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恺成专利>正文

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65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包括底座;挡板,所述挡板均匀安装在底座上端;所述挡板内侧对称开设有卡槽;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压线机构内部活动安装有锁死组件;所述压线机构能够方便的将相应的线安装在端子内部,拆卸也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时间。所述压线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活动安装在挡板内部;第一限位孔,所述外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活动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锁死组件活动安装在外壳内部;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在安装导线的时候更加的方便简洁,不会因为操作空间太小而造成接线不牢固的问题。接线不牢固的问题。接线不牢固的问题。

A multi contact termina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
[0003]接线端子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传递电信号和导电方面起到了连接作用,从而减少了工作量和生产成本的消耗,给生产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便利,避免了许多的麻烦。从而达到简化产品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的目的;
[0004]在接线时候需要拧松螺丝放入导线,然后再拧紧螺丝,将导线固定在螺丝下端,在实际操作中,拧松螺丝之后,由于导线的粗细程度不同,往往需要将螺丝完全取下,由于端子接线处非常小,再加上放入导线后内部空间就更加狭小,再去拧螺丝就更加的困难;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解决了:在连接较粗导线的时候由于空间狭小而难以固定导线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包括底座;
[0009]挡板,所述挡板均匀安装在底座上端;所述挡板内侧对称开设有卡槽;
[0010]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压线机构内部活动安装有锁死组件;<br/>[0011]所述压线机构能够方便的将相应的线安装在端子内部,拆卸也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时间。
[0012]优选的,所述压线机构包括:
[0013]外壳,所述外壳活动安装在挡板内部;
[0014]第一限位孔,所述外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
[0015]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活动安装在外壳内部。
[0016]优选的,所述锁死组件包括:
[0017]压杆,所述外壳内部活动安装有压杆;
[0018]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活动安装在所述压杆下端;
[0019]卡块,所述卡块活动安装在第一限位孔内部;
[0020]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卡块之间。
[0021]优选的,所述压杆中部横向开设有通槽,所述压杆下端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所述通槽宽度与所述旋转轴长度相同。
[0022]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厚度为旋转轴长度的一半。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孔为T型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上端长方形轮廓与所述卡块外轮廓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孔下端长方形轮廓宽度与所述通槽宽度相同。
[0024]优选的,所述卡块靠近压杆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轴。
[0025]优选的,所述回位弹簧直径小于通槽宽度。
[0026]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活动安装在底座上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0027]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于底座上,位于挡板后方;
[0028]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活动安装在螺纹孔内部;
[0029]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开设于底座上,位于压杆下方;
[0030]轴承,所述轴承活动安装在调节螺柱下端;
[0031]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轴承下端;
[0032]顶杆,所述顶杆活动安装在第二限位孔内部;
[0033]垫片,所述垫片活动安装在顶杆上端。
[0034]优选的,所述顶杆下端与连接板远离轴承固定连接。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6]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在安装导线的时候更加的方便简洁,不会因为操作空间太小而造成接线不牢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现有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单个端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锁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中:1、底座;2、挡板;21、卡槽;3、压线机构;31、外壳;32、第一限位孔;4、锁死组件;41、压杆;42、传动杆;411、通槽;412、旋转轴;43、卡块;431、连接轴;44、回位弹簧;5、调节机构;51、螺纹孔;52、调节螺柱;53、第二限位孔;54、轴承;55、连接板;56、顶杆;5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解决了在连接较粗导线的时候由于空间狭小而难以固定导线的技术问题;
[004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造成以上技术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内部空隙太小,使插入导线之后不方便固定,常规固定方式均为
螺丝拧紧,在修理线路时非常麻烦,所以设计该方案,通过按压锁死的方式固定,同样通过按压解除锁定,这样一来大大减小了操作难度;
[004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9]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包括底座1;
[0050]挡板2,所述挡板2均匀安装在底座1上端;所述挡板2内侧对称开设有卡槽21;
[0051]压线机构3,所述压线机构3活动安装于所述挡板2之间;所述压线机构3内部活动安装有锁死组件4;
[0052]所述压线机构3能够方便的将相应的线安装在端子内部,拆卸也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时间;
[0053]工作时,下压压线机构3,压到预定位置时锁死组件4会弹出自动锁死,当需要拆卸维修时,将锁死组件4下压,这时会解除锁定,再上提压线机构3便可以轻易取出导线,进行修理或更换操作。
[005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压线机构3包括:
[0055]外壳31,所述外壳31活动安装在挡板2内部;
[0056]第一限位孔32,所述外壳31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2;
[0057]锁死组件4,所述锁死组件4活动安装在外壳31内部;所述锁死组件4包括:
[0058]压杆41,所述外壳31内部活动安装有压杆41;
[0059]传动杆42,所述传动杆42活动安装在所述压杆41下端;
[0060]卡块43,所述卡块43活动安装在第一限位孔32内部;
[0061]回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包括底座(1);挡板(2),所述挡板(2)均匀安装在底座(1)上端;所述挡板(2)内侧对称开设有卡槽(21);其特征在于,压线机构(3),所述压线机构(3)活动安装于所述挡板(2)之间;所述压线机构(3)内部活动安装有锁死组件(4);所述压线机构(3)能够方便的将相应的线安装在端子内部,拆卸也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机构(3)包括:外壳(31),所述外壳(31)活动安装在挡板(2)内部;第一限位孔(32),所述外壳(31)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2);锁死组件(4),所述锁死组件(4)活动安装在外壳(31)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组件(4)包括:压杆(41),所述外壳(31)内部活动安装有压杆(41);传动杆(42),所述传动杆(42)活动安装在所述压杆(41)下端;卡块(43),所述卡块(43)活动安装在第一限位孔(32)内部;回位弹簧(44),所述回位弹簧(44)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卡块(4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41)中部横向开设有通槽(411),所述压杆(41)下端固定安装有旋转轴(412),所述通槽(411)宽度与所述旋转轴(412)长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恺成宁天阳
申请(专利权)人:瞿恺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