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拼接屏技术

技术编号:343778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4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拼接屏。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包括驱动线和数据线,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触控行电极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连接至少一个行辅助电极,以通过行辅助电极实现每行触控行电极之间串联;触控列电极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连接至少一个列辅助电极,以通过列辅助电极实现每列触控列电极之间串联,该触控显示面板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电阻电容延迟,减弱电阻电容延迟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确度和灵敏度,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满足大尺寸显示屏或拼接屏的显示需求。满足大尺寸显示屏或拼接屏的显示需求。满足大尺寸显示屏或拼接屏的显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拼接屏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拼接屏。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
,触控显示面板作为一种新的输入装置已经在很多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以与显示面板的集成方式分类,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内嵌式(In Cell)、外挂式(Add on)和On Cell三种形式,其中,内嵌式(In Cell)是指将触控面板功能单元嵌入到阵列基板中;On Cell指的是将触控功能单元嵌入到彩膜基板和偏振片之间。如图1所示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感应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其中,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行电极110和列电极120,行电极110和列电极120均采用依次串联的菱形图案来实现,其中,相邻的行电极110或列电极120通过设置在行电极110或列电极120上的搭桥130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到触控显示面板100时,行电极110或列电极120的耦合电容大小会发生改变,从而通过定位及识别算法,可确定触控显示面板100中被触控到的行电极110和列电极120的信息,进而实现触控功能。
[0004]目前,显示屏产品日趋多样化,如Micro LED和Mini LED显示屏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icro LED和Mini LED显示屏与以往的显示面板(如LCD)有很大不同,例如:显示面板的尺寸进一步增大,因此,对触控显示面板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Micro LED和Mini LED显示屏而言,显示屏的尺寸更大,子像素尺寸更大,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的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进一步增大,严重影响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效果,例如触控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拼接屏,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0008]基板;
[0009]在基板上形成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驱动线和数据线,还包括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其中,
[0010]所述触控行电极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连接至少一个行辅助电极,以通过所述行辅助电极实现每行触控行电极之间串联;所述触控列电极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连接至少一个列辅助电极,以通过列辅助电极实现每列触控列电极之间串联。
[0011]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设置行辅助电极实现每行触控行电极串联的触控行电极以及通过列辅助电极实现每列触控列电极串联,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电阻
电容延迟(RCDelay),减弱电阻电容延迟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确度和灵敏度,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满足大尺寸显示屏或拼接屏的显示需求。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辅助电极与所述驱动线同层设置,所述列辅助电极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0013]该实现方式通过将行辅助电极和驱动线同层设置,列辅助电极和数据线同层设置,即利用显示面板中原有的膜层材料和制备工艺设置行辅助电极和列辅助电极,无需额外增加新的膜层材料,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膜层材料,对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没有任何的影响,不会增加工艺的复杂度,也不会增加工艺改造带来的成本,同时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有效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屏的轻薄化。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行电极与所述触控列电极同层设置。
[0015]该实现方式通过将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同层设置,从而简化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的制备工艺;同时还可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有效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屏的轻薄化。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行电极通过多个第一过孔连接多个行辅助电极,所述触控列电极通过多个第二过孔连接多个列辅助电极。
[0017]该实现方式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分别连接多个行辅助电极和列辅助电极,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确度和灵敏度,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驱动电路层上的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以及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结构对应的发光器件,所述触控行电极及所述触控列电极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对应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
[0019]该实现方式通过在触控行电极及触控列电极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从而避让发光器件,避免对显示面板的芯片邦定和发光器件出光造成影响,与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良好适配,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及所述触控列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尺寸相同,且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一一对应多个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
[0021]该实现方式的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尺寸相同,从而实现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相适应,而且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与发光器件排列方式对齐,可增大触控面积,有效提高触控的灵敏度。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及所述触控列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分别呈大致菱形。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背面的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分别通过触控显示面板的侧面引线连接所述触控芯片。
[0024]该实现方式通过侧面引线与位于背面的触控芯片连接,可在保证触控功能的同时,有效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和拼接屏的需求。
[0025]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触控显示
面板。
[0026]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拼接屏,包括多个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触控显示屏。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包括用于实现各触控显示屏通信同步的同步模块。
[0028]该实现方式通过在每个触控显示面板中设置同步模块,从而不同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芯片通过各自的同步模块实现各触控显示屏的通信同步,充分满足拼接屏的触控需求。
[0029]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0030]在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驱动线和数据线,还包括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其中,
[0031]所述触控行电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与驱动线同层的行辅助电极,通过所述行辅助电极实现每行触控行电极之间的串联;所述触控列电极通过第二过孔连接与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在基板上形成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驱动线和数据线,还包括触控行电极和触控列电极,其中,所述触控行电极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连接至少一个行辅助电极,以通过所述行辅助电极实现每行触控行电极之间串联;所述触控列电极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连接至少一个列辅助电极,以通过所述列辅助电极实现每列触控列电极之间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辅助电极与所述驱动线同层设置,所述列辅助电极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行电极与所述触控列电极同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行电极通过多个第一过孔连接多个行辅助电极,所述触控列电极通过多个第二过孔连接多个列辅助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驱动电路层上的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以及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结构对应的发光器件,所述触控行电极及所述触控列电极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对应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及所述触控列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鲁斌李付强张方振秦纬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