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7171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属于建筑物隔振技术领域,在建筑结构施工状态下,上主体和下主体通过设置水平方向的预紧钢栓连接上主体和下主体,实现预紧功能,使隔振装置保持竖向位移不变,保证上部结构施工精度;正常工作状态下,上部结构完全由碟形组支撑,利用其竖向刚度低,承载力大的优势,上主体和下主体之间可发生独立的相对运动,达到隔离环境振动的效果;在地震工况下,上主体和与之相连的上部结构同步运动,下主体和与之相连的下部结构同步运动,两者产生相对位移,当隔振装置的竖向拉伸位移超过设计位移时,设置在周边的悬挂式拉伸弹簧之间的间隙消除,接触后产生拉力,防止隔振装置拉伸位移过大。防止隔振装置拉伸位移过大。防止隔振装置拉伸位移过大。

A preloaded disc spring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隔振
,尤其涉及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地铁经过时,地面及地面以上的建筑物能够捕捉到其强烈的振动信号,对建筑物的舒适度产生较大影响。隔振技术可有效的遏制地铁正常运行产生的环境振动与二次噪声。隔振技术,即在结构底部采用隔振器代替钢筋混凝土柱来支撑上部结构,减小竖向刚度以减弱振动信号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弹簧隔振系统利用了弹簧竖向刚度小的特点来保证隔振系统竖向频率,利用的是弹簧的受压性能。
[0003]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为压缩型圆柱螺旋钢弹簧隔振器,此类隔振器在产品设计时未考虑其受拉性能,即隔振器中弹簧不能承受拉力;且此种隔振装置受螺旋钢弹簧个体竖向承载力低的限制,导致隔振装置的平面尺寸较大,对隔振建筑的结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利于实现。
[0004]而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进行建筑结构隔振设计时需进行地震工况下的分析计算。根据工程设计实践,弹簧隔振系统在罕遇地震工况下可能出现弹簧压缩位移为0(即弹簧的初始未受力状态),甚至出现弹簧与上连接板脱开的情况,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弹簧隔振器受拉。因此,针对目前弹簧隔振器受力上的限制,设计一种既能抗拉也能抗压的隔振装置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包括采用预紧钢栓连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其中,所述上主体包括上体顶板、固定在所述上体顶板下表面的上体碟簧固定杆和上体圆柱外筒、设置在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上体顶板连接处的上体顶板加强筋、安装在所述上体碟簧固定杆上的碟簧组、安装在所述上体顶板上的悬挂式拉伸弹簧,所述上体顶板上设置有上体螺栓孔,所述上体圆柱外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主体包括下体底板、固定在所述下体底板上的下体碟簧固定杆和下体圆柱外筒、安装在所述下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底板连接处的下体底板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下体底板上的下体螺栓孔和拉伸弹簧挂钩,所述下体圆柱外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互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上端位于所述上体圆柱外筒的内部,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自然伸长长度小于所述碟簧组的自然伸长长度。
[0008]可选的,所述碟簧组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上体碟簧固定杆和所述下体碟簧固定杆上,所述碟簧组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上体顶板和所述下体底板上,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上体顶板和所述下体底板上,所述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工作状态
下,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呈拉伸状态,所述碟簧组始终呈现压缩状态。
[0009]可选的,所述预紧钢栓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后采用螺母固定,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之间采用所述预紧钢栓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体顶板上,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下端挂接固定在所述拉伸弹簧挂钩上,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为拉伸弹簧,所述碟簧组为压缩弹簧。
[0011]可选的,所述碟簧组位于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内部,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位于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外部。
[0012]可选的,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组成的内腔中均匀对称设置有4个所述碟簧组,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外部设置有4组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且4组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沿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置。
[0013]可选的,每组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包括2个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且每组内的2个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相对其他组内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沿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置。
[0014]可选的,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上体顶板连接处设置有4个所述上体顶板加强筋,4个所述上体顶板加强筋沿所述上体圆柱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下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底板连接处设置有4个所述下体底板加强筋,4个所述下体底板加强筋沿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5]可选的,所述上体顶板加强筋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上体圆柱外筒的外表面和所述上体顶板的下表面,所述下体底板加强筋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外表面和所述下体底板的上表面。
[0016]可选的,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之间的重叠深度大于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最大可拉伸长度,所述碟簧组的自然伸长长度大于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最大可拉伸长度。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包括采用预紧钢栓连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在建筑结构施工状态下,上主体和下主体通过设置水平方向的预紧钢栓连接上主体和下主体,实现预紧功能,使隔振装置保持竖向位移不变,保证上部结构施工精度;待上部结构载荷达到预先设计的状态时,通过移除预紧钢栓来使隔振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下,上部结构完全由碟形组支撑,利用其竖向刚度低,承载力大的优势,上主体和下主体之间可发生独立的相对运动,达到隔离环境振动的效果;在地震工况下,上主体和与之相连的上部结构同步运动,下主体和与之相连的下部结构同步运动,两者产生相对位移,当隔振装置的竖向拉伸位移超过设计位移时,设置在周边的悬挂式拉伸弹簧之间的间隙消除,接触后产生拉力,防止隔振装置拉伸位移过大;而且碟簧组的压缩变形可起到一定的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的上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的下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的B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包括采用预紧钢栓连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其中,所述上主体包括上体顶板、固定在所述上体顶板下表面的上体碟簧固定杆和上体圆柱外筒、设置在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上体顶板连接处的上体顶板加强筋、安装在所述上体碟簧固定杆上的碟簧组、安装在所述上体顶板上的悬挂式拉伸弹簧,所述上体顶板上设置有上体螺栓孔,所述上体圆柱外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主体包括下体底板、固定在所述下体底板上的下体碟簧固定杆和下体圆柱外筒、安装在所述下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底板连接处的下体底板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下体底板上的下体螺栓孔和拉伸弹簧挂钩,所述下体圆柱外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互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下体圆柱外筒的上端位于所述上体圆柱外筒的内部,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自然伸长长度小于所述碟簧组的自然伸长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组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上体碟簧固定杆和所述下体碟簧固定杆上,所述碟簧组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上体顶板和所述下体底板上,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上体顶板和所述下体底板上,所述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工作状态下,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呈拉伸状态,所述碟簧组始终呈现压缩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钢栓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后采用螺母固定,所述上体圆柱外筒和所述下体圆柱外筒之间采用所述预紧钢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体顶板上,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的下端挂接固定在所述拉伸弹簧挂钩上,所述悬挂式拉伸弹簧为拉伸弹簧,所述碟簧组为压缩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世凯李小晶孙文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绿城青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