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成臭氧的放电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09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6
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具有被非导电平坦间隔板分隔的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在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内配合有与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的电极板。与第二电极基板和间隔板紧密接触的电介质板与间隔板的内边缘和电极板一起帮助界定气体放电室。围绕中央开口在间隔板的两个侧面上的、远离间隔板的内边缘移位的垫片确保了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垫片确保了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垫片确保了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生成臭氧的放电单元
[0001]专利技术背景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电单元(electrical discharge cell),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生成臭氧的放电单元。
[0003]针对臭氧有许多应用,包括废物和水的处理、消毒、清洁、除臭、杀虫和杀菌。因此,许多臭氧生成系统非常大,诸如用于城市废物和水处理厂的系统,而其他臭氧生成系统则较小,诸如用于小型工业和家庭应用的系统。
[0004]在典型的臭氧生成系统中,进气源通过流量控制器将进气供应到臭氧生成单元(ozone generation cell)。除氧气之外,进气可以是环境空气或氧富集的空气(oxygen

concentrated air)。电源为单元提供能量以生成臭氧来用于应用过程。
[0005]臭氧生成单元可以以多种方式操作,包括使用放电(也被称为电晕放电)对氧进行电离以产生臭氧。本专利技术在其臭氧生成单元中使用这样的放电。但是关于臭氧及其生成存在很多问题。臭氧是高度腐蚀性的,这导致在抗臭氧的材料的选择和这样的材料的成本方面的问题。生成单元中被腐蚀的元件需要偶尔更换。因此,任何臭氧生成单元都应当是可容易地修复的,和/或被腐蚀的元件应当是可容易地更换的。生成单元还应当被设计成用于以相对低的成本最佳地产生臭氧。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了这些问题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该臭氧生成单元具有相对低成本的部件,这些部件易于组装和拆卸,以用于简单地更换部件和修复单元。单元的放电室被设计成用于高的臭氧输出。
[0007]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具有: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间隔板具有界定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接触,电极板配合在间隔板的中央开口内;电介质板,其与第二电极基板和间隔板接触,由电介质板、间隔板的内边缘和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以及垫片,其围绕中央开口在间隔板的两个侧面上,远离间隔板的内边缘移位,由此垫片确保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减少在放电室中的等离子体和臭氧的暴露。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具有: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间隔板具有界定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电极板配合在间隔板的中央开口内;电介质板,其与第二电极基板和间隔板紧密接触,由电介质板、间隔板的内边缘和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以及垫片,其围绕中央开口在间隔板的两个侧面上,以确保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其中,间隔板具有第一预定厚度,电极板具有第二预定厚度,电介质板具有第三预定厚度,并且在第一预定厚度与第二预定厚度及第三预定厚度之和之间的差与间隔板的内边缘一起产生放电室。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具有: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间隔板具有界定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电极板配合在间隔板的中央开口内,其中电极板包括阳极化铝;电介质板,其与第二电极基板和间隔板紧密接触,由电介质板、间隔板的内边缘和电极
板界定气体放电室;以及垫片,其围绕中央开口在间隔板的两个侧面上,远离间隔板的内边缘移位,由此垫片确保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减少在放电室中的臭氧的暴露。阳极化铝电极板优选地被注入有PTFE。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具有:非导电的平坦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间隔板具有界定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平坦电极板,其与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电极板配合在间隔板的中央开口内;平坦电介质板,其与第二电极基板和间隔板紧密接触,由电介质板、间隔板的内边缘和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垫片,其围绕中央开口在间隔板的两个侧面上,远离间隔板的内边缘移位,由此垫片确保对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减少在放电室中的臭氧的暴露;以及夹紧装置,其通过间隔板接合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的周边;由此平坦间隔板、平坦电极板、平坦电介质板和垫片以最小的变形在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之间被结合在一起。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具有: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间隔板具有界定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第一电极基板的表面紧密接触,电极板配合在间隔板的中央开口内;电介质板,其与第二电极基板和间隔板紧密接触,由电介质板、间隔板的内边缘和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气体放电室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在两个相对的端部处,中央开口的内边缘与电极板移位;以及通道,其在气体放电室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每一个处沿着第一电极基板的表面,通道穿过第一电极基板连接到气体输入端和气体输出端,通道通过在两个相对的端部处中央开口的内边缘与电极板的移位而暴露于气体放电室;由此通道形成用于气体输入到气体放电室和从气体放电室输出的歧管。
[0013]在考虑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整个附图中表示相同的特征。
[0014]附图简述
[001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组装的臭氧生成电晕放电单元的透视图。
[0016]图2A是图1的组装的臭氧生成电晕放电单元在平行于冷却翅片(cooling fin)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2B是图1的组装的臭氧生成电晕放电单元在垂直于冷却翅片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0017]图3是图1的臭氧生成电晕放电单元在垂直于冷却翅片的方向上的分解侧视图。
[0018]图4是图1的臭氧生成电晕放电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0019]图5A是图1的臭氧生成单元的间隔板元件的一个角部的详细俯视图;
[0020]图5B是图5A的间隔板的仰视图。
[0021]图6A是图1的臭氧生成单元的放电室的详细横截面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放电室的详细横截面俯视图。
[0022]图7A表示组装的图1的单元的紧固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并且图7B表示组装的图1的单元的基板电极和间隔板的端部的详细横截面侧视图。
[0023]应当理解的是,附图是代表性的以用于启发读者,并且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24]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
[0025]在图1中图示了组装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10的透视图。单元10具有在平坦的、非导电间隔板14的任一侧面上的顶部散热器和顶部电极基板11以及底部散热器和底部电极基
板16。间隔板14由优选地聚碳酸酯或其他合适的塑料形成。每个基板11和16具有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具有面向间隔板14的平坦表面以及在平坦表面的相对侧上的冷却翅片12。在操作期间,空气被吹过单元10并且冷却翅片12降低单元10的温度。电极基板11和16连接到电源,该电源在板11、16之间提供高交流电压电势。绝缘间隔板14的厚度防止在板11、16之间导电。应当注意的是,参照附图的措词“顶部”和“底部”是为了读者的益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包括: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所述间隔板具有界定所述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所述电极板配合在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中央开口内;电介质板,其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和所述间隔板紧密接触,由所述电介质板、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和所述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以及垫片,其围绕所述中央开口在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两个侧面上,远离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移位,由此所述垫片确保对所述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减少在所述放电室中的臭氧的暴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垫片包括O形环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围绕所述中央开口在所述间隔板的两个侧面中,远离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移位,以接纳所述O形环垫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垫片包括弹性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垫片包括FKM(含氟弹性体)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间隔板包括聚碳酸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注入有PTFE(聚四氟乙烯)的阳极化铝。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阳极氧化铝。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高铬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结合到导电载体的阳极化铝。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包括铝。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间隔板具有第一预定厚度,所述电极板具有第二预定厚度,所述电介质板具有第三预定厚度,并且在所述第一预定厚度与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及所述第三预定厚度之和之间的差与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一起产生所述放电室。13.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包括: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所述间隔板具有界定所述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所述电极板配合在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中央开口内;电介质板,其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和所述间隔板紧密接触,由所述电介质板、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和所述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以及垫片,其围绕所述中央开口在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两个侧面上,以确保对所述放电室的气体密封;
其中所述间隔板具有第一预定厚度,所述电极板具有第二预定厚度,所述电介质板具有第三预定厚度,并且在所述第一预定厚度与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及所述第三预定厚度之和之间的差与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一起产生所述放电室。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预定厚度与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及所述第三预定厚度之和之间的差在10
×
10
‑3英寸至30
×
10
‑3英寸的范围内。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间隔板包括聚碳酸酯。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注入有PTFE(聚四氟乙烯)的阳极化铝。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包括铝。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垫片包括弹性材料。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垫片包括FKM(含氟弹性体)材料。20.一种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包括:非导电间隔板,其分隔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所述间隔板具有界定所述间隔板中的中央开口的两个侧面和内边缘;电极板,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紧密接触,所述电极板配合在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中央开口内,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注入有PTFE(聚四氟乙烯)的阳极化铝;电介质板,其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和所述间隔板紧密接触,由所述电介质板、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和所述电极板界定气体放电室;以及垫片,其围绕所述中央开口在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两个侧面上,远离所述间隔板的所述内边缘移位,由此所述垫片确保对所述放电室的气体密封,减少在所述放电室中的臭氧的暴露。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间隔板包括聚碳酸酯。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包括铝。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放电臭氧生成单元,其中,所述垫片包括弹性材料。2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菲利普
申请(专利权)人:懿华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