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田挤注工艺用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油田挤注工艺用套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挤注工艺阻垢剂
,具体涉及一种油田挤注工艺用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油田挤注工艺用套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注水开发是目前油田实现稳产增产的主要手段,作为最重要的二次采油技术在国内外各大油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石油产量的80%来自注水开发的油气田,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约水资源通常会将油田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进行回注,由于地层水和注入水的不相容或者压力、温度等条件的变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油井结垢问题。目前为止,结垢问题几乎是每一个油田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在油井地层处发生结垢问题会堵塞孔隙,大幅度的降低地层渗透率严重影响石油的开采效率。注水管线和井筒处结垢会引起输送通道堵塞等事故,由于压力大幅上升和垢下腐蚀的影响还会使管柱穿孔爆裂,造成流体漏失污染地层并且给油田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003]投放阻垢剂是目前油田解决结垢问题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阻垢剂的种类目前主要有天然型阻垢剂、有机膦酸类阻垢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挤注工艺用阻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为含有以下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式Ⅰ所示的结构单元A、式Ⅱ所示的结构单元B、式Ⅲ所示的结构单元C、式Ⅳ所示的结构单元D和式
Ⅴ
所示的结构单元E;其中,在式Ⅰ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2
烷基,n为5
‑
12整数;在式Ⅱ中,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2
烷基;在式Ⅲ中,R7、R8、R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2
烷基;在式Ⅳ中,R
10
、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2
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垢剂,其中,在所述阻垢剂中,所述结构单元A、B、C、D的摩尔比为1:(0.5
‑
3):(2
‑
8):10,所述结构单元E的质量为所述结构单元A、B、C、D总质量的3
‑
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垢剂,其中,在式Ⅰ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基;在式Ⅱ中,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基;在式Ⅲ中,R7、R8、R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基;在式Ⅳ中,R
10
、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基;优选地,R1‑
R7、R9‑
R
11
为氢,R8为甲基,n=10。4.一种油田挤注工艺用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单体A
′
、单体C
′
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一溶液,以单体A
′
和单体C
′
的总质量计,所述第一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
35%;将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二溶液,所述第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
‑
20%;将单体B
′
、单体D
′
、单体E
′
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三溶液,以单体B
′
、D
′
、E
′
的总质量计,所述第三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
35%;将所述第三溶液加热至第一温度后,再将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交替逐滴加入,加入完毕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升温至第二温度,于所述第二温度下进行恒温反应得到所述阻垢剂;其中,所述单体A
′
为具有式
Ⅰ′
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单体B
′
为具有式
Ⅱ′
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单体C
′
为具有式
Ⅲ′
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单体D
′
为具有式
Ⅳ′
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单体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显康,尹泽斌,张智,周理,袁曦,扈俊颖,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