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712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17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包括S01,于靠近比邻采空区一侧的巷道顶板上进行钻孔操作,所形成的钻孔斜向延伸至比邻采空区上端的第二岩层之上;S02,将弹性体装置送入到钻孔的底部,该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借助弹性体装置周围形成局部高应力或应变能量,实现有效的切断或降低高位岩层能量传递,阻止或者降低蠕变势能向生产巷道侧传递,保证生产工作面巷道隔离煤柱的稳定性以及生产的安全。以及生产的安全。以及生产的安全。

Overburden pressure relief method in Goa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空区分为工作面回采推进之后的采空区及比邻生产工作面的采空区。煤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顶板岩层自下而上会形成逐层垮落与变形。通常是第一岩层M1(直接顶)第二岩层M2(基本顶)垮落,第三岩层M3以上会出现弯曲变形,而不跨落。但是由于地质岩层构造方面原因影响,有时也会出现异常情况,第二岩层M2出现断裂位置不理想,在采空区煤柱上方采空区侧形成岩层板

体岩梁。这个板

体岩梁在矿山压力研究中被称之为传递岩梁,如图1所示。
[0003]在图1中,位于比邻采空区内靠近隔离煤柱一侧,第二岩层M2(基本顶)断裂位置不理想,距离生产工作面隔离煤柱有一个尺度为L。在生产工作面采煤时,形成采动效应会直接诱发比邻采空区上覆岩层再次发生沉陷运动,这时第三岩层M3及以上岩层就会产生运动势能,作用于第二岩层“传递岩梁”上,并产生传递岩梁力矩回转效应,简称传递岩梁效应。严重时,传递岩梁效应直接影响生产工作面巷道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于靠近比邻采空区一侧的巷道顶板上进行钻孔操作,所形成的钻孔斜向延伸至比邻采空区上端的第二岩层之上,S02,将弹性体装置送入到钻孔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1中,钻孔操作由靠近工作面这端开始沿着巷道走向间隔进行多次钻孔操作,并在步骤S02中,在各钻孔完成后,将弹性体装置送入到相应的钻孔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1中,钻孔起点距离煤柱0.2

0.5米,相邻的钻孔起点间隔1

3米。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1中,所形成的钻孔斜向倾斜角度为30

85度,或/和,所形成的钻孔越过第二岩层0.1

0.2米。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采空区覆岩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1前,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标识钻孔位置,并在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银胥海东龚惠春魏兴文杨志华王彦召辛广伟刘志刚郑朋强邹德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