有两纤维片(11、12)不隔着吸水性聚合物(13)而仅通过粘接剂(15)直接接合的部位(17)。直接接合的部位(17)。直接接合的部位(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片和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片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性片和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片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提高液体吸收性为目的,开发了在两个片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片状物和具有该片状物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三层结构的吸水性耐水性片,该三层结构由具有至少150mmH2O以上的耐水性的疏水性无纺布;具有水分扩散性的亲水性片;和存在于上述疏水性无纺布与上述亲水性片之间的、平均粒径为500μm以下的SAP颗粒形成的SAP层构成。
[000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吸水片构成体,其具有包含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而形成的吸收层被无纺布从该吸收层的上方和下方夹持的结构,并且该吸水片构成体中,该吸水性树脂的含量为100~1000g/m2,该吸水性树脂的质量平均粒径为50~800μm,且该吸水性树脂的粒径速度指数为0.12秒/μm以下,吸水片构成体的剥离强度为0.05~3.0N/7cm。
[0004]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透液性正面片与不透液性背面片之间存在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上述吸收体包括:由纸浆和高吸水性聚合物形成的上层吸收体;和与上述上层吸收体的非肌肤侧相邻地配置、并且在2个片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下层吸收体,在上述上层吸收体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并且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抵接面侧,形成有使上述透液性正面片向上述开口凹陷而成的凹槽。
[0005]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收性物品,其在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与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之间具有吸收垫,该吸收垫包括含有吸水性树脂粉末而不含纸浆纤维的片状吸水层。另外,在该文献中还公开了在片状吸水层中,在无纺布片之间,包含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多个吸水性树脂粉末存在区域与吸水性树脂粉末非存在区域相邻地形成。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325799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US 2012/328861 A1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

50987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US 2007/093164 A1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片,其具有第一纤维片、第二纤维片和配置在这两个纤维片之间的吸水性聚合物。
[0014]本实施方式中的两纤维片通过粘接剂被接合。
[0015]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吸收性片在配置有上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区域中,该吸水性聚合物以观察不到在宏观上能够看到的间隙的方式配置。
[0016]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吸收性片在上述区域中,具有两纤维片不隔着上述吸水性聚合物而仅通过上述粘接剂直接接合的部位。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上述吸收性片的吸收性物品。
[0018]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述吸收性片的制造方法。
[0019]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制造方法中,在第一纤维片的一个面和第二纤维片的一个面分别涂敷上述粘接剂,在第二纤维片中的上述粘接剂的涂敷面散布上述吸水性聚合物。
[0020]然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以上述各纤维片的上述粘接剂的涂敷面彼此相对的方式使上述各纤维片重叠。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4是表示在吸收性片的制造中使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上述专利文献1至3中所记载的在两个片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片状物,为了防止吸水性聚合物的不希望的移动或不均匀分布,有时将吸水性聚合物强力地夹在两个片间,或者牢固地接合在两个片间。在该情况下,吸水性聚合物在吸收液体时不能充分地膨润,其结果是,导致液体的吸收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将吸水性聚合物较弱地夹入两个片间,或者较弱地接合在两个片间,则吸水性聚合物在片的面方向上会发生不希望的移动,或者发生不均匀分布,因此不能发挥作为目的的液体的吸收性能,其结果是,可能发生被排泄的液体的漏液,或者向穿用者的肌肤侧的返液等不良影响。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至3所记载的技术中没有任何研究,期望得到改善。
[0026]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中,不包含吸水性聚合物的区域以宏观上能够看到的状态形成,因此在该区域中吸水性聚合物会发生不希望的移动或者不均匀分布。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发挥出作为目标的液体的吸收性能,而且在吸水性聚合物膨润后也容易产生凹凸,对使用者造成不适感。另外在该文献中也公开有不包含吸水性聚合物的区域被熔接的技术,在该情况下,由于不能确保吸水性聚合物充分膨润的空间,因此导致液体的吸收性能降低。
[0027]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中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片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图所示的吸收性片1包括第一纤维片11、第二纤维片12、配置在两纤维片11、12之间的吸水性聚合物13的多个颗粒。第一纤维片11和第二纤维片12通过粘接剂15相互接合。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粘接剂15分别配置在各纤维片11、12中的与吸水性聚合物13相对的面。在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纤维片11和第二纤维片12的外表面均不存在粘接剂15或其它部件,但如后文所述,并不妨碍纤维交络层或吸收性物品的构成部件等其它部件配置在各纤维片11、12的外表面。
[0028]吸收性片1在其俯视时,在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13的区域中,吸水性聚合物13以观察不到在宏观上能够看到的间隙的方式配置。“观察不到在宏观上能够看到的间隙”是指,
用肉眼看散布有吸水性聚合物13的区域时,吸水性聚合物13以整面地覆盖纤维片的一个面的方式配置,但在微观上看该区域时,允许非有意地形成有吸水性聚合物13彼此之间的空隙的意思。该空隙为大概10~1000μm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散布有吸水性聚合物13的区域中微观上可观察的吸水性聚合物13彼此之间的空隙也称为“微观空隙”。
[0029]在散布有吸水性聚合物13的区域中,具有第一纤维片11和第二纤维片12不隔着吸水性聚合物13而通过粘接剂15直接接合的部位17(以下也将其简单称为“直接接合部位17”。)。直接接合部位17分别形成在上述微观的空隙中。直接接合部位17在将其在片厚度方向上剖视时,粘接剂15成为柱状将两纤维片11、12彼此直接接合。另外,如图2所示,直接接合部位17在将吸收性片1在片平面方向上看时,呈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散点状地形成有多个。通过形成直接接合部位17,能够使吸水性聚合物13保持在吸收性片1的规定的位置,并且能够使吸水性聚合物13的液体吸收性充分地发挥。直接接合部位17例如如后文所述,能够通过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性片,其包括第一纤维片、第二纤维片和配置在这两个纤维片之间的吸水性聚合物,两纤维片通过粘接剂接合,所述吸收性片的特征在于:在配置有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区域中,该吸水性聚合物以观察不到在宏观上能够看到的间隙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区域中,具有两纤维片不隔着所述吸水性聚合物而通过所述粘接剂直接接合的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具有伸缩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两纤维片不隔着所述吸水性聚合物而通过所述粘接剂直接接合的部位、和所述两纤维片隔着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通过所述粘接剂接合的部位。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纤维片不隔着所述吸水性聚合物而通过所述粘接剂直接接合的部位在片平面方向上看时,呈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散点状地形成有多个。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在所述各纤维片的与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相对的面、和构成所述各纤维片的纤维间的空隙中分别存在。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为橡胶类粘接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类粘接剂为苯乙烯类粘接剂。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为热熔粘接剂。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通过粘弹性测量获得的所述粘接剂的松弛时间在50℃时为1秒以上。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通过粘弹性测量获得的所述粘接剂的松弛时间在50℃时为2秒以上。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在25℃时的储能模量G

为10000Pa以上,在25℃时的损耗模量G

为10000Pa以上。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在所述各纤维片的与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相对的面、和构成所述各纤维片的纤维间的空隙中分别存在。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第二纤维片中的所述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大于第一纤维片中的所述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在涂敷有所述粘接剂的部位中,第一纤维片中的该粘接剂的第一克重高于第二纤维片中的该粘接剂的第二克重。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克重与第二克重的合计为500g/m2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克重与第二克重的合计为1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克重为20g/m2以上且400g/m2以下。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第二克重为2g/m2以上且30g/m2以下。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纤维片的与第二纤维片的接合区域中,所述粘接剂以具有非涂敷部的方式不连续地涂敷,在第二纤维片的与第一纤维片的接合区域的整个区域中,所述粘接剂没有间隙地连续地涂敷,将第一纤维片的所述粘接剂的非存在面作为受液面使用。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纤维片的面上存在的所述粘接剂的厚度比在第二纤维片的面上存在的所述粘接剂的厚度厚。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纤维片的面上存在的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纤维片的面上存在的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干燥状态下的所述两纤维片间的剥离强度为0.1N/25mm以上且5N/25mm以下。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干燥状态下的所述两纤维片间的剥离强度为0.2N/25mm以上且3N/25mm以下。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片,其特征在于:在生理盐水中浸渍了30分钟时的厚度变化为2mm以上,并且,在将浸渍后的两纤维片间剥离时,两纤维片间被接合的部位在每1cm2存在1个以上。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藏前亮太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