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713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及其施工方法,该设备包括:行走机构,包括基座、底座和履带,基座的相对两端分别可伸缩地安装有一底座,基座和底座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履带,基座开设有竖向设置的吊装孔;吊梁,可移动地安装于吊装孔的上端口的相对两侧,吊梁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装置;长度可调的驱动杆,基座与底座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斜向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上端铰接于基座,驱动杆的下端铰接于底座;以及卡固组件,底座的底部可升降地安装有承压板,卡固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承压板的底部,卡固组件的远离承压板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通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钢结构框架施工,特别是在此结构的安装存在占用大型吊装机械时间长、耗能大的问题。耗能大的问题。耗能大的问题。

Steel structure high-altitude secondary beam carrying equipm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钢框架体系的钢结构框架施工中,传统的施工工艺是钢结构框架的竖向构件安装后再连接钢结构框架的水平构件,接着用垂直机械进行钢结构框架的次结构的安装。次结构具有件小、量多、自重轻的特点,但是需要一定量的劳动力进行配合安装。以上传统钢结构框架的安装施工工艺费时费力,且安全性不高,对人机配合要求高,机械占用时间长,耗能大,安全隐患较大。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钢结构框架施工,特别是在此结构的安装存在占用大型吊装机械时间长、耗能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包括:
[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包括基座、底座和用于搁置于钢结构的多跨水平主梁的履带,所述基座的相对两端分别可伸缩地安装有一所述底座,所述基座和所述底座的底部分别安装有所述履带,所述基座开设有竖向设置的吊装孔;吊梁,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吊装孔的上端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吊梁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装置;长度可调的驱动杆,所述基座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斜向设置有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基座,所述驱动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底座;以及卡固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可升降地安装有承压板,所述卡固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承压板的底部,所述卡固组件的远离所述承压板的一侧形成有供所述水平主梁嵌设的限位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框体和下框体,所述上框体和所述下框体之间连接有立柱,所述上框体的框口连通于所述下框体的框口以形成所述吊装孔,所述吊梁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上框体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体与所述底座齐平,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框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两插接杆,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导向孔,两所述插接杆分别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底座的两导向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体的下框口的相对的两内侧壁形成有支承翼缘,所述吊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轮,所述支承翼缘支撑于所述第一电动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高空次梁载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吊梁的下方,所述提升装置的顶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侧板,所述提升装置的两侧板连接有悬挑板,悬挑板设置于所述吊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启功王欣曲龙樊警雷殷朗冯国军田龙杰林波田云龙高鹏滕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