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70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基本构造为:以载玻片为基片,基片一个表面镀金膜,作为SPR传感面;另一面作为贴合面,按特定的SPR感应点分布,制备长圆形导光胶膜;导光胶膜周围,均匀分布制备圆形支撑胶膜。上述胶膜材质为具备自黏性的、柔性的,且无色透明的有机聚合物。上机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贴合面通过上述胶膜与棱镜反射面贴合在一起,检测光经导光胶膜射到感应区上并反射回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作为一次性耗材,可取代昂贵的棱镜传感器,降低耗材成本;在贴放芯片时,毋需预滴镜油,镜油渗出的困扰得以避免;光路中不会出现气泡或留白;导光/支撑胶膜均匀分布,基片受压时不会变形,保证反应流池的密封性。保证反应流池的密封性。保证反应流池的密封性。

Self adhesive patch SPR sensor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测试或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

技术介绍

[0002]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SPR原理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分析技术。因该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实时响应、动态监测、高通量、样品量少且无需标记等特点,使其在生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兴奋剂检测、毒品检测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0003]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检测装置中,棱镜传感器既是光路中的导光元件,又是SPR传感器件。目前SPR传感器的构造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0004]一种方式为一体化棱镜SPR传感器(以下简称棱镜传感器),是在光路中的导光棱镜的反射面上直接镀金膜,构成棱镜传感器,使用时,将微流路板与棱镜传感器上的镀金膜紧密接触,即可进行检测操作。这种棱镜传感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由于其是一种实验耗材,较高的成本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0005]另一种方式为SPR芯片方案,在一张载玻片上镀金膜,构成SPR传感玻片,按惯例称之为SPR传感芯片(以下简称SPR芯片);使用时,将SPR芯片安置在光路中的导光棱镜的反射面上,再将微流路板与SPR芯片上的镀金膜紧密接触,即可进行检测操作,SPR芯片安置之前,要在棱镜反射面上滴少量显微镜油(简称镜油,包括香柏油、白油等),然后将芯片轻柔贴合在棱镜上,不能有气泡或留白。这种SPR芯片成本较低,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由于镜油可能渗出,容易污染光路和设备,增加了光路和设备清洁保养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降低耗材成本,且简化实验操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毋需预滴镜油的、具备自黏性的、操作简单的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该传感芯片与导光棱镜2以及微流路板配套使用,载玻片1是传感芯片的基片;在载玻片1的一面镀金膜作为SPR传感面;传感面上根据特定的生物检测需求形成阵列分布的SPR感应区11;在载玻片1的另一面,即传感面的对面为贴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贴合面上制备多个导光胶膜12和多个支撑胶膜13,传感芯片通过导光胶膜12和支撑胶膜13与导光棱镜2的反射面21贴合;导光胶膜12的分布阵列与感应区11的分布阵列对应;在每个导光胶膜12的四个角向位置均匀分布多个支撑胶膜13。
[0008]进一步地,导光胶膜12的形状为长圆形。
[0009]进一步地,支撑胶膜13形状为圆形。
[0010]进一步地,位于载玻片1边角处的支撑胶膜13分别被沿载玻片1的边缘切割成半圆形或扇形。
[0011]进一步地,导光胶膜12和支撑胶膜13的材质为双组份液态硅胶或双组份透明聚氨
酯或双组份透明乙丙橡胶。
[0012]进一步地,导光胶膜12的材质的折射率不低于1.48,透光率不低于85%。
[0013]进一步地,导光胶膜12和支撑胶膜13厚度为0.1

0.2毫米。
[0014]进一步地,导光棱镜2的反射面21具备疏水特性,其接触角≥110
°
;载玻片1的贴合面具备亲水特性,其接触角≤70
°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的SPR传感贴片,不但能够取代经典的棱镜传感器,也对当前的镜油耦合传感芯片进行了全方位改进。在安置SPR贴片到棱镜反射面之前,不再需要预滴镜油,降低了操作难度,也不再有镜油渗出污染光路和设备的困扰,从而简化了操作,降低了设备清洁保养的工作量。本专利技术的SPR传感贴片与棱镜的贴合面上,不再像镜油那样铺满整张芯片,而是预先涂覆了散点阵列分布的多个点状胶膜,由于每个点位的胶膜面积都很小,在胶膜贴合变形的时候,空气会自动排出,不会出现气泡或留白,所以检测光能够顺利地通过导光胶膜从棱镜反射面传导到芯片的传感区并反射出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贴合面上胶膜的构造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传感面上SPR感应区分布示意图;
[0018]图3为与本专利技术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配套使用的导光棱镜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与导光棱镜配套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贴合面上胶膜的构造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传感面上SPR感应区分布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与导光棱镜配套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贴合面上胶膜的构造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传感面上SPR感应区分布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与导光棱镜配套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中:1:载玻片;11:SPR感应区;12:导光胶膜;13:支撑胶膜;2:导光棱镜;21:棱镜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经过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皆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该传感芯片与导光棱镜2以及微流路板(未图示)配套使用,其结构如图1

4所示,载玻片1是传感芯片的基片;在载玻片1的一面镀金膜作为SPR传感面。实机操作时,传感面是与微流路板相接触的一面,微流路板上根据特定的生物检测需求阵列布置有反应池,反应池在传感面上的投影形成相应的阵列分布的SPR感应区11,只是在所述感应区11内可以发生SPR感应;在载玻片1的另一面,即传感面的对面为贴合面,载玻片1的贴合面上涂敷有多个导光胶膜12和多个支撑胶膜13。由于与本实施例所述的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配套使用的微流路板上依4x8矩阵方式分布有32个反应池,相应的在传感面上形成4x8矩阵方式分布的共32个SPR感应区11,所以本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1的贴合面上相应地涂覆有32个导光胶膜12,该32个导光胶膜12同样依4x8矩阵方式分布,与SPR感应区11对应,所述每个导光胶膜12的面积应当尽量小,只要足够涵盖相应的SPR感应区11即可。本实施例中各导光胶膜12的形状均为长圆形,没有尖角,与其它形状如矩形和正方形相比,在导光胶膜12受压时,没有局部的应力集中,受力更加均匀。在与导光棱镜2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该传感芯片与导光棱镜(2)以及微流路板配套使用,载玻片(1)是传感芯片的基片;在载玻片(1)的一面镀金膜作为SPR传感面;传感面上根据特定的生物检测需求形成阵列分布的SPR感应区(11);在载玻片(1)的另一面,即传感面的对面为贴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的贴合面上制备多个导光胶膜(12)和多个支撑胶膜(13),传感芯片通过导光胶膜(12)和支撑胶膜(13)与导光棱镜(2)的反射面(21)贴合;导光胶膜(12)的分布阵列与感应区(11)的分布阵列对应;在每个导光胶膜(12)的四个角向位置均匀分布多个支撑胶膜(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导光胶膜(12)的形状为长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黏贴片式SPR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支撑胶膜(13)形状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黏贴片式S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增李伟王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